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2018上海民營經濟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9148893
- 條形碼:9787309148893 ; 978-7-309-14889-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18上海民營經濟 內容簡介
本書總結了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上海民營經濟的發展情況、民營經濟運行存在的主要問題、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建議等, 展望了2019年上海民營經濟的走向, 收錄了數十個富有價值的專題課題研究報告, 為了解近年來上海民營經濟發展的有用工具, 對促進上海民營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
2018上海民營經濟 目錄
上篇 經濟發展
專題報告一
2017年度上海市民營經濟運行分析報告
1 本市民營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1.1 外貿、投資穩步回升,消費增速有所放緩
1.2 產業發展提質增效,服務業繼續發揮引領作用
1.3 科技創新亮點頻現,助力科創中心建設取得進展
1.4 增稅收貢獻突出,新動力不斷孕育
2 本市民營經濟運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相關建議
2.1 民營經濟運行存在的主要問題
2.2 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建議
3 附件
3.1 2017年本市民營企業進出口貿易分析
3.2 2017年本市民營工業經濟運行分析
專題報告二
上海市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綜述
1 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實體經濟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
1.1 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1.2 二三產業協同增長
1.3 內外需求同步回升
2 自貿試驗區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兩大國家戰略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活力和動力進一步增強
2.1 自貿試驗區建設全面深化
2.2 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取得新進展
2.3 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
2.4 開放型經濟發展能級不斷提升
3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
3.1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任務加快落實
3.2 城市服務功能不斷提升
3.3 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
4 民生保障工作切實加強,人民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
4.1 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
4.2 養老服務體系加快完善
4.3 社會事業發展水平穩步提高
4.4 城鄉發展一體化深入推進
5 生態環境補短板工作持續發力,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進一步加強
5.1 生態環境補短板工作取得成效
5.2 城市精細化管理著力加強
5.3 社會治理創新進一步深化
專題報告三
2018年上半年上海市民營經濟運行分析報告
1 上半年本市民營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1.1 三大需求協調發展,投資、消費提速,出口增速微降
1.2 主要產業穩中有進,工業、建筑業回暖,服務業勢頭良好
1.3 探索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取得新進展
1.4 繼續對全市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2 上半年本市民營經濟運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相關建議
2.1 民營經濟運行存在的主要問題
2.2 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建議
3 2018年上半年本市民營工業經濟運行分析
3.1 工業生產實現較快增長,其全市占比有所提高
3.2 主營業務收入穩步增長,增速快于全市工業
3.3 利潤總額穩步增長,但增速不及全市工業
3.4 工業投資規模企穩回升
專題報告四
2018年上半年上海市民營經濟運行分析及下半年趨勢預測報告
1 上半年本市民營經濟運行的主要情況
1.1 投資明顯提速,出口快速增長,消費穩中趨緩
1.2 工業、服務業主要產業運行良好
1.3 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進一步提高
2 下半年民營經濟運行的影響因素分析
2.1 有利因素
2.2 不利因素
3 下半年民營經濟運行趨勢預測
3.1 先行指數、調查結果顯示下半年民營經濟發展態勢平穩健康,企業信心較足
3.2 民營經濟主要行業下半年運行的預期
4 進一步促進本市民營經濟發展的相關建議
4.1 兼顧公平待遇與效率優先,在提升經濟密度上出實招、硬招
4.2 兼顧規范管理和服務創新,在優化民營經濟營商環境上做深做實
4.3 關注中美貿易摩擦對企業的影響,幫助企業有效應對
4.4 完善人才、土地、融資服務,切實降低實體企業經營成本
專題報告五
