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我國國際收支調整及政策選擇:基于人民幣國際化和經濟增長目標的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50424
- 條形碼:9787509650424 ; 978-7-5096-5042-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國國際收支調整及政策選擇:基于人民幣國際化和經濟增長目標的研究 本書特色
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支撐,然而我國在過去長期的雙順差時代,使人民幣在整體上未能實現長期大量的流出,制約境外人民幣市場發展,因此國際收支格局一直存在調整的需要。另外,粗放的經濟增長模式已不能助推經濟的持續增長,因而與增長方式相應的對外開放戰略、國際收支格局調整成為了經濟增長的內在要求。
《我國國際收支調整及政策選擇:基于人民幣國際化和經濟增長目標的研究》探討在人民幣國際化和經濟增長背景下對外開放戰略和國際收支如何調整;并更進一步闡釋在確保經濟平穩增長的前提下,各項宏觀政策如何選擇,如何配合實現國際收支目標。
我國國際收支調整及政策選擇:基于人民幣國際化和經濟增長目標的研究 內容簡介
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支撐,然而我國在過去長期的雙順差時代,使人民幣在整體上未能實現長期大量的流出,制約境外人民幣市場發展,因此國際收支格局一直存在調整的需要。另外,粗放的經濟增長模式已不能助推經濟的持續增長,因而與增長方式相應的對外開放戰略、國際收支格局調整成為了經濟增長的內在要求。 《我國國際收支調整及政策選擇:基于人民幣國際化和經濟增長目標的研究》探討在人民幣國際化和經濟增長背景下對外開放戰略和國際收支如何調整;并更進一步闡釋在確保經濟平穩增長的前提下,各項宏觀政策如何選擇,如何配合實現國際收支目標。
我國國際收支調整及政策選擇:基于人民幣國際化和經濟增長目標的研究 目錄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研究思路與結構安排
1.3 研究方法、創新點
第2章 文獻綜述
2.1 人民幣國際化與國際收支
2.2 經濟增長理論
2.3 國際收支與經濟增長
2.4 國際收支調整
2.5 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方法
第3章 國際收支均衡的新釋義
3.1 我國國際收支結構階段性分析
3.2 國際收支與對外開放戰略
3.3 貨幣國際化對國際收支的要求
3.4 從經濟增長視角審視“雙順差”的調整
第4章 我國國際收支調整方向:基于國際經驗
4.1 貨幣國際化指標構建
4.2 基于主要國際貨幣發行國的時間序列分析
4.3 基于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
4.4 我國國際收支及對外開放戰略調整
第5章 國際收支調整的政策選擇(1):DSGE模型建立
5.1 生產者行為
5.2 進出口商行為
5.3 消費者行為
5.4 資本品的生產和投資行為
5.5 中央銀行決策
5.6 政府決策
5.7 國外經濟
5.8 市場均衡
第6章 國際收支調整的政策選擇(2):模型求解與結果分析
6.1 模型求解
6.2 模型結果分析:政策工具的效果
6.3 政策工具的選擇
第7章 本書結論與政策含義
7.1 結論與政策含義
7.2 未來的研究方向
附錄
附錄A DSGE模型求解
附錄B DSGE模型符號對照表
參考文獻
我國國際收支調整及政策選擇:基于人民幣國際化和經濟增長目標的研究 節選
《我國國際收支調整及政策選擇:基于人民幣國際化和經濟增長目標的研究》: 在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后,美國推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美元對內貶值和對外貶值的巨大風險,使我國以美元資產為主的巨額外匯儲備面臨前所未有的購買力風險,直接促發了我國政府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決心。2009年7月,我國開始在上海、廣州、深圳、珠海、東莞5個城市的365家企業中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工作。境外試點區域為港澳地區和東盟國家。此舉標志著我國開始從政策層面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在2010年擴大了跨境業務范圍至20個。ㄊ校,境外地域擴展到所有國家和地區。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官方從各個層面推動人民幣在貿易、金融領域的使用以及在官方儲備中地位的提升。先后將對外直接投資、對內直接投資、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投資擴展到采用人民幣作為投資貨幣,并給予了境外三類機構一定額度投資國內銀行間債券市場。除此之外,實現了國內機構到境外發行點心債從個案審批到具有規范化的審批流程,實現了跨境人民幣貸款。與此同時,我國不斷擴大與其他國家貨幣的直接標價,并先后與美元、日元、澳元、新西蘭元、英鎊、歐元實現直接交易;境外人民幣清算行覆蓋范圍擴大,除了在中國的澳門、香港、臺灣地區成立清算行外,還在新加坡、韓國、英國、德國、法國、盧森堡、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成立境外人民幣清算行;我國央行已與28個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總額度達到31182億元。2014年10月,英國財政部發行規模為30億元的首只境外人民幣主權債券,債券發行收入納入英國外匯儲備,以此為標志,我國人民幣成為繼美元、歐元、日元、加元之后的第五大英國外匯儲備,這是人民幣發展成為儲備貨幣的新起點! ∪嗣駧艊H化政策的深入引導資本項目的逐步開放,同時促進了國內匯率市場改革、利率市場改革,對我國經濟發展與金融發展都具有變革性的積極意義。人民幣國際化前景令人鼓舞,但同時也面臨各種瓶頸,其中*重要、*直接的一點是人民幣境外供給約束。雖然在人民幣國際化戰略推動過程中放松了部分資本管制,積極鼓勵采用人民幣用于跨境結算、支付和投資,但是長期的經常賬戶順差、資本與金融賬戶的順差(尤其是國際直接投資順差),使人民幣在整體上無法實現長期的大量凈流出! ≡谌嗣駧艊H化初期,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烈,主要依靠進口人民幣結算遠大于出口人民幣結算的方式輸出人民幣,為境外提供人民幣。但是從2011年第四季度以來,人民幣升值預期明顯減弱,2012年后我國進口與出口人民幣結算量懸殊的局面出現了徹底的改變,進口人民幣和出口人民幣結算量趨于平衡,人民幣的貿易輸出渠道受阻,人民幣海外供給受到制約! ‰m然從2014年第二季度開始出現了資本與金融賬戶逆差,但是主要源于非直接投資形式的資本流出,受資本管制政策的短期影響較大,同時儲備資產增量下降,反映出非直接投資以美元資產形式流出的特征,對增加人民幣在境外的存量影響有限,且其持續性還有待觀察。