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知識產權前沿問題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78087
- 條形碼:9787300278087 ; 978-7-300-27808-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知識產權前沿問題研究 內容簡介
隨著以網絡、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的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增強,知識產權制度也在不斷發展。本書以目前知識產權領域的理論前沿、熱點問題和實踐中新出現的問題為研究對象,涵蓋了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商業秘密等四個領域。系統收錄了吳漢東教授關于知識產權學科的前沿問題的代表性研究文章。既有關于知識產權正當性的經濟分析、商業秘密保護的法理基礎等理論前沿問題的研究,又有專利法臨時禁令制度、生物剽竊的知識產權問題研究等制度問題和熱點問題的探討。
知識產權前沿問題研究 目錄
財產的非物質化革命與革命的非物質財產法 3
科技、經濟、法律協調機制中的知識產權法 22
知識產權法律構造與移植的文化解釋 55
知識產權的制度風險與法律控制 79
法哲學家對知識產權法的哲學解讀 100
知識產權法價值的中國語境解讀 117
關于知識產權基本制度的經濟學思考 140
文化多樣性的主權、人權與私權問題分析 159
知識產權的私權與人權屬性——以《知識產權協議》與《世界人權宣言》為對象 186
知識產權損害賠償的市場價值分析:理論、規則與方法 206
經濟新常態下知識產權的創新、驅動與發展 225
專利技術轉化與無形資產運營 234
合理使用制度的經濟學分析 241
著作權作品合理使用的憲法問題研究 260
關于合理使用制度的民法學思考 277
合理使用制度的法律價值分析 292
第二編 現代化問題研究
知識產權法的制度創新本質與知識創新目標 309
人工智能時代的制度安排與法律規制 330
人工智能生成發明的專利法之問 350
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著作權法之問 377
安全軟件警示內容的商業言論規制——兼評“非公益必要不干擾”原則 384
現代傳播技術中的合理使用制度 394
信息技術革命與信息網絡傳播權立法 412
試論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著作權侵權責任 417
網絡環境下的版權熱點問題與思考 437
網絡版權風險控制與網絡社會管理創新 444
從電子版權到網絡版權 457
電子眼監控與隱私權的利益沖突 488
第三編 國際化問題研究
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制度的基本原則 497
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制度的變革與發展 513
后TRIPs時代知識產權的制度變革與中國的應對方略 539
知識產權制度運作:他國經驗分析與中國路徑探索 547
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國際環境與中國場景——紀念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及《知識產權協議》十周年 554
加入WTO后的中國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分析 567
“一帶一路”倡議下知識產權保護的中國選擇 578
“一帶一路”倡議與知識產權保護 584
WTO與中國企業專利發展戰略 593
面對“入世”的商標發展戰略 604
知識產權前沿問題研究 節選
總 序我與知識產權四十年從讀書到從教,我與知識產權結伴同行已有近四十年。讀書、教書、寫書,一直秉持學者本色,自詡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的研究者和傳播者;學法、講法、立法,踐行法治理想,是為中國知識產權事業的見證者和推動者(《光明日報》語)。我是“文化大革命”前的“老三屆”畢業生(1967級初中畢業生),亦是恢復高考后的“新三級”學人(1977級本科生),自1982年年初從教以來,教研活動從羅馬法到民法均有涉獵,而后轉向專治知識產權。從我的**本教材《知識產權法概論》(1986年編著、1987年出版)、**篇文章《試論〈民法通則〉中的知識產權制度》(1986年)乃至新中國**篇知識產權專題碩士學位論文(1986年)開始,我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知識產權領域,時至今日已有十多本著作、百余篇論文、百余場講座。近四十年來,我致力于知識產權問題研究,專注于兩個方面:一是知識產權法律科學的基礎理論體系,二是知識產權制度建設的重大現實問題。堅持自由探索與問題導向、堅執學理探究與術用應對、堅守專業研究與學科融通,這是法學工作者應有的學者品格和學術素養。就理論聯系實際而言,我認為,知識產權的學術研究,既不能坐而論道,也不能就事論事,而應是學理研究和應用研究兩者的結合。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將學術解析為“學理”和“術用”。