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俗語典故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7860581
- 條形碼:9787537860581 ; 978-7-5378-6058-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山西俗語典故故事 本書特色
《山西俗語典故故事》收錄、整理了山西各地有故事的民間俗語、諺語、歇后語典故九百多條,內容積極向上、故事曲折,既有知識性、哲理性、文學性,又有地方性、趣味性、可讀性,是迄今為止*部山西省地域性的俗語典故故事集,具有傳承民間智慧、弘揚山西歷史、填補文化空白的意義。在現在當下要求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背景下,它的出版,具有特定意義。
山西俗語典故故事 內容簡介
一部山西省地域性的俗語典故故事集。
傳承民間智慧,弘揚山西歷史,填補文化空白。
收錄、整理了山西各地有故事的民間俗語、諺語、歇后語典故九百多條。
山西俗語典故故事 目錄
輯一 俗語
一日夫妻,百日恩義-003
一文錢逼倒英雄漢-004
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006
二郎擔山趕太陽-010
十個花臉九二八-011
七十二個燒包頭-012
七個舉人八個監,
打不過魏墩一條旦-014
八拜之交-015
人心不足蛇吞象-016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019
九毛九-020
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020
三人指靠,倒了鍋灶-021
三寸舌-022
三株樹-023
土埋脖嗓股-023
大槐樹-026
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027
千里馬自鳴-027
馬王爺三只眼-029
五個棗兒半斤糕-030
五月十三,關爺磨刀斬妖怪-031
五百年前是一家-031
不打不相識-032
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033
不見黃河心不死-034
瓦邱人熬年,怎也沒有明-037
烏鴉白頭馬生角-038
風采-039
為食可以忘憂-039
打破砂鍋問到底-040
只講過五關,不講走麥城-041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042
只往里傻,不往外傻-045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045
司馬光破甕救友-047
發難-047
對簿-048
吉人自有天相-049
地羊出去地羊回-049
老虎下山狗也欺-050
老嫗能解-051
老虎屁股摸不得-052
有奈出自無奈,赤腳跑到五寨-054
有棗沒棗打三竿-056
有錢能使鬼推磨-058
扛刀-059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060
吊兒郎當-060
吃醋-061
先有復盛公,后有包頭城-063
伏法-063
問路不行禮,多走五十里-064
關門打狗-065
好事多磨-066
護短-066
佘太君掛帥-066
沙里澄金楊六郎-067
君子之交淡如水-069
英雄難過美人關-070
若要金山開,除非尉遲恭轉
世來-071
楊令公撞碑-072
頂蓋頭-073
攔嵩-074
金襄陵, 銀太平-075
金簸籮,銀簸籮,
底下有個金疙瘩-075
貪心不足吞太陽-077
周倉無智,扛刀一世-078
狗怕哈腰,狼怕摸-080
放肆-081
河刮義城村,想起馬敦侖-082
要想銅鐘見鐵鐘
還得零年大水沖-082
爛了心了-083
