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離婚 本書特色
《離婚》是老舍個人滿意的成熟之作。創作于1933年,曾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及同名電視劇。小說通過舊北京財政所科員張大哥及市民知識分子老李等在婚姻家庭問題上的喜劇性矛盾,揭示了市民社會的灰色人生和卑微靈魂;以幽默的筆調,嘲諷了灰色人物的妥協、懦弱、折中、敷衍、息事寧人、自欺知足等市民哲學。《離婚》寫的是離婚,書中卻沒一個人真正離婚。“湊合著過”成了所有夫妻解決矛盾沖突的共同方式,充滿了無奈與悲哀。
我發現老舍小說中的深度、激情和幽默都是世界性的、超越國界的。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
我覺得老舍非常有趣,而且非常好,就像一個編年史的作家,就像是一個史學家那樣精確,他在描寫一個個體的編年史。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離婚》是老舍個人滿意的成熟之作。創作于1933年,曾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及同名電視劇。小說通過舊北京財政所科員張大哥及市民知識分子老李等在婚姻家庭問題上的喜劇性矛盾,揭示了市民社會的灰色人生和卑微靈魂;以幽默的筆調,嘲諷了灰色人物的妥協、懦弱、折中、敷衍、息事寧人、自欺知足等市民哲學。《離婚》寫的是離婚,書中卻沒一個人真正離婚。“湊合著過”成了所有夫妻解決矛盾沖突的共同方式,充滿了無奈與悲哀。
我發現老舍小說中的深度、激情和幽默都是世界性的、超越國界的。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
我覺得老舍非常有趣,而且非常好,就像一個編年史的作家,就像是一個史學家那樣精確,他在描寫一個個體的編年史。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
讀了《離婚》,才發現老舍這么幽默。
——豆瓣網讀者
離婚 內容簡介
《離婚》是老舍個人滿意的成熟之作。創作于1933年,曾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及同名電視劇。小說通過舊北京財政所科員張大哥及市民知識分子老李等在婚姻家庭問題上的喜劇性矛盾,揭示了市民社會的灰色人生和卑微靈魂;以幽默的筆調,嘲諷了灰色人物的妥協、懦弱、折中、敷衍、息事寧人、自欺知足等市民哲學。《離婚》寫的是離婚,書中卻沒一個人真正離婚。“湊合著過”成了所有夫妻解決矛盾沖突的共同方式,充滿了無奈與悲哀。 我發現老舍小說中的深度、激情和幽默都是世界性的、超越國界的。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 我覺得老舍非常有趣,而且非常好,就像一個編年史的作家,就像是一個史學家那樣精確,他在描寫一個個體的編年史。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 讀了《離婚》,才發現老舍這么幽默。 ——豆瓣網讀者
離婚離婚 前言
這本小說是硬“擠”出來的。
“一·二八”的前一年,我寫完了《大明湖》(我的唯一的以濟南為背景的長篇小說),交給《小說月報》去發表。“一·二八”的毒火,燒了東方圖書館,《大明湖》的稿子也變為灰燼。停戰以后,我不愿重寫《大明湖》——我的稿子向來沒有副本,故重寫不易。《現代》索稿,我開始寫《貓城記》。
言明:《貓城記》在《現代》雜志連載后,由良友公司刊行單行本。可是,現代書局再三地說,它有印行《貓城記》的優先權,不愿讓給良友。
于是,為免叫良友落空,乃趕寫《離婚》。所以,它是硬擠出來的。現在良友停業,由我將版權收回,交晨光重排出版。
在濟南熱死許多人的那一夏天,我,頭纏濕巾,腕墊吸墨紙,以阻熱汗流入眼中,濕透稿紙,跟酷暑與小說拼了命。結果,雖沒戰勝文藝,可打敗了暑熱。在七十多天的工夫,我交了卷。
這本小說的文字與結構都比以前所寫過的略有進步,恐怕是“一氣呵成”的一點功效。在別的方面,我不敢說它有什么好處,也就不便亂吹。
到美國之后,出版英譯《駱駝祥子》的書店主人,問我還有什么著作值得翻譯。我笑而不答。年近五十,我還沒有學會為自己大吹大擂。后來,他得到一部《老張的哲學》的譯稿,征取我的意見。我搖了頭,譯稿退回。后來,有人向書店推薦《離婚》,而且《駱駝祥子》的譯者愿意“老將出馬”。我點了頭。現在,他正在華盛頓做這個工作。幾時能譯完,出書,和出書后有無銷路,我都不知道。
老舍
一九四七年五月 紐約
離婚 目錄
離婚
我怎樣寫《離婚》
離婚 節選
假如人人有個滿意的妻子,世界上絕不會鬧共產黨;沒有共產黨自然不會鬧共妻。張大哥深信此理。革命青年一結婚,便比老鼠還老實,是個事實,張大哥于此點頗有證據。因此,在他的眼中,凡是未婚的人臉上起了幾個小紅點,或是已婚的眉頭不大舒展,必定與婚事有關,而馬上應當設法解決。不然,非出事不可!