因此,若維持我國經常項下順差、資本與金融項下(國際直接投資)順差的國際收支結構,人民幣輸出難問題無法得到根本性扭轉。那么,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依靠國際收支總體逆差,還是經常項目逆差,或者是資本項目逆差向海外投放人民幣?國際收支格局①應當如何調整適應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這是本書研究的要點之一! ∫粐鴩H收支格局是對外經濟開放戰略的反映,而對外經濟開放戰略又是一國經濟增長模式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國改革開放以前的計劃經濟時期,出口是為了保證進口能力,而進口則是為了彌補國內計劃中生產的不足,外匯平衡是國民經濟“四大綜合平衡”的組成部分。改革開放后,利用外資和鼓勵出口成為我國的基本國策,利用外資引進國外資源促進我國生產能力和總供給的不斷提升,在國內消費不足的情況下,通過出口來拉動總需求,保證生產能力的充分利用,實現經濟的穩定增長。這種經濟增長方式及相應的經濟開放戰略,在國際收支格局上體現為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雙盈余。然而,隨著時間的推進,諸多現象表明中國的資源和環境無法承受粗放型經濟的持續增長。2005年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環境可持續指數”顯示,在全球144個參與排序的國家中,我國居第133位。與此同時,利用外資和鼓勵出口的策略形成我國“以股權換債權”的模式已造成了巨大的福利損失,對外開放戰略轉型刻不容緩,經濟增長模式亟須轉變。面臨經濟轉型的巨大壓力,在2005年制定的“十一五”規劃中,我國將加快推進增長方式轉變列為重要的堅持原則!笆濉敝,更是提出多項要求確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我國經濟轉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已經成為未來經濟發展趨勢,而與經濟轉型相應的對外經濟開放戰略轉變和國際收支調整成為國內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發達國家更多的關注于經濟穩定,而對于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同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因此,在人民幣國際化和經濟增長背景下,我國國際收支格局的調整以及我國出口、進口、外商直接投資、對外直接投資等方面的戰略轉變問題是一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研究問題! ≡诂F有研究中鮮有將國際收支格局的調整納入經濟增長與人民幣國際化雙重背景下討論。一方面.因為人民幣國際化近年來才成為一個新的熱門研究領域。雖然21世紀初就開始有學者談論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景,但研究的素材較少,并未引起較大的反響。從2009年7月實施跨境人民幣結算以來,人民幣國際化才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研究。另一方面,同時研究三者關系存在較大的難度。經濟關系的復雜性難以同時將多種關系清晰地通過模型和數據展現出來。在現有研究中,大量文章闡述其中兩者之間的關系,如國際收支(總體或者子項目)與經濟增長的研究、人民幣國際化與國際收支的研究、人民幣國際化與經濟增長的研究。因此,討論與人民幣國際化和經濟增長相適應的國際收支新常態以及相應的對外開放戰略調整是本書研究的重點和難點之一。 戰略調整是一個宏觀的頂層設計,在國際收支結構具體的調整中需要借助政策工具來實現。政府當局可以借助的國際收支調節工具很多,除了行政手段以外,既有調整總需求的支出變更型政策,又有支出轉換型政策,還有調整總供給的產業政策、科技政策等。各項經濟政策的作用機制、效果如何以及如何篩選各項政策,政策間如何配合、協調在實現國際收支目標的同時,確保經濟的平穩過渡,*終實現國際收支能夠與人民幣國際化、經濟增長相融合,并且相互促進。這是本書研究的又一個重點和難點。本書研究經濟政策的作用機制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研究國際收支調節中的政策選擇問題,對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實現轉型期經濟軟著陸、構建我國國際收支新常態具有重大的政策意義!
我國國際收支調整及政策選擇:基于人民幣國際化和經濟增長目標的研究 作者簡介
王雪,經濟學博士,畢業于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金融系.現為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博士后流動站、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研究人員。長期從事人民幣國際化、國際收支、匯率以及銀行業與金融機構管理等領域的研究。在《金融研究》等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參與完成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風險與安全研究”。
陳平,經濟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金融、金融理論與政策、產業和區域經濟學。現為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海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太平洋學會海洋經濟分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廣東金融學會副秘書長、廣東社會科學聯合會常務理事、南開大學國際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編輯出版《國際金融》《現代金融體系》《匯率變動的貿易收支效應》《后危機時期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等多部著作,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經濟》等國內心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主持國家、省部級研究課題多項。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自卑與超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回憶愛瑪儂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