-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機器中的達爾文主義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196772
- 條形碼:9787308196772 ; 978-7-308-19677-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機器中的達爾文主義 本書特色
《機器中的達爾文主義:全球智能的進化》一書講述了人類踏入數字時代的漫長歷史。喬治·戴森在書中回顧了信息革命的歷程,講述了諸多先行者(從霍布斯到約翰·紐曼)的生活和工作,這些先行者預見到了人工智能和虛擬生活科學技術。作者令人信服的闡述再現了全球網絡的發展過程,探索了達爾文主義在智能機器領域的可能性及局限。
機器中的達爾文主義 內容簡介
機器擁有靈魂嗎?機器會思考嗎? 信息技術自動進化的速度有多快?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 通過互聯網互相串聯的“超級電腦”會不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打敗人類,成為萬物之主? 《機器中的達爾文主義:全球智能的進化》講述了人類踏入數字時代的漫長歷史。從霍布斯描述的利維坦巨獸到分布式計算與博弈論,從圖靈參與設計的“巨人”計算機到馮·諾依曼提出的電子計算機和自動化理論,喬治·戴森回顧了信息革命的完整歷程。和人類一樣,機器在競爭中不斷成長,不斷進化,信息技術思想理論也不斷向前發展。只有了解機器的發展史,對“機器思維”進行全面分析,我們才能理解人工智能的本質,才能真正掌握未來。
機器中的達爾文主義 目錄
**章 利維坦 1
第二章 機器中的達爾文主義 19
第三章 無形之風 47
第四章 計算理論 70
第五章 試驗場 99
第六章 馮·諾依曼架構 123
第七章 共生起源 149
第八章 分布式通信 176
第九章 博弈理論與經濟行為 207
第十章 頂層還有很多空間 233
第十一章 *初和*后的人 260
第十二章 大難臨頭,歌舞升平 285
參考文獻 310
機器中的達爾文主義 節選
《機器中的達爾文主義:全球智能的進化》: 如果生物真正能夠被復制,或者無須遵循特定的遺傳指令就能進行繁殖,那么進化就會是拉馬克式的——后天獲得的特征能夠被遺傳給子女。根據雙重起源的假說,一開始,自然選擇也是以純粹的概率模式運作,運作了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直到“能夠復制的指令”登上舞臺。我們又再次回到了巴特勒與查爾斯·達爾文的爭論中,因為在這個綿長的進化序曲中,生物之間的競爭是拉馬克式的,而不是達爾文式的。在駁斥拉馬克之前,我們應該再三思考,因為原始細胞一開始是通過拉馬克的方式進化的,對我們來說,這是生命史上*重要的階段。基因型和表現型當初也沒有任何區別,后來才逐漸分化。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已經規定好了二者的關系:只允許從基因型到表型的通信,而不允許另外一個方向的通信。然而,生命的進化是漸進的,而且留下了清晰的痕跡。在生物學上,拉馬克式進化留下的痕跡的數量可能比我們之前預測的要多得多,更不用說機器發展的拉馬克傾向了。 我的父親時常回想起當年那篇談論生命起源的跨學科論文:“專家們都不認可這篇論文。總的來說,我和專家之間的分歧在于,專家認為在生命的進化中RNA(核糖核酸)先出現,而我則認為蛋白質先出現……太古之初,存在‘RNA世界’……已經成了一個公認的‘常識’,只有一小部分像我這樣的‘異端’才會對此表示懷疑。” 我父親提出了三個基本的問題:“生命是一個東西,還是兩個東西?新陳代謝和復制之間是否有邏輯關聯?我們能夠想象一個沒有復制能力的可新陳代謝的生命,或者一個沒有新陳代謝系統但卻可以復制的生命嗎?”當我們討論“機器怎樣進化出生命”時,這三個問題同樣無法避免。在當前的知識體系中,一旦我們理解了繁殖與復制的區別,雙重起源假說便能夠引導我們相信:生命起源的概率并不小。如果你想證明“人工生命”是可以存在的,無論是自發的,還是在實驗室里被制造出來的,,‘也不管繁殖與復制之間的區別究竟有多大,那么你應該首先看到“新陳代謝而不復制”和“復制而不新陳代謝”的跡象。如果我們小心留意周圍的世界,就不難發現“電子新陳代謝系統”正在飛速發展,每個系統都有各自的密碼,以及強大的復制能力——就像雙重起源假說所預測的一樣。 大多數與生命起源有關的理論都承認以下這個命題:繁殖和復制是同一件事,它們是同時出現的,即使它們同時出現的概率非常低。而這個命題模糊了“人工生命”的討論焦點。不論是人工生命,還是自然生命,我們首先要給生命下個定義。目前普遍被人們接受的說法是:生命是能夠進行自我復制的生物、程序或機器。就生命的起源和繁衍而言,自我復制是充分條件,但不是必要條件。“復制者”一旦出現在世界上,很快就會占據優勢。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是*先出現的,也不意味著它們能夠獨占世界。在進化生物學領域,目前*主流的學說是新達爾文主義——它并沒有解決生命起源的問題,它解決的是死亡起源的問題。根據新達爾文主義,復制者終究會獲得勝利。然而,“改朝換代”的情況也是會發生的。“機器”與“智力”的結合讓拉馬克的學說又再次回到舞臺上,*終的結果可能是:達爾文式的進化過程(嘗試一錯誤)過于緩慢,因此被淘汰了。 ……
機器中的達爾文主義 作者簡介
喬治·戴森(George Dyson,1953—),科學技術史學家,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的兒子,著有《機器中的達爾文主義》(Darwin among the Machines)、《圖靈的大教堂》(Turing’s Cathedral: The Origins of theDigital Universe)等書。喬治·戴森的科普作品主要研究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史,技術演化與物理環境之間的關系,以及科學技術發展對社會造成的諸多影響。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巴金-再思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回憶愛瑪儂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