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研究
1 長三角市場一體化主要成效
1.1 市場主體總體感受較好
1.2 合作機制不斷完善
1.3 重大舉措不斷落地
1.4 信用體系初步互認
1.5 市場信息互聯互通
2 長三角市場一體化面臨的主要問題
2.1 地區間科技、環保等優勢共享機制不完善
2.2 市場力量、社會組織的作用還未得到充分發揮
2.3 各類數據信息透明度、知曉度、共享度低
2.4 市場準入有待進一步放寬,公平競爭仍有障礙
2.5 市場標準化體系仍須完善,地區間無序競爭依然存在
2.6 產業同質化競爭明顯,產業集群有待增強
3 加快長三角市場一體化建設的建議舉措
3.1 加強頂層制度設計,統籌發展規劃,上、下結合推動戰略協同
3.2 積極探索跨區域利益共享機制,率先建立跨區域科技、產業園區和環境保護共享機制
3.3 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強化商會合作機制
3.4 深化改革、積極完善市場公平競爭制度,形成共識、破除“三扇門”
3.5 提升信息開放、共享功能,深入推進跨區域平臺服務
3.6 服務產業對接,率先建立跨區域產業協同發展機制
3.7 規范要素流通市場,完善長三角市場規則標準
專題報告六
市場主體營商環境第三方評估
1 本市營商環境的相關情況
1.1 政務環境不斷優化改善
1.2 市場環境滿意度總體較高
1.3 法治環境優化步伐逐漸加快
2 存在的主要瓶頸和問題
2.1 政策制定實施細則不夠明確,且存在“一刀切”現象
2.2 政策便捷性和操作性有待加強
2.3 相關容錯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加強
2.4 現有的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尚不完善
2.5 市場監管的升級步伐有待加快
2.6 市場準入存在“隱形門檻”
2.7 所有制歧視的現象仍然存在
2.8 司法執行的透明度、便利度有待提高
2.9 相關違法行為界定存在差異性
2.10 缺乏地方性立法保障
3 優化本市營商環境的有關建議
3.1 切實轉變政府的思想理念
3.2 不斷提升政務環境的友好度
3.3 逐步增強市場環境的創新性
3.4 推動優化法律環境的新探索
3.5 進一步完善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和評估機制
3.6 完善市場化、社會化服務機制
專題報告七
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構建上海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民營及中小企業利用自貿試驗區平臺
進一步發展的思考
1 自貿試驗區五年發展核心成果總結
1.1 提速度
1.2 降成本
1.3 強監管
1.4 優服務
2 企業調研走訪存在問題及建議
2.1 改革創新事項碎片化,聚焦“點”上而未形成“面”上合力
2.2 企業獲得感、體驗度和改革設計初衷存在一定落差
2.3 對壓力測試和風險管控的關系把握不準
2.4 試驗區企業運行成本偏高
3 當前格局下支持民營企業及中小企業利用自貿試驗區平臺發展的幾點建議
3.1 進一步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為中小企業發展營造更加透明、公開、便利的營商環境
3.2 進一步在降低準入門檻、減稅降負等多方面發力,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3.3 進一步利用和對接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平臺,為中小企業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做好技術支持和服務
3.4 充分借鑒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及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對新一輪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的啟示
專題報告八
2018上海民營企業創新發展指數報告
1 指數背景
2 研究目的、思路和分析框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方法
2.4 各項指標指數計算方案
3 結果分析
3.1 總體分析
3.2 綜合分析
3.3 區域分析
3.4 行業分析
4 機遇挑戰
4.1 上海民營經濟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主體
4.2 創新驅動更成為新時代上海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
4.3 上海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的生態環境還須持續優化
4.4 上海民營企業規模總體仍然偏小,自主創新實力偏弱
4.5 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內部動力和外部環境還須進一步增強
5 政策建議
5.1 切實降低民營企業成本,確保各項政策落地
5.2 創新融資方式方法,緩解民企融資難題
5.3 加強科技創新能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5.4 培育龍頭骨干企業,繼續深挖品牌效益
5.5 創設長效溝通機制,共建和諧營商環境
5.6 優化新時代新布局,探索民企黨建新優勢
專題報告九
2018年第十三次全國私營企業調查報告(上海地區)
1 民營企業現狀
1.1 民營企業的產業結構及規模
1.2 民營企業的經營狀況
1.3 民營企業的國際化
2 民營企業家群體現狀
2.1 民營企業家的性別結構
2.2 民營企業家的年齡結構
2.3 民營企業家的教育結構
2.4 民營企業家的政治面貌
2.5 民營企業家的政治參與
2.6 民營企業家的地位認同
3 企業治理結構
3.1 企業的資本構成
3.2 企業的組織結構
4 企業轉型升級
4.1 重振制造業是上海持續發展的必要保障
4.2 上海企業的競爭優勢
4.3 上海民營企業競爭薄弱環節
4.4 企業在競爭中急于提升哪些方面?
