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國電影藝術家傳記叢書:平常人生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6050467
- 條形碼:9787106050467 ; 978-7-106-05046-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電影藝術家傳記叢書:平常人生 本書特色
秦裕權,我國著名電影評論家、兒童電影研究專家,中國電影家協會編審、原《電影藝術》副主編、主編。他是我國兒童電影研究奠基人、開拓者之一。曾任**屆、第二屆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常務副會長。其著作《讓孩子們更喜歡》是國內**部專門研究兒童電影的個人評論文集。我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委員之一。《平常人生》以作者回憶文章、書信和作品等形式呈現了作者的創作風貌,有一定的資料價值。
中國電影藝術家傳記叢書:平常人生 內容簡介
《平常人生》是“中國電影藝術家傳記叢書”中的一本,記錄了作者的生活和工作經歷及創作的散文、詩歌、童話、劇本等作品,該書語言平實、內容豐富、可讀性強。 《平常人生》以作者回憶文章、書信和作品等形式呈現了作者的創作風貌,有一定的資料價值。
中國電影藝術家傳記叢書:平常人生 目錄
父母家鄉
給劉劭的十八封信
——我的人生簡歷
山鄉見聞
第二部分 散文
冰珠
學游泳
種豆
小小的“百家衣”
哭得*傷心的一次
吃藥
看獨腳戲
一顆小石子
坐竹排
扮“娘娘”
小魚燈
“送老鼠”
抽陀螺
大山蛙
鳥迷子
魚篩
粘鷹
悶頭花
甜藤兒
井
外婆
映山紅的故事
一次乘涼的小風波
紫蘇湯
石榴粑粑
姐姐
玩鉤
故鄉的水源山
鞋
和好
兩只小白船
看不見的禮物
茶子花
裊裊的清香
四公的柚子
八婆婆的草鞋棒棒
春雨沙沙
魯家伯伯
高大的皂莢樹
“狼生仔”
新娘子挑水
我看見了“龍”
踩田
撿菌子的秘密
三妹仔
“冒失鬼”
柳林“大戰”
附記
第三部分 敘事詩
高山頂上一小鷹
虎虎小蛟龍
第四部分 童話
誰更可愛
懶狗熊
蟹大王
小螞蟻和大風伯伯
“我偏不”
小啄木鳥
朋友
小駱駝
小個子隊得勝了
誰的小書包
聰明的小伙伴
小猴子嘗桃子
兔意調查
被折斷的小松樹
在水源山里
小山村的童話
蒲公英的回答
小熊胖胖和兩只小鳥蛋
下大雪的故事
小野兔的中秋月餅
“森林美”攝影展
一滴蜜
吳小明和小鬧鐘
花果山趣聞
假仙洞
路路和她的小寶貓
游巖奇遇
黑色的匣子
奇怪的煙味
我和小狗熊
會“變臉”的小姑娘
玲玲和她的玩具朋友
數學老師的小狗狗
王曉功的故事
魔紙
兒子變爸爸,爸爸變兒子的故事
調皮的小蝙蝠
病毒王國秘密會議紀實
第五部分 電影劇本
神力毛豆娃(電影文學劇本)
神秘盆地(電影文學劇本)
捉迷藏的故事(美術電影劇本)
一朵小絨毛(美術電影劇本)
后記
中國電影藝術家傳記叢書:平常人生 節選
《平常人生》: 父母家鄉 父親 父親生于1908年農歷十一月二十二日,名光燦,字夢賢。三歲左右喪父喪母,由其姐姐撫養長大。 我能清晰記得的是我八九歲以后即父親30歲以后的情況,再早的,就不大清晰了。 此時,父親已經身有殘疾,二十多年以后,我才知道,他患的是帕金森綜合征。這種病的癥狀是:在一般情況下,神情呆滯,手腳或全身輕微顫抖;嚴重的時候,則坐立不穩;酒后或受了什么刺激,癥狀就更嚴重,甚至說不出話來。 父親年輕的時候曾念過書,大概有當時的初中水平。我姐姐丙初是1926年即父親18歲時出生的,由此估計,父親在十六七歲時就結婚了。母親是我父親的親表妹,即祖母的侄女,外婆即是父親的舅母。我于1930年出生,是父母的第三個孩子,在我之前出生的一個哥哥很小就夭折了。 父親的病是怎么得的呢?他曾告訴我,他年輕的時候喜歡爭強好勝,常跟別人摔跤、掰腕子,也許受了什么傷,后來就漸漸發現患了這個病。當然,這只是他自己的說法,未必科學。 從我記事時開始,父親吃飯的時候總是由別人給他喂飯。先是姐姐,后來是我。喂飯的用具是一個金屬的小調羹(當時有一種瓶裝的魚肝油,包裝盒里就附有一個可能是鋁制的小調羹),姐姐或我,常常用這樣一個小調羹一口一口地給父親喂飯。父親有時不耐煩,想要自己拿筷子吃飯。可是,總是不行。我有時給父親喂飯,時間長了也會有點不耐煩,但我總能耐著性子把飯喂完。