秦昭王五跪得范雎-085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085
趕了鮑店會,死了不后悔-086
破鼓眾人捶,墻倒眾人推-087
挨著勤的沒懶的-088
臭蟲香和蚧毒光-089
笑官打死人-090
酒肉穿腸過-090
家有一老,猶如一寶-091
害人如害己-092
剝畫皮-093
黃河千年一澄清-094
眼不見為凈-096
眼中刺-097
豬羊一嘴菜-097
騎上虎背不怕虎-098
騍馬不上陣-099
想好事-100
擺龍門陣-101
解鈴還須系鈴人-102
慈悲太過算作惡-103
鏡臺自獻-104
輯二:歇后語
一國三公———無所適從 -107
二郎神斗孫悟空———以變應變 -108
三請樊梨花———架子大 -108
口庒篩鑼———說不清 -109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110
千里送金頭———知錯必改 -110
女媧揑土造人———功德無量 -112
小丑———跑滿臺 -112
小鬼遇鐘馗———有死無生 -113
衛玠搬家———百感交集 -114
衛覬上奏章———量入為出 -115
王允當倉官———早許下的 -115
王老爺看戲,他怎看咱怎看-116
王勃學醫———苦出來的 -117
王恭坐草墊———別無長物 -118
王昶起名———顧名思義 -119
五張羊皮買百里奚
———為了麻痹楚成王 -119
太武帝的口味
———不涼不熱,不軟不硬 -120
毛遂譏眾———因人成事 -121
反貼門神———不對臉 -122
公子重耳拾破爛———飽不忘饑 -123
倉頡造字———馬虎不得 -124
龍陽泣魚———擔心失寵 -125
東吳殺關公———害人反害己 -126
田父棄玉———不識貨 -127
白圭的致富辦法
———人棄我取 -128
白居易種荔枝———白費心思 -129
白居易修八節灘———湊錢干 -130
白娘子哭斷橋———舊情難卻 -132
漢武帝托孤———選對了人 -132
司馬光枕圓木———睡不穩 -133
老寇準背靴———明察暗訪 -134
西太后下棋
———只能贏,不能輸 -134
呂布戲貂蟬———上了別人的當 -136
呂洞賓買藥
———難住老的,難不住小的 -137
吃曹操的飯,想劉備的事
———人在心不在 -139
喬尚書看閨女———就這一回 -140
齊姜勸丈夫———志在四方 -141
關云長刮骨療毒
———全無痛苦之色 -142
關云長單刀赴會
———唱的獨角戲 -142
關公守嫂嫂———情義為重 -143
關公面前耍大刀———自討沒趣 -144
關公戰秦瓊———亂了朝代 -145
關公臉上加黑點
———小心壞了名聲 -146
燈蛾撲火———自尋死路 -147
安重誨之死———墻倒眾人推 -147
戲班里打鼓的———*大 -148
孫龐斗智———你死我活 -149
孫思邈給唐太宗看病
———不知在哪兒失得手 -149
孫臏吃屎———裝瘋賣傻 -151
吳剛砍桂樹———沒完沒了 -152
佘太君的“老閨女”
———望門寡 -153
佘太君要彩禮———沒啥要啥 -154
佘太君掛帥———朝中無人了 -155
狄仁杰的門生———桃李滿天下 -155
閔仲叔拒豬肝———不累安邑 -156
汽車放屁———白響 -157
宋之問遇上了駱賓王———有詞了 -158
初生之犢———不怕虎 -159
邵雍稱贊司馬光———腳踏實地 -159
張飛戰關公———忘了舊情 -160
張木匠蓋房———一矬一卯 -161
張儀游說魏國———四分五裂 -162
張良賣剪刀———貴賤一樣貨 -163
張果老倒騎驢———往后看 -165
張寶藏的草藥———治大病 -166
張敞捉小偷———以賊破賊 -167
張釋之辦案———以法為本 -168
張璧石匠冒圪斷———試試看 -169
武則天用過的湯盆
———臊 (騷)貨 -170
武則天登看花樓———凈刺 -171
范寧稱贊王忱———后起之秀 -173
范雎入秦———青云直上 -173
楊六郎的牦牛—馴(訓) 出來的-174
楊布打狗———只認衣服不認人 -175
楊四郎落淚
———有家難回,有國難投 -176