老李這幾天眉頭不大舒展,一定大有文章。張大哥囑咐他先吃一片阿司匹靈,又告訴他吃一丸清瘟解毒。無效,老李的眉頭依然皺著。張大哥給他定了脈案——婚姻問題。
老李是鄉下人。據張大哥看,除了北平人都是鄉下佬。天津、漢口、上海,連巴黎、倫敦,都算在內,通通是鄉下。張大哥知道的山是西山,對于由北山來的賣果子的都覺得有些神秘不測。*遠的旅行,他出過永定門。可是他曉得九江出瓷,蘇杭出綢緞,青島是在山東,而山東人都在北平開豬肉鋪。他沒看見過海,也不希望看。世界的中心是北平。所以老李是鄉下人,因為他不是生在北平。張大哥對鄉下人特別表同情,有意離婚的多數是鄉下人,鄉間的媒人,正如山村里的醫生,是不會十分高明的。生在鄉下多少是個不幸。
他們二位都在財政所做事。老李的學問與資格,憑良心說,都比張大哥強。可是他們坐在一處,張大哥若是像個偉人,老李還夠不上個小書記員。張大哥要是和各國公使坐在一塊兒談心,一定會說出極動人的言語,而老李見著個女招待便手足無措。老李是光緒末年那撥子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孩子們中的一位。說不上來為什么那樣不起眼。張大哥在沒剪去發辮的時候,看著幾乎像張勛那么福氣。剪發以后,頭上稍微抹了點生發油,至不濟像個銀行經理。老李,在另一方面,穿上*新式的西服會在身上打轉,好像里面絮著二斤滾成蛋的碎棉花。剛刮凈的臉,會仿佛順著刀子冒槐子水,又澀又暗。他遞給人家帶官銜的——財政所第二科科員——名片,人家似乎得思索半天,才敢承認這是事實。他要是說他學過銀行和經濟學,人家便更注意他的臉,好像他臉上有什么對不起銀行和經濟學的地方。
其實老李并不丑,細高身量,寬眉大眼,嘴稍過大一些,一嘴整齊白健的牙。但是,他不順眼。無論在什么環境之下,他使人覺得不舒服。他自己似乎也知道這個,所以事事特別小心,結果是更顯著慌張。人家要是給他倒上茶來,他必定要立起來,雙手去接,好像只為灑人家一身茶,而且燙了自己的手。趕緊掏出手絹給人家擦抹,好順手碰人家鼻子一下。然后,他一語不發,直到憋急了,抓起帽子就走,一氣不定跑到哪里去。
做起事來,他可是非常的細心。因此受累是他的事,見上司、出外差、分私錢、升官,一概沒有他的份兒。公事以外,買書看書是他的娛樂。偶爾也獨自去看一回電影。不過,設若前面或旁邊有對摩登男女在黑影中偷偷地接個吻,他能渾身一麻,站起就走,皮鞋的鐵掌專找女人的腳尖踩。
至于張大哥呢,長長的臉,并不驢臉瓜搭,笑意常把臉往扁處縱上些,而且頗有些四五十歲的人當有的肉。高鼻子,陰陽眼,大耳唇,無論在哪兒也是個富態的人。打扮得也體面:藏青嗶嘰袍,花駝絨里,青素緞坎肩,襟前有個小袋,插著金夾子自來水筆,向來沒沾過墨水,有時候拿出來,用白綢子手絹擦擦鋼筆尖。提著濰縣漆的金箍手杖,杖尖永沒挨過地。抽著英國銀星煙斗,一邊吸一邊用琺藍的洋火盒輕輕往下按煙葉。左手的四指上戴著金戒指,上刻著篆字姓名。袍子里面不穿小褂,而是一件西裝的汗衫,因為*喜歡汗衫袖口那對鑲著假寶石的袖扣。張大嫂給汗衫上釘上四個口袋,于是錢包、圖章盒(永遠不能離身,好隨時往婚書上蓋章)、金表,全有了安放的地方,而且不易被小綹②給扒了去。放假的日子,肩上有時候帶著個小照相匣,可是至今還沒開始照相。
