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核能未來與Z箍縮驅動聚變裂變混合堆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8119824
- 條形碼:9787118119824 ; 978-7-118-11982-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核能未來與Z箍縮驅動聚變裂變混合堆 本書特色
本書是物理研究院研究團隊多年在Z箍縮驅動聚變裂變混合堆研究方面的總結,也是對這條能源技術路線的論證。在論證過程中,研究團隊獲得了如下具有科學意義的重要認識:①純聚變能源經濟上沒有競爭力,也不可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②對慣性約束聚變能源而言,驅動器必須在約10ns時間之內向聚變靶丸輸送約10MJ量級的能量;③聚變的加入,可以大大改善甚至去除裂變堆應用中的多個關鍵性缺點,主要優點包括深度次臨界運行、提高鈾釷資源利用率、經濟且少害的核燃料循環等。希望本書的出版,對科技界全面了解此技術路線有所助益。也希望傾聽大家的有益建議,并為此技術路線的進一步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核能未來與Z箍縮驅動聚變裂變混合堆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團隊多年在Z箍縮驅動聚變裂變混合堆研究方面的總結,也是對這條能源技術路線的論證。在論證過程中,研究團隊獲得了如下具有科學意義的重要認識:①純聚變能源經濟上沒有競爭力,也不可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②對慣性約束聚變能源而言,驅動器必須在約10ns時間之內向聚變靶丸輸送約10MJ量級的能量;③聚變的加入,可以大大改善甚至去除裂變堆應用中的多個關鍵性缺點,主要優點包括深度次臨界運行、提高鈾釷資源利用率、經濟且少害的核燃料循環等。希望本書的出版,對科技界全面了解此技術路線有所助益。也希望傾聽大家的有益建議,并為此技術路線的進一步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核能未來與Z箍縮驅動聚變裂變混合堆 目錄
1.1 引言
1.2 我國能源消費結構
1.3 各種能源的基本特點
1.3.1 煤炭
1.3.2 天然氣
1.3.3 石油
1.3.4 風能
1.3.5 太陽能
1.3.6 水力發電
1.3.7 核能
1.4 我國發展核能的潛力
1.4.1 核能的安全性
1.4.2 核能是低碳、清潔、穩定的戰略能源
1.4.3 鈾資源情況
參考文獻
第2章 核裂變能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2.1 引言
2.2 核裂變能的基本概念
2.2.1 中子的作用與鏈式裂變反應
2.2.2 反應堆的反應性
2.2.3 核燃料的轉換和增殖
2.3 核裂變能的發展現狀
2.4 第四代核能系統
2.4.1 鈉冷快堆
2.4.2 超高溫氣冷堆
2.4.3 鉛冷快堆
2.4.4 超臨界水堆
2.4.5 熔鹽堆
2.4.6 氣冷快堆
2.4.7 乏燃料后處理
2.5 “一次通過”式核能系統的燃料利用問題
2.6 核裂變能面臨的主要挑戰
參考文獻
第3章 核聚變科學技術的發展
3.1 引言
3.2 聚變的基本概念
3.2.1 輕核聚變反應
3.2.2 主要輕核反應截面
3.2.3 熱核反應速率
3.2.4 實現大規模核聚變的條件
3.2.5 能量得失相當
3.2.6 點火溫度
3.3 磁約束聚變與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
3.3.1 磁約束聚變基本原理
3.3.2 磁約束聚變的勞森判據
3.3.3 托卡馬克裝置和ITER
3.3.4 磁約束純聚變能源的競爭力分析
3.4 慣性約束聚變
3.4.1 慣性約束聚變的基本原理
3.4.2 慣性約束聚變靶丸
3.4.3 慣性約束聚變的勞森判據
3.4.4 慣性約束聚變可能的驅動方式
3.5 激光驅動慣性約束聚變
3.5.1 激光聚變基本原理
3.5.2 美國的國家點火裝置和點火攻關計劃
3.5.3 一種新的點火靶設計思想
3.5.4 激光聚變能源的前景
3.6 Z箍縮驅動慣性約束聚變
3.6.1 Z箍縮基本原理
3.6.2 負載靶的設計
3.6.3 Z箍縮驅動器
3.6.4 Z箍縮慣性約束聚變研究的發展現狀
3.7 慣性約束聚變能源中燒氘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第4章 次臨界能源堆包層的基本概念
4.1 引言
4.1.1 裂變能大規模、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4.1.2 聚變能源面臨的挑戰
4.1.3 聚變裂變混合堆
4.1.4 次臨界能源堆概念的提出
4.2 混合堆中子學基本原理
4.2.1 帶獨立外源的中子輸運方程
4.2.2 混合堆系統的能量平衡
4.2.3 混合堆中的核反應
4.2.4 輸運與燃耗耦合計算
4.2.5 絕對通量的計算
4.2.6 輸運計算重要核素的選取
4.2.7 計算流程
4.2.8 輸運計算數據庫NuDa—C的制作與驗證
4.2.9 程序驗證
4.3 包層中子學基本特性
4.3.1 包層主要中子學指標
4.3.2 幾何結構
4.3.3 包層材料的選取原則
4.3.4 燃料區厚度對中子學性能的影響
4.3.5 鈾水體積比的影響
4.3.6 使用乏燃料的情況
參考文獻
第5章 次臨界能源堆包層概念研究
5.1 引言
5.1.1 聚變堆芯參數要求
5.1.2 包層設計基本準則
5.1.3 整體結構
5.2 包層中子學
5.2.1 中子學三維模型
5.2.2 燃料管理策略
5.3 熱工水力特性研究
5.3.1 熱工水力設計準則
5.3.2 功率密度分布
5.3.3 回路系統總體方案
5.3.4 計算工具簡介
5.3.5 壁冷卻
5.3.6 燃料區熱工水力特性
5.3.7 產氚區熱工水力特性
5.3.8 包層物理熱工水力耦合研究
5.4 安全分析
5.4.1 次臨界能源堆安全特點
5.4.2 次臨界能源堆包層系統建模
5.4.3 穩態工況驗證
5.4.4 不停堆情況下事故安全分析
5.4.5 非能動安全系統和嚴重事故緩解系統概念設計
5.5 包層部分關鍵技術工程可行性初步研究
5.5.1 中子學積分實驗
5.5.2 模塊式燃料部件熱工安全行為實驗研究
5.5.3 金屬型燃料樣品制備
5.5.4 金屬型燃料輻照考核
5.5.5 簡便干法后處理技術初步研究
參考文獻
第6章 Z箍縮聚變裂變混合堆
6.1 引言
6.2 中國的Z箍縮研究
6.2.1 測試技術方面
6.2.2 負載制備技術方面
6.2.3 驅動器技術方面
6.2.4 數值模擬方面
6.2.5 實驗進展方面
6.3 聚變靶的設計研究
6.3.1 Z箍縮驅動慣性約束聚變靶的設計問題
6.3.2 聚變靶模型設計問題討論
6.3.3 一維球形點火靶及能源靶模型設計計算情況
6.3.4 柱對稱內爆等離子體與泡沫靶碰撞時的動能
6.3.5 二維計算情況
6.4 超高功率Z箍縮驅動器技術的發展現狀
6.4.1 聚變對Z箍縮驅動器的要求
6.4.2 高功率脈沖產生技術
6.4.3 真空功率流技術
6.4.4 大型驅動器概念研究
6.4.5 對實現超高功率重頻驅動器途徑的評述和展望
6.5
- >
推拿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