楊貴妃出家———————神歸原位 -176
楊家將衛國———一輩傳一輩 -178
楊家將出征———男女老少齊上陣 -179
孟良殺焦贊
———自家人害了自家人 -180
孟子反駁白圭治洪水
———以鄰為壑 -181
孟良摔葫蘆———火啦 -182
春申君的門客———豪華著呢 -183
郝長泰的柳葉湯———值錢著呢 -183
趙奢收農業稅———秉公無私 -185
鐘馗打鬼———分內事 -185
鐘馗的蝙蝠———好向導了 -186
段村的鄉保———管事寬道 -187
洛陽的黑牡丹———少有 -188
神農嘗斷腸草———沒治了 -189
秦始皇訪蒲州———解決問題 -191
秦瓊賣馬———背時 -193
捂住耳朵偷鈴鐺———自己騙自己 -194
徐策跑城———頭昏眼花 -194
唐王不斬小郭噯———講的是家法 -195
唐明皇演戲———高人一籌 -196
剖腹藏珠———為財不要命 -197
曹操敗走華容道———不出所料 -198
唱戲的敬莊王———傳下來的 -198
崔鶯鶯送郎———一片傷心說不出 -199
康熙給老和尚穿襪子
———看你有痣(志)沒痣(志) -200
康熙替父還債———晚 (碗)了 -202
康熙察“皇城”———真相大白 -203
寇五的鼓———空的 -204
敬德戰羅成———黑白分得清 -206
韓湘子出家———一去不回來 -207
棉花卷打人———火氣自消 -207
程嬰告密搜趙武———舍兒救孤 -208
傅山先生寫字———手熟為能 -209
傅山畫壁———活啦 -210
愚公那個的住處———開門見山 -212
廉頗復職———市道之交 -213
廉頗善飯———雄風猶在 -214
墻上掛珠簾———沒門兒 -214
簫嵩寫詔書———虛有其表 -215
嫦娥種牡丹———還是孤單單 -216
鯉魚敲鼓鷹打鑼,扁擔開花驢騎人
———難為人的事兒 -217
薛丁山射雁
———實 (十)射實 (十)落 -219
薛剛踢死太子———惹下了大禍 -219
薛仁貴的行頭———白跑 (袍) -220
薛道衡調查敬肅———鐵石心腸 -221
穆桂英遇上了楊宗保
———明里對陣暗里愛 -222
輯三:諺語
十子不如石子-225
人心沒盡-225
人怕出名豬怕壯-227
人要臉,樹要皮-229
土相扶為墻,人相扶為王-230
久賭神仙輸-231
大旱不過五月十三-232
不知其人,視其友-233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234
六月六,請姑姑-235
心病還從心上醫-235
只有一條心,泥土變成金-238
生男勿喜,生女勿悲-238
寧為雞口,不為牛后-239
百日砍柴一日燒-240
死馬當活馬醫-242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243
遠水救不了近火-244
遠來的和尚會念經-244
花花真定府,錦繡太原城-245
你不借我磨刀雨,
我不準你曬龍衣-246
快刀斬亂麻-247
良藥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248
張公吃酒李公醉-249
經師易遇,人師難遭-249
金剛怒目,不如菩薩低眉-250
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草窩-251
俟河之清,人壽幾何-253
前無古人,后無來者-254
家貧思賢妻,國亂思良相-255
蔥怕露水韭怕曬-256
童子活了八百歲-257
寒露之前割蕎麥-258
福過災生,自取其咎-260
櫻桃好吃樹難栽-261
暴雨溝戴上帽,龍渠人睡大覺,
二潭蛤蟆叫,大雨必定到-261
樊山戴上帽,小城揭了鏊-264
露水解不了渴-265
輯四:俗稱
二百五-269
七老會-270
兒皇帝-271
小把戲-271
馬猴子-272
五羖大夫-272
六必居-273
比翼鳥-274
雙簧-274
東道主-275
生姜-276
馮婦-276
老佛爺-277
傳人-278
劉海-278
紅娘-279
杜康造酒-280
連理枝-281
