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人有多文藝就有多快樂(散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052808
- 條形碼:9787547052808 ; 978-7-5470-5280-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有多文藝就有多快樂(散文集) 本書特色
★文化是根植內心的修養。完全無功利的寫作,是一個進入了心靈高層次的人才能有的悟覺,是經歷了科學磨礪、文學熏陶的人才能有的心靈境界。捧讀本書的朋友,定能從書中分享一份人生真諦的悟覺。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李少白 ★一個人有足夠的熱情就會很積極地生活,而積極的生活體驗足夠保護一個人的熱情。本書作者的書寫是快樂生活之上的書寫。她的書寫很生動,攝影幫了忙;書寫很樸素,科學精神幫了忙。讀她的書,讀著讀著會看到她這個人,便獲得了文學之外的東西,因此開心一笑。 ——著名畫家蔡皋 ★這是一部“干凈”之書。當你翻閱時,撲面而來的便是這位理工科教授的熱愛與赤誠,質樸與無邪,喜樂與自省。在她的文字面前,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生活的熱忱,對科學的追求,對文學的摯愛,對天地萬物的關切,非常重要的是,我們還可以在她的文字中遇見自己。 ——青年作家李硯青
人有多文藝就有多快樂(散文集) 內容簡介
《人有多文藝就有多快樂》這部作品沒有宏大的主題,但讓人感覺到一種自然和純真。作者的作品沒有斧鑿的痕跡,自然流暢,給人清新異常的感覺。 袁教授將其快樂、陽光的生活態度融入作品中,使其作品充滿特有的幸福感,她的文學創作變成一種心靈的傾訴和交流,因此欣賞袁教授的文字成了一種享受。
人有多文藝就有多快樂(散文集) 目錄
**部分 愛上攝影,也夸自己懂點藝術
靜謐深邃
鷹
孤獨者的襟懷
做新時期精英
彩練當空
孤獨的樹
即使委屈自己,也要保護好你
路
為什么這樣?
誰能讀懂你的孤獨
胡楊頌
黃包車
突然有些憐憫自己
勇于開始
塵封的一扇門
人于自然
掙扎
不說近黃昏
歷史沉積
總想找一只大手
感受彩虹
第二部分 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
涼爽清新走貴州
巫山云雨三峽游
春節到東北去看雪
祖國寶島臺灣環島游
游江浙,感受江南的精致
國慶自駕邀攝友拍曾國藩故居
秋到桐子坳
醉美羅平油菜花
夏天到東北來避暑
在云南感受“風花雪月”
拍攝一次思蒙,許您一世柔情
秋天,相約壩上看草原
日照金山海螺溝
幾回回夢里游西安
皖贛自駕游的魅力
造訪心心念念的邊城茶峒
藏在深山的明珠——純溪
永州尋古:挽留歷史的遺痕
美景鹽洲島,別樣島嶼情
石牛寨上數石牛
北疆游,景色還是很美的
太行山之旅,激動人心
桂東“紅色之旅”
一步一步靠近紫鵲界的美
第三部分 文化養老:為快樂而寫
八路軍接新四軍
找到“組織”啦!
一顆愚鈍的腦殼與一群聰明老鼠近一個月的斗爭
與君子蘭干杯
搭乘公交車,預防“老年癡呆”
過年隨筆
原來,擁抱可以傳遞正能量
酒,陳年老酒
我的母校岳陽二中
雪,飄呀飄
第四部分 享受天倫之樂
帶孫日志一組
附錄
袁曉燕教授:用文字折射陽光心靈
理始于情情生于性——評袁曉燕教授散文集《淌向純潔的河流》
向著快樂行走——讀袁曉燕教授又一新作《行走中》
人有多文藝就有多快樂(散文集) 節選