沒有張大哥不愛的東西,特別是靈巧的小玩意。中原公司、商務印書館、吳彩霞南繡店、亨得利鐘表行等的大減價日期,他比誰也記得準確。可是,他不買日本貨。不買日貨便是盡了一切愛國的責任,誰罵賣國賊,張大哥總有參加一齊罵的資格。
他的經驗是與日用百科全書有同樣性質的。哪一界的事情,他都知道。哪一部的小官,他都做過。哪一黨的職員,他都認識。可是永不關心黨里的宗旨與主義。無論社會國家有什么樣的變動,他老有事做。而且一進到個機關里,馬上成為*得人的張大哥。新同事只需提起一個人,不論是科長、司長,還是書記,他便閉死了左眼,用右眼笑著看煙斗的藍煙,誠意地聽著。等人家說完,他睜開左眼,低聲地說:“他呀,我給他做過媒。”從此,全機關的人開始知道來了位活神仙,月下老人的轉身。從此,張大哥是一邊辦公,一邊辦婚事。多數的日子是沒公事可辦,而沒有一天缺乏婚事的設計與經營。而且婚事越忙,就是公事也不必張大哥去辦。“以婚治國。”他*忙的時候才這么說。給他來的電話比誰的也多,而工友并不討厭他。特別是青年工友,只要伺候好了張科員大哥,準可以娶上個老婆,也許丑一點,可是兩個箱子、四個匣子的陪送,早就在媒人的天平上放好。
張大哥這程子精神特別好,因為同事的老李“有意”離婚。
離婚 相關資料
《離婚》是老舍個人滿意的成熟之作。創作于1933年,曾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及同名電視劇。小說通過舊北京財政所科員張大哥及市民知識分子老李等在婚姻家庭問題上的喜劇性矛盾,揭示了市民社會的灰色人生和卑微靈魂;以幽默的筆調,嘲諷了灰色人物的妥協、懦弱、折中、敷衍、息事寧人、自欺知足等市民哲學。《離婚》寫的是離婚,書中卻沒一個人真正離婚。“湊合著過”成了所有夫妻解決矛盾沖突的共同方式,充滿了無奈與悲哀。
我發現老舍小說中的深度、激情和幽默都是世界性的、超越國界的。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
我覺得老舍非常有趣,而且非常好,就像一個編年史的作家,就像是一個史學家那樣精確,他在描寫一個個體的編年史。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
讀了《離婚》,才發現老舍這么幽默。
——豆瓣網讀者
離婚 作者簡介
老舍,1899年出生,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等職,獲“人民藝術家”稱號。1966年于北京去世。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貓城記》《離婚》、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月牙兒》《微神》《斷魂槍》、劇本《茶館》《龍須溝》等。
- >
巴金-再思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山海經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