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助燃創新的人:約瑟夫·普利斯特利的傳奇跨界人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7678531
- 條形碼:9787557678531 ; 978-7-5576-7853-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助燃創新的人:約瑟夫·普利斯特利的傳奇跨界人生 本書特色
●繼《偉大創意的誕生》后,科技界達爾文、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與英國前首相克萊爾贊譽有加的媒體理論家史蒂文 ?? 約翰遜的重磅新作。 ●圍繞偉大化學家、氧氣發現者約瑟夫 · 普里斯特利的傳奇跨界一生,史蒂文 ?? 約翰遜為我們重現了普里斯特利的五大創新思維特質:跨學科思維特質、生態系統思維、長變焦視角、社交之網特性、樂觀主義精神。揭示創新者如何激發無限的相鄰可能,成為思想界的關鍵物種。 ●史蒂文·約翰遜擅長使用“遠讀”和“近讀”視角描寫創新的起源。“遠讀”為長變焦視角,主要揭示什么樣的環境更利于偉大創意的涌現。“近讀”視角,旨在深入分析思想界關鍵物種的思維特質,揭示個體如何成就偉大、卓爾不群。《助燃創新的人》就是史蒂文·約翰遜關于“近讀”視角的作品。 ●《助燃創新的人》是約翰遜“商業創新”系列中極為震撼的一本,該系列還包括《偉大創意的誕生》(Where Good Ideas Come From)、《極速傳染》(Everything Bad Is Good for You)。 ●葦草智庫創始人段永朝,易寶支付聯合創始人余晨摯愛推薦。 ●湛廬文化出品。
助燃創新的人:約瑟夫·普利斯特利的傳奇跨界人生 內容簡介
氧氣是如何被發現的?像蘇打水這樣的偉大創新是如何孕育出來的?偉大創新者的跨界生態是什么樣子以及如何構建的?若想成為思想界的關鍵物種,又應該具備什么樣的思維特質?關于“創新”的一切答案,你都可以在《助燃創新的人》一書中尋獲啟迪。 《助燃創新的人》是繼《偉大創意的誕生》后,科技界的達爾文、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與英國前首相克萊爾贊譽有加的媒體理論家史蒂文 ? 約翰遜的重磅之作。全書圍繞偉大化學家、氧氣發現者約瑟夫 · 普里斯特利的傳奇跨界一生,為我們重現了普里斯特利的五大創新思維特質:跨學科思維特質、生態系統思維、長變焦視角、社交之網特性、樂觀主義精神。普里斯特利窮極一生都在激發無限的相鄰可能,他是思想界的關鍵物種,更是照亮科學界、思想界的一顆彗星。從發現氧氣到影響美國誕生,他不只是發現了氧氣,還是富蘭克林的門徒,是亞當斯與杰斐遜的導師與密友,他真正從專業之梯走向社交之網,成為偉大創意生態的核心節點。在史蒂文 ? 約翰遜跌宕起伏的故事以及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之下,一個偉大創新者的形象栩栩如生起來——普里斯特利,是歷史上被慢慢忽視,但卻是今時今日創新者們*不應忘記的人。 《助燃創新的人》是約翰遜“商業創新”系列中極為震撼的一本,該系列還包括《偉大創意的誕生》(Where Good Ideas Come From)與《極速傳染》(Everything Bad Is Good for You)。我們生活的時代,無疑是一個創意滿天飛的時代,而史蒂文·約翰遜通過他的研究,將為我們徹底揭開顛覆式創新的源泉。
助燃創新的人:約瑟夫·普利斯特利的傳奇跨界人生 目錄
前言 激發相鄰可能,思想者的尋根之旅
引言 從旋渦中心到流亡之途
01電學啟蒙,成為思想界的關鍵物種
02發現氧氣,漫長的直覺終于開花結果
03插曲:那座煤島,人類歷史長河的燎原星火
04 狂野的氣體,炸開自由新世界的大門
05 體系中的彗星,理性與變革之光仍將閃耀
致謝
注釋
助燃創新的人:約瑟夫·普利斯特利的傳奇跨界人生 節選