《人有多文藝就有多快樂》: 鎮遠,湘黔兩省三地五縣接壤交會之處,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轄縣,曾盛極一時的“水陸都會”。□陽河上游的鎮遠已有2280多年歷史,扼守著湖廣經貴州入云南,乃至緬甸、老撾、泰國、印度的南方“絲綢之路”重要古驛道。 驛道上、古城里發生過許多傳奇故事,引人追蹤尋味。古城依舊,難覓的古關隘、古驛道和木構的古代吊腳樓都奇跡地保存著,古老城池與原始村寨風貌令人叫絕。 一路走一路思考:如何保護文化遺產?何以落實“修舊如舊”?例如湘西鳳凰與它距離很近,也很相似。旅游事業發展了,可商業化進程太快,改變太大,加入了太多的現代元素,失去了原汁原味,去后令人失望。 長期的文化滲透、交融,形成了獨特的鎮遠包容性文化,悠悠歲月中,苗、侗、土家、布衣、漢等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燦爛、絢麗、多姿的民族文化。如今仍保存著幾百年前的古樸民風,服飾依舊,寨寨有長號、戶戶吹嗩吶的尚寨鄉土家族部落。保留著“三月三”侗族情人節、“九月九”苗家豐收節等民族傳統節日。 對鎮遠印象特別好。古建筑、古城垣、古墓葬、古關隘、古驛道、古橋梁、古碼頭、古巷道、古泉井、古民居;建于明代的府、衛古城垣,衛城大碼頭,禹門碼頭等;四方井巷、沖子口巷、仁壽巷等十余條古巷道和一大片古色古香的居民四合院,分布在縣城里3.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八大會館”“十二戲樓”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部分。民俗民居建筑頗有特色,南方穿斗歇山式四合院,本地少數民族吊腳樓交相輝映。縣城內明清建筑群老街,路面鋪滿青石板依舊發光放彩。歷經滄桑未變城址的鎮遠古韻悠然,是一個龐大的可為各類研究提供依據的歷史文物庫。 攀上制高點望江樓,站在貼壁凌空古名剎青龍洞,極目西望鎮遠群山聳翠諸水流青。□陽河宛如玉帶,自西向東呈“S”形蜿蜒流過,像“太極圖”旋繞府、衛兩城。山、水、城渾然一體,天人合一的“太極圖”,古城被譽為“東方威尼斯”。 游客少,顯幾分寧靜,炒作也不多,比鳳凰、麗江怡情,確是修心養性的好去處。鎮遠與鳳凰酷似姊妹,卻比鳳凰更婉約,更含蓄,更少些“急功近利”的現代俗氣。真心希望再過十年來鎮遠,古城依舊! 青龍洞、□陽河 到鎮遠,必游青龍洞,此青龍洞不是攀枝花的地下溶洞——青龍洞。舉目遠眺,貼壁凌空的古剎建筑群映人眼簾。 青龍洞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背靠青山,依洞傍崖,面臨綠水。古剎建筑群有單體建筑36座,由6個部分組成,依次為祝圣橋、中元禪院、紫陽書院、玉皇閣、萬壽宮、香爐巖。寺院風格的青龍洞是我國古建筑群中離城鎮*近、*能保持山水園林本色、得天獨厚的勝地。 著名古建筑學家羅哲曾賦詩:一山飛峙大江邊,殿閣亭廊吐霧煙。入黔何處風光好,鎮遠城頭一洞天。 青龍洞是一個儒、釋(佛)、道三教一體的傳教圣地,既有道教道觀、廟堂,佛教的佛殿、經樓,也有儒家的書院、考祠,各教建筑之間巧妙相連和諧協調。 云游道人張三豐曾修煉于中元洞內,至今還留有他下榻的鐘乳石仙人床、包袱、雨傘和煉丹爐。張三豐認為,儒、釋、道三教,創始人雖然不同,教化目的卻一致。北宋道士張紫陽和南宋道士王重陽也都說:儒、釋、道“教雖分三,道乃歸一”。 下山路上,一小財神兩旁的幽默對聯——“頗有幾文錢你也求他也求給誰是好;不作半點事朝也拜夕也拜叫我如何”。佛也有趣,使我難忘。 青龍洞內戲臺前,陪我們的小劉講“文革”中保護戲臺橫梁整木雕刻的故事:有人將戲臺橫梁整木雕刻用黃泥糊住,再在黃泥上寫上“祝毛主席萬壽無疆”的大標語,終讓這藝術珍品躲過浩劫完美保存,后來在青巖古鎮也聽過類似的故事。不得不佩服佛教化過的人腦中蘊藏的大智慧。 上午看下□陽河,下午看上□陽河。 鎮遠與施秉兩縣之間的□陽河,鎮遠看下□陽,境內有三峽:龍王峽、西峽和東峽。旆秉看上□陽,境內有諸葛峽。 ……
人有多文藝就有多快樂(散文集) 作者簡介
袁曉燕,化學教授,曾獲國家曾憲梓教育基金獎、中國科協金橋工程獎。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散文學會會員,湖南省老攝影家協會會員,湖南省寓言童話文學研究會會員,長沙市作協會員,瀟湘悅讀文化研究會(湖南讀書會)副秘書長。除出版多部專業著作外,另出版《淌向純潔的河流》《行走中》《人有多文藝就有多快樂》散文集3部。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