赤佬-281
足下-282
窮酸-283
社鼠-284
社稷-284
青白眼-285
表里山河-286
妻管嚴-287
國手-288
知音-289
和事佬-289
狐貍精-290
駙馬-290
南蠻北侉-291
拜天地-292
穿小鞋-293
洞房-294
洛陽耆英會-295
泰山-296
桃李-297
倒插門-298
家賊-299
娘子軍-299
娘子關-300
銀樣镴槍頭-300
解手-301
解語花-302
靠山-302
霹靂手-303
后記-367
參考書目 -369
展開全部
山西俗語典故故事 節選
《山西俗語典故故事》: 婚后的一個秋天,馬財主心血來潮,把兒子叫到跟前說:“狗兒啊,人人都說你是個憨愣子,為父總是不相信,明日城里趕集,你把咱家羊群里的那只大綿羊拉到集上去賣。可有一個條件:賣羊的錢一文不能少,羊還必須拉回來。聽清楚了吧?”狗兒說:“聽清楚了!”狗兒活了二十來歲,家中的事從不過問,今日父親讓他去賣羊,錢不能少,羊還得再拉回來,天底下哪有這事。回到屋里急得他直撓頭。梅花在家里看見他這副樣子,沒好氣地問:“有啥事哩急成這個架勢?”狗兒把剛才父親的話對她講了一遍。梅花聽了笑了一笑說:“你個愣貨,這點小事也讓你作難,到時候我自有辦法。” 第二天,狗兒把羊拉上,梅花給他懷里揣了一把剪刀和一個布口袋,并在耳旁囑咐了幾句,狗兒點頭晃腦了一陣,樂滋滋地拉羊進城去了。來到城門口,他把羊按倒在城墻下,用繩子捆住四蹄,從懷里掏出剪刀開始剪羊毛。不大功夫,白花花的羊毛剪下一大堆。來到羊毛店,正趕上羊毛價錢看好,他的羊毛整整賣了二百文好錢。時近中午,狗兒也不覺得餓,興沖沖地拉著羊回來了,他把羊和錢一并交給了父親。 馬財主原來是想試試兒子是否機靈,今日見他把羊和錢都交回來,那高興勁兒沒法形容,當下從椅子上跳起來笑道:“誰說我的兒子愣,別人家精靈的小子也不過如此了。” 這年冬天,馬財主又一次把狗兒喚到堂前說:“狗兒啊,明日逢五趕集,你拉匹馬到集上去賣。這買賣的規矩你自己用心去琢磨,爹也就不再吩咐你了。”狗兒領命回屋,也沒和妻子梅花吭聲,第二天一大早,徑直拉馬進城去了。 牲口市上很熱鬧,牛、馬、騾、驢聚下一大場。狗兒瞅了一個空樁把馬拴好,一人在市場上閑逛起來。日過中午,大部分牲口成交,唯獨他的馬無人過問。這時,肚子里也咕咕叫了起來,他找個小吃攤喝了碗豆腐湯,再加上幾個油糕填飽了肚子。看著日已西斜,那些要價高賣不出去的牲口都被主人拉著回去了。牲畜市場上只剩下狗兒和他的那匹馬,好不冷清。 這時,只見一個大個子中年男子來到狗兒的馬前。轉了一周把馬瞅了一遍,用手拍拍馬屁股說:“兄弟,這馬我買了,給你十五吊好錢,怎樣?”狗兒正急著沒法脫手,好容易盼來個買主,開價就給十五吊,當下滿口應承:“行,行。”“兄弟,”那漢子說,“錢現在沒帶,先賒下。”狗兒想,父親常說,買賣賒欠是常有的事,賒就賒吧!他解開繩韁,那漢子接手拉馬就走。狗兒說:“大哥叫啥名字,家住哪里,何日討錢也有個去處?”那漢子笑著順口說出一串話來:“我姓兒馬西北風,名叫通天空圪桶,出了城南往東行,有河有溝有樹林,人村對鬼村,月到中秋分外明,大門口有個吃谷蟲。” 傍晚時分,馬財主見兒子空手回來,問:“狗兒啊,今日牲口市場行情怎樣?”狗兒說:“不知道。”“那咱家的馬賣了嗎?”“賣了!”“賣了多少錢?”“買主十五吊賒走了。”馬財主聽說馬被賒走了,從椅子上站起來,問:“賒給誰了?哪個村的?”狗兒說:“不認得。”馬財主一時火氣上來,大聲呵斥道:“好你個愣貨,賣馬連主兒也弄不清,就憑空讓人把馬拉走了。”狗兒把賣馬人說的那串話一字不差地給父親背出來。馬財主也被這無頭無尾的順口溜蒙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后嘆口氣說:“下去吧,你個愣貨,看不把你老子氣死才怪哩。” ……
山西俗語典故故事 作者簡介
王中力,內蒙古豐鎮市人,出版著作《激勵論》《職工技協論》和各種論著、論文數百萬字 。
王晨,山西省太原市人, 畢業于山西傳媒學院、中國政法大學 。 現任職于山西工人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