姐姐當然就更有耐心了,常能非常耐心地把飯喂完。 父親有時也抽煙,但抽得不多。我在家的時候,碰上他要抽煙,如果抽的是旱煙桿,我就給他裝煙、點火。后來姐姐工作了,從城里買回紙煙來,我就給他點紙煙。父親晚飯時如果菜比較好,間或也喝點酒,但酒后晚上睡覺時小解往往就不順暢,我要攙著他在尿桶邊站許久才能完事兒。 父親雖然有病,但仍能看書,他看的主要是章回小說和醫藥書,我在家時見到的書有《水滸》《三國志》《東周列國志》《彭公案》和一些記不得名字的醫藥書。 父親病魔纏身,但對我們仍很疼愛關切,只要他的病情稍微好一點兒,就會和我們談天、散步或玩兒,我至今還記得父親和我在村子北面的草地及大路上散步和聊天的情景,也還記得他怎么給我講《西游記》的故事和鬼故事,更記得他怎么跟我玩"韓信點兵"和夜里躺在床上讓我猜謎語,做"斤求兩""兩求斤"的算術的情景。(父親讓我猜過的字謎有:"上又在下,下又在上,但且在下,不可在上。""有水可種蓮花,有土可種桑麻,有人不是你我,有馬走遍天涯。""上頭去下頭,下頭去上頭,兩頭去中間,中間去兩頭。""左看三十一,右看一十三,合起來一起看,三百二十三。""三人同日去觀花,百友原來是一家,禾火二人同凳坐,夕陽底下一雙瓜。""紫金山被風吹倒,長江里滴水不流,鳳凰橋鳥已飛去,杏花村又無木林。"等等。當時用舊秤,每斤十六兩,那么,知道多少錢一斤以后,其若干兩是多少錢呢?那計算的口訣是:一六二五,二一二五,三一八七五,四二五,五三一二五……即一兩等于一斤的0.0625的價錢,二兩就是0.125等。) 給我留下深刻記憶的,是父親對我說過的幾句話。一個初秋的晚上,我和父親躺在一張床上,床上有帳子,有被褥,父親就帶著感慨地對我說:"啊,天有點涼啦!要曉得,有一些人家,夏天沒有蚊帳,冬天沒有被子……" 父親看過一些醫書,略懂一點中醫知識,但我從未見他給人開過藥方。我們生病,也總是請醫生開藥方。不過,藥買回來以后,父親總要把藥包打開,把藥仔細地辨認一番,有時也順便告訴我們一些藥的名字。我長大點以后,有一天,他告訴我說,他想起了一個"萬應九錢方"(也許是他構思的,也許是他從哪本書上看到的),并把那個"九錢方"告訴了我。那方子是這樣的:廣陳皮錢半,川星樸錢半,云茯苓錢半,漂白術錢半,姜半夏錢半,炙甘草錢半。我沒有試用過這個方子,我想,這大概是一個平和的、有益無害的方子吧! 父親在村里是數得著的幾個文化人之一。人家有什么字不認識,就來問他,寫信件什么的,不知道格式也來問他。他也是村里為數不多的幾個會下象棋的人之一。此外,父親似乎還知道一點占卜術之類的東西。我曾見有鄉親來找他,說某某肚子疼之類,父親就掐指一算,然后說,在什么地方放一碗水,等等。但我沒有見到這個辦法的效果如何,沒有人來說很好,謝謝他,也沒有人來說不好! 我還見父親和鄰里的年輕人玩過一種游戲,這種游戲,從并不常玩和玩時的神情看,似乎頗有點兒神秘。游戲是這樣的:在屋中間,扣一個普通的瓷碗,然后,將一張八仙桌翻過來,置于那朝上的碗底之上,居中,使其保持平衡。然后,讓四個年輕人分別扶住桌子的四條腿,并告訴他們:桌子動,你們也跟著它動;它動得快起來,你們就跟著它跑,不然,就會把你摔倒,一直到我喊"停",你們才能停下來。果然,不一會兒桌子就真的慢慢轉動起來,四個年輕人就跟著它走,接著,桌子很快地旋轉起來,年輕人就使勁跟著它跑,越轉越快,越跑越快……一直到父親高喊一聲"停",桌子才停止了轉動!這個游戲的奧秘,今天想來,可能主要是某種心理作用。 由此看來,父親因為有時間看閑書,他的學問是很雜的,如果他有可能看到更多的書,一定是一個雜學家。 ……
中國電影藝術家傳記叢書:平常人生 作者簡介
秦裕權 1930年生,廣西興安人。曾任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常務副會長、學術性理論性刊物《電影藝術》主編。長期從事電影理論、評論工作,以及兒童文學創作。著有兒童電影理論、評論專集《讓孩子們更喜歡》 《心系“朝陽”》,以及敘事詩《高山頂上一小鷹》《虎虎小蛟龍》,散文集《冰珠》,幻想故事集《超時空旅行記》,童話集《蟹大王》《朋友》《畫兒國里一星期》,低幼兒童故事《年糕的故事》《什么好什么不好》,兒童電影文學劇本《捉迷藏的故事》《一朵小絨毛》《神力毛豆娃》《神秘盆地》等。散文《井》和《高大的皂莢樹》被收入小學語文課本。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