他認為,“學必借術以應用,術必以學為基本”。我的理解是:知識產權學理研究必須以應用為目標,如果純粹理論探究而失去應用目的,就沒有常青的學術生命活力;知識產權術用研究又要以一定的學理為指引,倘若應用研究缺乏深厚的學理,就沒有可持續發展的學術生命基礎。因此,知識產權學者一定要把學理研究和應用研究緊密地結合起來,既要避免學理研究中的法學浪漫主義、唯美主義和空想主義,也要防止應用研究中的法律機械主義、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近四十年來踐行此道,雖謂有果卻未有大成。2010年,承蒙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不棄,將我的著述列入“中國當代法學家文庫”,經過兩年的整理、加工,先后有六部著述陸續出版。時隔5年,已有出版著述即告售罄,同時新的著述有望成書。在人大出版社法律分社的精心安排下,我對新老作品進行重要修訂和整理,重新結集出版,它們是《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研究》《知識產權總論》《無形財產權基本問題研究》《知識產權基礎問題研究》(論文集)、《知識產權前沿問題研究》(論文集)、《知識產權應用問題研究》(論文集)、《我為知識產權事業鼓與呼》(演講、訪談集)。上述作品涉及知識產權基礎理論研究和知識產權主要制度研究,同時包括民法乃至法治的相關問題;寫作的時間跨度從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當下之年,多為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從事知識產權教研工作以及相關法律實務的心路歷程。該系列的出版和再版,得益于各位同行、學生乃至許多讀者的幫助和支持。感謝騰訊基金會為文集精裝本的出版所給予的大力資助;感謝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各位編輯的精心專業指導和辛苦編輯工作;感謝我的學生熊琦博士、李瑞登博士、瞿昊暉博士、鎖福濤博士、張穎博士、宋戈博士和博士生劉鑫、周澎、司馬航、李安,研究生夏壯壯、萬俊、張倩、魏宵林、高婧為文集初版、再版的打印、校對、查找資料所付出的艱辛勞動;感謝全國法學界特別是知識產權界同行、讀者對本人著述給予的厚愛與關注。近四十年來,我一直在知識產權園地教書、寫作,但“教習”不為晉仕途,“學究”并非稻粱謀。微博言:今天做了明天還想做的是事業,今天做了明天還得做的是職業,我以“學術為志業”(馬克斯·韋伯語),有幸將自己所追求的事業與所喜歡的職業合為一體,因而是苦中有樂,樂之不疲。我的學術生涯還在繼續,我早過耳順之年,故常以“70后”自居。以書為伴,書伴人生;與法同行,法行天下;釋放知識產權制度“正能量”,發出知識產權事業“好聲音”,這就是我——一個中國知識產權學人的光榮與夢想。 吳漢東2019年暑期于武昌寓所
知識產權前沿問題研究 作者簡介
吳漢東,法學博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瀾資深教授、騰訊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國家保護知識產權工作研究基地名譽主任,教育部和外國專家局“111”引資項目中方首席專家;兼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法學學部委員,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咨詢專家委員會成員,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小組成員,*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著有《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研究》、《無形財產權制度研究》、《知識產權基本問題研究》、《知識產權多維度解讀》、《科學發展與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中國知識產權理論體系研究》等著作10余部,另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刊物發表文章180余篇;專著和論文曾獲首屆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司法部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類)等;入選2011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其著述以英文、日文、韓文列入海外出版計劃。2006年5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上為國家領導人講授“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和制度建設”。2009年、2010年兩次被評為“年度十大全國知識產權保護*具影響力人物”,并于2009年、2010年兩度被英國《知識產權法管理》(MIP)雜志評為“全球知識產權界*具影響力五十人”。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