01電學啟蒙,成為思想界的關鍵物種 1765年12月 l 倫敦 倫敦咖啡廳位于圣保羅教堂院內,距離教堂僅有幾步之遙。它是一個擁擠的城市空間,神學院學生、書商、儀器制造商熙來攘往。雖然與教堂毗鄰,卻沒有阻礙這家咖啡廳成為倫敦一些*著名的“異端”人士的聚會場所。他們之所以被吸引到這里,可能是因為在英國*令人敬畏的圣地的不遠處探究正統宗教的局限性讓他們覺得非常刺激。每隔一個星期的星期四,一群自由思想家就會在這家咖啡廳聚會,開始一場長時間的漫談。現代科學文化中沒有與之對應的活動,行業會議期間的深夜 狂歡也許與它*為接近:在包含咖啡因、酒精、尼古丁的化學雞尾酒的刺激下,參與者們分享著有可能獲利的基本信息。這群自由思想家的組織*終被命名為“誠實的輝格黨人俱樂部”,命名者是它的創始成員之一 ——本杰明 · 富蘭克林。詹姆斯 · 鮑斯韋爾(James Boswell)有時會參與他們的聚會,他談到了相關體驗: 它由神職人員、醫生和其他人士構成......(其中包括)就道 德進行著述的普賴斯先生......我們喝酒,“砰砰砰”地敲桌子。一些人邊抽煙斗邊發表意見,談話相當正式,有時候充滿智慧之光,有時候又十分激烈。到了 9 點的時候,可以取用威爾士兔子、蘋果酥、啤酒和牛排。 1765 年 12 月 19 日,約瑟夫 · 普里斯特利坐在一張被圣保羅教堂的陰影遮蓋的咖啡桌旁,開始了一場將改變他人生的對話。倫敦的景象令人眼花繚亂,商店里充滿*新的科學設備,英國皇家學會致力于開創性的研究。但是,就像當時的年輕男女那樣,普里斯特利之所以來到這座大城市,只因為一個動機:他想要寫一本書,這本書將傳遞一種新思想。這也就是為什么他**次發現,他已經躋身于誠實的輝格黨人之列了。 普里斯特利時年 32 歲,既是牧師,又是教師,平易近人,思想自由。由于一直有口吃的問題,他的事業一度受挫。他10 年前**次來 倫敦,接受了語言治療師安吉爾先生一個月的治療。安吉爾承諾“治愈 一切語言缺陷”,并要求他的病人發誓不泄露他的技術。普里斯特利于1733 年出生在距離利茲約 9.6 千米的小鎮菲爾黑德,他所在的大家庭不信奉英國國教,而當時的英國教會與其反對者經常發生激烈的政治、神學沖突。即使處在那種非正統的環境中,他還是打破了界限。19 歲時,他被約克郡的赫克蒙德懷克獨立教會革除了教籍。20 多歲時,在被他們家恪守的加爾文教派驅逐后,他開始向尼德姆和楠特威奇的一些 反對英國國教的小團體傳教。他關于耶穌基督的神性的理論標新立異,常常觸怒一些教區居民。 楠特威奇的固定會眾只有60 個人,這讓普里斯特利有了充足的空閑時間。他在鎮上開辦了一所小學校,一星期給 30 個男孩上 6 天課。 他在那個時期開始寫作,就一些神學問題起草了一些短論,使徒保羅超自然的宗教轉變是他喜愛的一個主題。他把它們拿給一些導師看,然后把它們放進了抽屜,留待日后修改。雖然這些短論*終會有大批讀者,但他出版的**本書是《英語語法基礎》(The Rudiments of English Grammar)。雖然這本書的主題爭議較少,但他采取的做法同樣激進。在這本書中,他以學者們早就應用于拉丁語和希臘語的嚴密邏輯,系統地闡述了英語的結構,是這方面的先驅者之一。普里斯特利把語言學學術創新和政治的煽動性寫作方式結合起來,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兩個世紀后,諾姆 · 喬姆斯基(Noam Chomsky)也走上了這條道路。 《英語語法基礎》幫助普里斯特利獲得了沃靈頓學院(Warrington Academy)的助教職務,那是約克郡的一所著名的不信奉英國國教的學校。他精通 6 種語言,所以*初受聘去教授語言,但他迅速引進了現代歷史和政治課程。在一種仍然致力于列舉語言動詞變化的教育體制中, 這可以說是*前沿的課程。在沃靈頓學院任教的**年,他在威爾士的雷克瑟姆與瑪麗 · 威爾金森(Mary Wilkinson)結婚了。瑪麗的父親是企業家,他在雷克瑟姆經營著博爾夏姆鋼鐵廠(Bersham Ironworks)。后來,在回憶錄中,普里斯特利這樣描述他的婚姻:“事實證明,這是一次非常門當戶對、幸福的結合。我的妻子有著出色的理解力,并且這種理解力還通過閱讀進一步得到了提高。她非常堅忍,思維能力超群,非常熱情、慷慨,善于為他人著想,很少考慮自己。” 電學家的奇跡展柜 在楠特威奇的那些年里,普里斯特利培養了一種業余科學愛好。雖然很少能做到收支平衡,但到了18 世紀 50 年代末,他終于湊夠了錢,買了一臺空氣泵和一臺“發電機”,再加上一架非常精準的天平,這 3 種必不可少的奇妙裝置可謂當時*先進的科學儀器。在后來的歲月里, 它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支撐了普里斯特利建造的科學創新巨塔。等到去了沃靈頓學院,他已經對科學有了深入的了解。用當時流行的術語來說,他已經涉獵“自然哲學”。 