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目光的詩學:感知-政治-時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923570
- 條形碼:9787564923570 ; 978-7-5649-2357-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目光的詩學:感知-政治-時間 本書特色
《目光的詩學》是中國當代知名藝術批評家魯明軍所著藝術批評著作。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西方,新藝術史、文化研究(包括視覺文化、物質文化等),以及當代藝術的實踐、理論與批評共同組成了一個強大的知識共同體。本書考察了視覺文化、新藝術史及其認知秩序,通過分析徐震、劉韡、廖國核等藝術家的創作個案,梳理了當代藝術的思想脈絡與困境,是在嘗試以個人寫作的方式促成一種共同體的知識意識。當然,作者將藝術史與當代藝術批評和理論研究置于同一平臺,目的絕不止于方法論層面,而是試圖探究二者能否在認知維度上展開有效的對話,進而形成一個更加開放的知識機制。
目光的詩學:感知-政治-時間 內容簡介
在《圖像的生與死》一書中,雷吉斯·德布雷沿著“圖像-詞語-宗教”“技術-藝術-媒介”及“視像-信息-觀眾”這一視角勾勒了古希臘以來目光的詩學史。本書以此為引子,透過十五位當代藝術家的個案實踐,圍繞“物與感知““正義劇場”和“世紀幻影”三個獨立而又密切相關的當代議題展開深入而開放的探討。這些議題涉及藝術史認知、日常生活的意識形態及其權力邏輯、全球地緣政治的變動及其暴力,以及關于技術物的平等想象和對未來的焦慮等等。若循著德布雷的論述,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抽離出“感知-政治-時間”這一修辭機制,并不妨視其為當代目光的一種詩學。這是一本藝術評論集。
目光的詩學:感知-政治-時間 目錄
目 錄
代序 目光的詩學及其歷史 1
I 物與感知
引論 無邊的當代與現代主義的重申 31
1 透視的推演與空間部署 51
2 浸入、晦暗物與被放逐的矩陣 64
3 移動的入侵:媒介與感知 85
4 感官的秩序與物的邏輯 96
5 脫體:感知的解放與“我”的重塑 111
II 正義劇場
引論 復象:作為一種劇場政治 125
1 IKEA、淘寶與攝像頭:
日常暴力與末世寓言 148
2 全景:視覺—劇場與監控的政治 164
3 惡克思話正義 185
4 邊界、走私者與不可見的暴力 205
5 戰爭、貿易與進化共同體 214
III 世紀幻影
引論 “大眾”視角與革命的“當代” 243
1 離散的拼貼:記憶的紋理與倫理 266
2 海灘:拓撲的影像與景觀 285
3 “精神高于一切”:儀式—游戲與策略 303
4 玩偶、次現實與“地上”的狂想 324
5 技術物的世界:幻影、周期與友情 342
代跋 重讀《另類準則》:
藝術作為職業,及其他 363
參考文獻 389
目光的詩學:感知-政治-時間 作者簡介
魯明軍,歷史學博士。四川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系副教授。論文見于《文藝研究》《美術研究》《二十一世紀》(香港)等刊物。近著有《后感性·超市·長征計劃:1999 年的三個當代藝術展覽/ 計劃及其之后》《理法與士氣:黃賓虹畫論中的觀念與世變(1907—1954)》等。近期策劃《疆域:地緣的拓撲》(2017—2018)、《在集結》(2018)等展覽。2015 年獲得何鴻毅家族基金中華研究獎助金。2016 年獲得YiShu中國當代藝術寫作獎。2017 年獲得美國亞洲文化協會獎助金(ACC)。同年,獲得第6 屆中國當代藝術評論獎(CCAA)。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虎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