4.5 不同規模企業的競爭優勢和劣勢
5 營商環境
5.1 上海營商環境建設的總體成績
5.2 上海營商環境建設的短板
5.3 上海營商環境建設的特征
5.4 上海營商環境建設的優勢
6 民營企業家的社會態度
6.1 經濟發展預期
6.2 對深入反腐的態度
6.3 經濟民族主義
7 政策建議
7.1 凝聚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強大共識
7.2 營商環境建設重在細水長流
7.3 發揮“店小二”精神,構建更加親密的政商關系
7.4 精準扶持方能“降本減負”
7.5 “制造業”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壓艙石
7.6 擴大對民營企業家的政治吸納
7.7 民營企業黨建與企業發展要更好融合
專題報告十
發揮融資平臺作用,促進軍民融合、企業融資創新研究
1 研究背景與研究目的
2 政策基礎
3 行業特點
3.1 軍民融合企業的融資特征
3.2 融資平臺的發展現狀
4 現存問題
4.1 體制方面
4.2 主體方面
5 實施路徑
5.1 我國軍民融合融資的歷程
5.2 軍民融合融資的國際經驗
5.3 軍民融合融資的地方實踐
5.4 軍民融合融資的創新建議
6 研究結論
專題報告十一
商事制度改革“放管服”研究
1 商事制度改革“放管服”的實質
1.1 商事制度改革“放管服”的內涵
1.2 商事制度改革“放管服”的邏輯關系
1.3 商事制度改革“放管服”的重要意義
2 商事制度改革“放管服”的理論和國外實踐經驗借鑒
2.1 “放管服”改革的基本思想及理論概述
2.2 國外商事領域“放管服”相關的經驗借鑒
3 上海商事制度改革“放管服”工作實踐
3.1 上海商事制度“放管服”改革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3.2 上海商事制度改革“放管服”工作的經驗啟示
3.3 上海商事制度改革“放管服”工作存在的瓶頸與問題
4 進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放管服”工作的建議
4.1 放得更活:進一步釋放商事登記便利化紅利
4.2 管得更好:構建事中事后監管制度體系
4.3 服務更優:提高行政辦事效能
專題報告十二
普陀區民營制造業面臨的機遇挑戰及對策
1 普陀區制造業民營企業發展現狀分析
1.1 區民營制造業在民營經濟中地位不凸顯
1.2 大中小企業比例合理,門類齊全但集聚效應不明顯
1.3 龍頭企業實力強勁但數量稀少,引領帶動作用不夠突出
1.4 營收總額較為穩定,主要財務指標呈現“兩高一低”的特點
1.5 區內制造業民企大多發展成熟,但發展資金來源單一
1.6 企業重視質量管理,自主研發能力強但持續投入不足
1.7 企業自動化水平有待提高,普及智能制造任重道遠
1.8 “互聯網+”運用廣泛
2 新常態下區民營制造業發展環境分析
2.1 新常態下企業的發展機遇
2.2 新常態下企業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2.3 企業政策訴求
3 關于促進普陀區民營制造業提質增效的建議
3.1 幫助企業抓住機遇,乘勢而上
3.2 扶助企業迎接挑戰,脫離困境
3.3 滿足企業合理訴求,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
專題報告十三
充分發揮民營科技企業在科創中心建設中的關鍵作用
1 民營科技企業對于科創中心形成的關鍵作用
1.1 國內外主要科創中心形成過程
1.2 對科創中心形成因素的基本認識
1.3 民營科技企業在科創中心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機理
2 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特征和規律分析
2.1 民營科技企業發展階段及其特征
2.2 民營科技企業成功要素分析
3 浦東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現狀
3.1 民營企業總體情況
3.2 浦東民營科技企業主要情況
4 浦東科技企業創業環境分析
4.1 浦東創新創業環境在國內總體有優勢,但落后于領先地區
4.2 浦東創新環境的核心問題是內在創新動能不足
5 浦東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需求及相關政策建議
5.1 浦東民營科技創業企業發展需求
5.2 浦東與國內外先進地區創新政策比較分析
5.3 浦東發展民營科技企業的主要政策建議
下篇理 論研究
專題報告一
民營企業與品牌建設