就像眾多同輩那樣,他一開始喜愛的研究對象是電。要理解電在 18 世紀中期受教育階層心目中的重要性,你必須理解讓它顯得如此迷人的那種罕見的收斂性。在多數情況下,當宇宙中的一種基本力量首次被科學正式理解時,依賴科學而存在的流行技術的出現往往會滯后一段時間。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并沒有立即引發人們根據他的方程式制造一些小器具。即使是在快速發展的今天,沃森和克里克發現 DNA 后,也至少花了兩代人的時間,才催生出 DNA 檢測這樣的主流技術。但是,在電身上,這兩種現象重疊了:你發現了自然界中*基本的力量之一,并立即可以在客廳玩出一大堆迷人的把戲。如果你擁有令人敬畏的科學天賦,也擁有一些小裝置,那就萬事俱備了。 直到 18 世紀 40 年代,電還被認為是兩種不同的流體,人們對它們之間的關系知之甚少。本杰明 · 富蘭克林做了一系列精妙的實驗,其中有很多實驗使用了一臺意在產生靜電的機器,這令他的客人感到震驚。在做了這些實驗后,他萌生了一系列對電的基本見解。時至今日, 這些見解仍未受到挑戰。他首先提出,電由一種單一的流體構成,含有兩種不可分離的電荷,他把它們稱作正電荷和負電荷。他還發現,這兩種電荷可以相互作用,電流會從一個帶正電荷的物體流向一個帶負電荷的物體。他由此推導出了名為“電荷守恒”的定律,即電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毀滅,只能從一個導體傳給另一個導體。《富蘭克林傳》作者沃爾特 · 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認為,在費城經營出版生意的那些年里,富蘭克林仔細研究了資產負債表,在此啟發下有了電荷守恒原理。 電的這種基本模式在今天仍然是定律,富蘭克林為了描述它而構建的詞匯也仍然在使用。“電池”“帶電”“導體”都是他創造的詞。然而,有關電的裝置卻發生了很大變化。雖然看著有些離奇,但在17 世紀中期的客廳和露天市場,這樣的場景經常出現,它們是啟蒙運動流行文化的特殊效果。一個借助絲繩懸在空中的小男孩被一臺產生靜電的機器導入正電荷,那個小男孩的頭發豎了起來。接著,隨著旁觀者被驚訝到屏氣凝神時,他伸手去觸摸一個小女孩,電火花在他們的手指之間閃爍。有興趣的觀眾經常被拽出來充當志愿者,親身體驗那種電壓。在這一神奇領域的早期探索者里,既有科學家,也有表演者,他們被稱作電學家(electrician)。這一名稱也持續用到了今天,只是含義發生了變化。 電學家的奇跡展柜中*具變革性的裝置是避雷針,這也是富蘭克林發明的。從概念突破到快速進入實際應用是富蘭克林科學的一個特點,它后來也成了普里斯特利科學的一個特點。人類早就認識到,閃電很容易就會擊中它附近的*高地標性建筑,因此教堂尖頂的夸張高度,尤其是其易燃的木質結構,展示了一種令人困惑卻無法否認的事實:上帝似乎反常地喜歡燒掉為向他表示敬意而豎立的建筑物。 ……
助燃創新的人:約瑟夫·普利斯特利的傳奇跨界人生 作者簡介
史蒂文 · 約翰遜 ●科技界的達爾文,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英國前首相布萊爾贊譽有加。《展望》雜志(Prospect)評出的“數字化未來十大科技思想家”之一,TED演講人。 ●科技領域不可忽視的媒體理論家,善于應用“長變焦視角”解析科技趨勢的進化,為科學、商業、大眾生活等領域提供頗有見地的指引。曾與凱文??凱利暢聊技術對創新的影響,并創立了許多深具影響力的網站。同時,還曾為《時代周刊》《連線》《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權威媒體撰寫專欄文章。 ●著名科普作家,其著作多聚焦于科學、技術和創新領域,以引人入勝的觀察,揭示偉大創意的起源。共著有包括《助燃創新的人》《偉大創意的誕生》《極速傳染》《涌現》《幽靈地圖》在內的8部暢銷書,被譯成十多種語言,在全世界廣為傳播,受到《史蒂夫??喬布斯傳》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的極力推薦。因為在書中善于使用廣博的素材,描寫超長的時間尺度,被讀者評論為:閱讀時的體驗,就像一邊在科羅拉多大峽谷高空跳傘,一邊品著拿鐵咖啡。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