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讓·努維爾:在我腦中,在我眼中…… 歸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174157
- 條形碼:9787532174157 ; 978-7-5321-741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讓·努維爾:在我腦中,在我眼中…… 歸屬…… 本書特色
★ “20 世紀和21 世紀剛剛過去的這十年的悲劇在于,我們割裂了自己與地理環境和歷史之間的聯系。世界上很多地方的城市,都是一個樣子,像是被克隆出來的。電腦出現以后,克隆變得更加簡單,同一個建筑只要稍稍地拉長,或者變寬,就可以在另外一個地方冒出來,材料、結構都沒有改變,甚至顏色都一樣。這些是沒有靈魂、沒有言語的建筑。我的每一件作品中,都在尋找事物真實的面貌,這不是一個時髦的想法,但這是做出真品的*辦法。”——讓·努維爾 ★ 努維爾喜歡用電影來闡釋自己的設計理念,在向人解釋自己的作品時,他也愛用電影做比喻,“建筑的存在就像電影,是以實踐和運動來衡量的。一個人思考、構想和閱讀一個建筑物時,是以一連串連續的形式來進行的……建筑不只是形狀、線條的組合,這在過去也許可行,但是今天,建筑意味著更多。”對他來說,建筑設計從開始構思到施工完成的過程,與一部電影的形成并無二致,而他自己就是掌鏡的導演。
讓·努維爾:在我腦中,在我眼中…… 歸屬…… 內容簡介
“建筑是一個精神層面的問題。”(萊昂·巴蒂斯塔·阿爾伯蒂)讓·努維爾試圖跟隨這個問題,追尋我們大腦深處所有難以表述的不確定性,喚起看不見和難以言傳的思考。這些圍繞著建筑感悟、藝術奧秘的思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積淀下來。在展覽“讓·努維爾:在我腦中,在我眼中……歸屬……”的展覽契機下,通過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為其出版的同名畫冊“讓·努維爾:在我腦中,在我眼中……歸屬……”,帶到我們眼前。 《讓·努維爾:在我腦中,在我眼中…… 歸屬……(藝術世界)》中,兼具“夢想家—建造者”的建筑師——讓·努維爾,向我們敞開心靈回顧自己在幼年始對于建筑的迷戀,而后建造的座沉入地下的現代的房子。翻閱畫冊,我們通過讓·努維爾的一個又一個探索,打開一扇又一扇呼喚內心觸動的門,看到他留下的一項又一項風格各異的建筑作品:對歷史景觀軸線的深化——“拉德芳斯之端”(巴黎-拉德芳斯,法國,1982)、對形而上學中起始與總結的永恒提問——“無盡的塔”(巴黎-拉德芳斯,法國,1989-1992)、揭示透明與轉換間的神秘與輕盈——“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巴黎,法國,1991-1994)……讓·努維爾很后總結道:“我想告訴你們為了建造應該讓精神和靈魂處于何種狀態。隨著思想和愿望的展開,要不斷地召喚意志力。……我們應當將預期的愿景變成現實。”愿這本畫冊成為一份贈予所有建筑、規劃及藝術愛好者的禮物。
讓·努維爾:在我腦中,在我眼中…… 歸屬…… 目錄
讓·努維爾:在我腦中,在我眼中…… 歸屬…… 節選
沉默 文藝復興初期的萊昂·巴蒂斯塔·阿爾伯蒂就曾說過,建筑是一個精神層面的問題。這個觀點和本次展覽表達了我們大腦深處的思想活動所具有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在理論上講是難以表達的……這次展覽只想明確地喚起看不見的和難以言傳的思考...這個謎題必須面對真實構建的建筑,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得以傳達……這個奧秘與藝術息息相關……這次展覽以超常尺度的影像為媒介,是為了能讓人更好地感受, 而非更好地理解我之所想。