1 中國民企當自強
1.1 中國制造尤其民企在國際市場承壓
1.2 國家啟動轉型升級品牌戰略
1.3 中國國情助力民企成名企
2 世界企業品牌新銳
2.1 中國企業尤其民企正迎頭追趕
2.2 國際化是突出“短板”
2.3 品牌發展的趨勢和路徑啟示
3 品牌經濟弄潮兒
3.1 現代產權制度是品牌經濟的強勁動力
3.2 企業家是品牌建設的核心力量
3.3 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是品牌發展的淬煉熔爐
4 為民企品牌發展加油
4.1 發揮市場和政策主導作用,深入改革激發活力
4.2 發揮社會參與作用,著力壯大第三方服務
4.3 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錘煉品牌內功
專題報告二
中國商會與“一帶一路”建設研究
1 “一帶一路”中中國的發展和機遇
2 “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新戰略
3 “一帶一路”倡議下企業走出去的風險
4 “一帶一路”倡議下商會的作用
5 “一帶一路”倡議下上海企業與商會的協同發展
5.1 上海的前期基礎
5.2 加強對上海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政策引導
專題報告三
上海非公經濟營商環境司法保護研究
1 民營企業營商司法環境的含義和內容
2 課題調研的背景和過程
2.1 上海市民營企業的基本情況
2.2 司法機關優化營商司法環境的舉措
2.3 課題調研的過程
3 上海市民營企業營商司法環境的評價結果
3.1 總體評價
3.2 分類評價
3.3 單項評價
3.4 交叉評價
4 調研發現上海市民營企業營商司法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
4.1 針對民營企業家的法治宣傳尚顯不足
4.2 司法活動中一定程度尚存在不同主體區別對待
4.3 司法機關的延伸服務尚有不足
4.4 司法的便民性、透明度和效率尚待提升
5 優化上海市民營企業營商司法環境的建議
5.1 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的合法利益
5.2 加強法治宣傳教育
5.3 改進司法工作,提高辦案質效
5.4 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加強延伸服務
6 附件一:上海市民營企業營商司法環境調查問卷交叉分析報告
6.1 對于“上海市民營企業營商司法環境”的總體評價
6.2 對于“上海市民營企業營商司法環境”的具體評價
7附件二:上海市民營企業營商的司法環境調查問卷
專題報告四
防范化解風險促進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1 本市民營企業防范化解風險工作貫徹落實的基本情況
1.1 民營企業堅持高質量發展,夯實抗風險的自身防線
1.2 豐富金融市場,促進金融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1.3 普惠金融組織體系進一步多元化,小微企業融資環境有所改善
1.4 完善工作機制,系統防控金融風險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
2 本市民營企業防范化解風險的主要關注點
2.1 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內部經營壓力短期內難以緩解
2.2 實體企業在去杠桿、強監管政策背景下,財務風險增加
2.3 民企上市公司出現債券違約,后續風險態勢值得高度關注
2.4 民營金融控股平臺股權結構復雜,信息不明,存在交叉傳染風險
2.5 涉眾型投資受損類風險易發高發,給社會穩定帶來較大壓力
3 防范化解風險,促進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3.1 完善頂層設計,加快推動地方金融監管落地
3.2 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強化監管協同
3.3 推動法治環境建設,營造良好環境
3.4 強化輿情監測管理,加強正面引導
3.5 建立資信評估平臺和信息溝通平臺,保護投資人利益
3.6 依托商會組織加強投資者教育,提升風險防范意識
專題報告五
統戰工作向商會組織有效覆蓋問題研究——以上海市楊浦區為例
1 新時代中國商會的統戰特色分析
1.1 統戰性是中國商會組織的時代內核
1.2 黨的領導是商會組織統戰工作的價值指向
1.3 服務發展是商會組織統戰工作的本質要求
