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俯仰之間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63140
- 條形碼:9787208163140 ; 978-7-208-16314-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俯仰之間 本書特色
本書是孔海珠女士撰寫的一本文史散文集,是作者繼《聚散之間》《沉浮之間》后的第三本文史類作品,以上海文壇的紅色往事為核心,全書分為“云迷故人”“舊聞上海”“紅色記憶”“爬梳偶得”“作品本事”“談談我自己”六個部分。全書著重鉤沉和爬梳鮮為人知的上海文壇紅色故事以及一些與上海有關的紅色歷史人物的往事。以可靠的史實反映那些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巨大貢獻的革命文藝工作者,書寫他們曲折而豐富的人生經歷,歌頌他們不朽的歷史功績。
俯仰之間 內容簡介
本書是散文集,著重在鉤沉和爬梳鮮為人知的文壇紅色舊事和需要傳揚的歷史人物故事,用翔實的史實說明他們是我們建立新中國的不朽基石,是紅色基因的傳播者和勇敢的馬克思主義宣傳者。
俯仰之間 目錄
——序《俯仰之間——上海文壇紅色記憶》 李倫新
/
1
一 云迷故人
柔石的故事
/
3
凝望父親孔另境的革命足跡
/
15
文化老人百歲傳奇
——記夏征農
/
29
敬憶王元化先生
/
38
于伶“孤島”掇影
/
44
于伶東江歷險記
/
51
王會悟:中共一大的見證者
/
59
石西民:文化人的庇護者
/
93
我所知道的沈澤民烈士
/
101
池菊莊烈士傳奇
/
123
二 舊聞上海
魯迅原葬地拜謁記
/
137
2
俯仰之間——上海文壇紅色記憶
于伶《無名氏》的觸電風波
/
151
我的父親與魯迅先生
/
164
陳處泰,為華克之刺汪案而犧牲
/
174
黃宗江為于伶撰寫墓志銘
/
188
鄭正秋與左翼電影
/
192
抗戰戲劇部隊之一翼
——上海“孤島”時期的戲劇
/
196
孔另境在虹口
/
209
1930 上海:《子夜》寫作中的茅盾
/
214
三 紅色記憶
作家與示威游行
/
225
周揚和“新文委”的建立
/
236
“社聯”和《社聯盟報》
/
246
中國左翼文學的產生
/
259
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和《文報》
/
272
于伶的左翼戲劇生涯
/
285
伊羅生主編《中國論壇》的變故
——從共產國際揭密的檔案說起
/
297
遠東國際反戰會議在上海召開始末
/
309
一份左翼劇聯檔案背后的秘辛
/
343
關于魯迅、茅盾選編《草鞋腳》文獻
/
355
永不磨滅的一座洪爐
——上海大學畢業證書的故事
/
363
.
3
四 爬梳偶得
周文與茅盾
——從新發現的周文早年書信說起
/
375
《文報》的發現
——一個傳奇故事
/
389
楊絳老人回答胡木英代孔海珠的問話
/
393
于伶筆名考略
/
401
他,是一位激勵民族斗志的號手
——寫在于伶百年誕辰紀念日
/
405
于伶當年聆聽名人演講
/
415
田漢在上海斷片
/
430
一個知識分子的喜悅
——上海解放的那一天
/
438
五 作品本事
《女兒眼中的名人父親》書系·策劃人語
/
445
《茅盾的早年生活》新版后記
/
448
《霜重色愈濃·孔另境》后記
/
455
《于伶傳論》后記
/
459
《魯迅——*后的告別》新版后記
/
463
《孔另境先生誕辰 110 周年紀念文集》后記
/
469
《茅盾晚年談話錄》后記
/
473
《海上文學百家文庫·于伶卷》編后記
/
476
《“文總”與左翼文化運動》前言
/
480
4
俯仰之間——上海文壇紅色記憶
六 談談我自己
秋天的感恩
——我的左翼文化研究
/
485
父輩文化的傳承
——孔家姐妹(海珠、明珠)談創作之路
/
492
父親紀念館開館感言
/
498
我和父親
——看病的事
/
501
后 記
/
504
俯仰之間 作者簡介
孔海珠,浙江桐鄉烏鎮人。1942年生于江蘇東臺。1961年畢業于上海新聞出版學校。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中國茅盾研究會會員,孔另境紀念館名譽館長。研究方向:中國現代文學史、左翼文學研究。作品有《茅盾和兒童文學》《痛別魯迅》《聚散之間》《沉浮之間》《左翼·上海(1934—1936)》《霜重色愈濃·孔另境》《于伶傳論》《“文總”與左翼文化運動》等二十余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典常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