意識,領悟力,對尺度、紋理、細節的感知可以放大情感,感受、展現建筑與人、陽光、雨露共生亦是如此……這是一種不連續的聲音,一種內心的聲音喚起漂流的思想,它獨立于在此展示的建筑之外。因此,靜默是我們的朋友,是我們揭示思考深度的工具。展覽供人觀看,但更重要的是供人感受。展覽時間很長,甚至太長,大約需要五個小時……這不是一個能快速看完的展覽……請您在其中漫步,坐下,評論,離開,再回來或者不再回來……這個展覽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讓人詳盡無遺地從頭看到尾,而是要發人深思……在這個過于躁動的世界中,讓我們創造一個安靜的、慢節奏的場所,讓人能有時間感受和思考……為了以后還能繼續思考……時間也是我們的朋友。 麻木 這是一種難以識別細微差別的狀態。從漠不關心到美。這是一種情感的閉塞。那些擁有鎮定、冷淡和沉著等“嚴肅”品質的人很容易形成這種麻木的態度。遵循技術至上理念的官僚的典型形象,就是將自己隱藏在上層決策者的硬殼之內。 麻木的人看不到問題出在哪里。反復出現的城市主義……缺乏建筑對景觀或街道的適應性……麻木會造成災難性的后果。它是一種未列出但具有傳染性的疾病,通常特征是永久性的冷漠。 顯露 如何在想法和形態之間建立聯系? 如何從一些形態過渡到另外一些? 預-見的前提、*初的跡象和方向是什么?從虛無中產生的起初的線條、輪廓、組團和節奏是什么在進入我的眼睛之前,在我的腦海里對于這一影像*本初的記憶又是什么? 這*初的跡象是一種對現實的渴望的方向,是浸透著力量的線條,亦是主導設計的方向,但顯然也常常跟跟*終建成的方案相異,甚至矛盾。 這些*初的潛意識里的影像是轉瞬即逝的。 這里所呈現的顯露如同一張張被定格在玻璃塊里的照片,讓人聯想到它們是從空、從虛無中脫身而來。 事實上,她們源自我將強迫自己多次召喚的閃念。 正因如此,這里的每一個顯露實際上又受到數字屏幕上其它生動而短暫的畫面的再次召喚。 如您所知,具象化建筑概念本身就是充滿實驗性的。 為了使各位能夠更好地判斷,我選擇了一些在建筑界比較知名的,而且已經有些年頭的方案或建成項目。
讓·努維爾:在我腦中,在我眼中…… 歸屬…… 作者簡介
讓·努維爾(Jean Nouvel),1945年出生在法國的西南部阿基坦大區洛特-加龍省的菲梅勒。1966年自波爾圖美術學院畢業后,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并于1971年獲得學位。他曾是建筑師克羅德·巴夯(Claude Parent)的助手,受啟于城市規劃師和理論家保羅·維希留(Paul Virilio)。自1970年,他開始從事個人建筑創作。他曾是1976年反對建筑設計企業化運動“三月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他亦為法國建筑師聯盟的創始成員。 讓·努維爾的建筑遍布全球各地,并贏得了全世界的認同。他榮膺了眾多法國及國際大獎。1989年,他的巴黎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被授予阿卡汗建筑獎——表彰該建筑在法國與阿拉伯文化之間搭建起的橋梁作用。2000年,讓·努維爾獲得威尼斯建筑雙年展金獅獎。2001年,他又連獲三項國際榮譽:英國皇家建筑師協會金獎、日本皇室世界文化獎,以及意大利博羅米尼獎(憑借其項目“盧塞恩文化會議中心”)。2002年,他被倫敦皇家藝術學院授予榮譽博士學位。2005年,因“對文脈主義提出了新的模式,重新定義了當代建筑的兩大特征,即具體性和瞬時性之間的辯證關系”,他被以色列沃爾夫基金會授予年度藝術獎。2008年讓·努維爾榮獲普利茲克獎。在法國,他被授予了法蘭西建筑學院金質獎章、兩項法國銀角尺獎和國家建筑大獎等獎項。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