2 統戰工作向商會組織有效覆蓋的實踐探索
2.1 統戰工作向商會組織有效覆蓋的基礎條件
2.2 統戰工作向商會組織有效覆蓋的瓶頸問題
3 統戰工作向商會組織有效覆蓋的路徑分析
3.1 充分認識黨建在推動統戰工作向商會組織有效覆蓋中的重要作用
3.2 培育一批有分量的商會組織
3.3 構建利益導向的互動機制
3.4 創新統戰工作向商會組織覆蓋的方式方法
專題報告六
引導寶山民營龍頭企業推進產業集群建設研究報告
1 民營龍頭企業推進產業集群建設的有利條件
1.1 民營龍頭企業存在強勁的內生發展動力
1.2 民營龍頭企業舍得核心技術的研發投入
1.3 民營龍頭企業的產業關聯性大、帶動性強
1.4 民營龍頭企業規模效益好、經濟實力雄厚
1.5 民營龍頭企業的文化理念先進、管理規范
1.6 民營龍頭企業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情懷
2 寶山民營龍頭企業推進產業集群建設的典型案例
2.1 雄踞于大宗商品電商制高點的排頭兵——上海鋼聯
2.2 搶占現代鋼鐵服務行業先機的先行者——上海福然德
2.3 顛覆了傳統零部件制造工藝的領路人——上海富馳高科
2.4 創造傳統包裝產業升級傳奇的開拓者——上海新通聯
2.5 引領中國石墨烯新材料革命的創始人——上海利物盛
2.6 深耕中國海洋能源科技領域的拓荒牛——上海美鉆
3 寶山民營龍頭企業推進產業集群建設的路徑
3.1 夯實龍頭基礎
3.2 集聚產業資源
3.3 構建內部網絡
3.4 打造創新平臺
3.5 扶持中小企業
3.6 培育集群品牌
4 引導民營龍頭企業推進產業集群建設的建議
4.1 加強認識引導,形成帶動效應
4.2 加大規劃引導,形成輻射效應
4.3 加密政策引導,形成集聚效應
4.4 加深改革引導,形成規模效應
4.5 加強服務引導,形成溢出效應
4.6 加重投資引導,形成升級效應
專題報告七
非公領域人才“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研究報告
1 改革開放40年以來人才政策體系的變遷
1.1 人才政策的重建期(1977—1983年)
1.2 人才政策的破冰期(1983—1992年)
1.3 人才政策的轉型期(1992—2001年)
1.4 人才政策的推進期(2001—2012年)
1.5 人才政策的戰略發展期(2012年以來)
2 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上海非公經濟發展變遷
2.1 非公經濟的萌芽發展期(1978—1990年)
2.2 非公經濟的快速擴張期(1991—2002年)
2.3 非公經濟的提升發展期(2003—2011年)
2.4 非公經濟的質量提升期(2012年至今)
3 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上海非公人才發展狀況
3.1 非公有制企業人才發展情況
3.2 非公有制企業人才發展現狀和特點
4 當前非公企業人才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4.1 人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4.2 經營管理人才受行業轉型影響較大
4.3 專業技術人才評價體系不健全
4.4 員工流動率過高難以留住人才
5 進一步促進非公企業人才發展的政策建議
5.1 盡快出臺與時俱進、高效公平的非公人才政策
5.2 引導社會對人才觀念的改變
5.3 探索建立新的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機制
5.4 建立人才庫,構建跨體制的人才共享協調機制
專題報告八
2017年上海市工商聯房地產行業發展報告
1 上海房地產行業發展現狀
1.1 土地成本高企,土拍條件限制多
1.2 政策調控常態,市場進入調整階段
1.3 去杠桿,行業融資壓力加劇
1.4 強者恒強,行業集中度增強
1.5 聚焦新興產業,競爭壓力較大
2 上海房地產行業發展趨勢
2.1 中短期內商品住宅市場供求將再平衡
2.2 樓市調整的預期和下行趨勢將再強化
2.3 民企進入租賃住房市場的門檻將再下降
2.4 資產證券化將成為房企融資的再選擇
3 有關建議
3.1 舊城改造,盤活存量用地
3.2 產城融合,拓展發展空間
3.3 加強資管,激活租賃市場
3.4 延伸產業,謀求創新發展
3.5 政策支持,實現持續發展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經典常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