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掌上煙云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886331
- 條形碼:9787510886331 ; 978-7-5108-8633-1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掌上煙云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5輯。主題分別為歲月印痕、凡塵清唱、優雅老去、節氣之美、記住鄉愁。均為作者的即時、即性之作, 作者隨手擷取、記錄下生活的片段, 抒發小小的體驗與感悟, 記述人間的煙火氣, 還有日常之美, 以及生活之美。
掌上煙云 目錄
我是50后
敬畏經典
蟬鳴里的童年記憶
童年的游戲
兒時的夏天
關于麻雀的記憶
票證歲月
鋼筆字
刻鋼板
舊物
高中時代
苦難的價值
永遠的家書
話劇情緣
詩歌年代
一個人辦詩報
書信里的幸福時光
照片里的流年
單車情結
待崗在家的日子
給生活一條*淺的底線
關于吸煙的那點事兒
嗑瓜子
過時的賀卡
年畫
記憶中的兩個年
我的父親母親
我的奶奶
第二輯 凡塵清唱
敬畏文字
朗讀者
雨
杯酒人生
酒逢知己
你以為你是誰
虛度些時光又怎樣
好好活著
艱難的藝考
生活需要儀式
感動
親近宣紙
乘坐公交
愛與性
提筆忘字
書房
有茶相伴
靜聽雨聲
生日雜想
可聊者有幾人
“百度”自己
讀書悅心
情書可品
又到歲末
個人小結
過年
短信拜年
第三輯 優雅老去
優雅老去
本命年
60歲是個驛站
我的2016
回歸簡單的生活
享受老年
當你老了
一個人
把煙點上,跟自己說說話
人生無法重來
我寫,故我在
字為心跡
我對死亡的態度
日常生活
生活沒有模式
我與微信
走散的朋友
散步
看戲隨想
我看世界杯
買菜
閑人
愛好
一覺睡到自然醒
隨心旅游
第四輯 節氣之美
節氣之美
春天日記
田野之香
油菜花開
寒食與清明
清明看柳
槐花開了
夜來風雨聲
花開花落
端午尋香
聽夏
觀荷
擁抱一棵樹
落葉的生命
一簾秋雨
桂花是秋天的味道
很亮的秋天
等待下雪
下雪了
第五輯 記住鄉愁
河灣村
老去的村莊
炊煙裊裊
井
消失的清水河
遠去的農具
鄉村匠人
春天的野菜
紅花草
守望麥田
麥黃風熏時節
一夜連枷響到明
蛙聲穿透心靈
樹蔭下的往事
雙搶時節
稻草垛
山芋飄香
秋天,想到大雁
負暄之樂
臘月的味道
掌上煙云 節選
《掌上煙云》: 我是50后 我生于20世紀50年代,我們這一代人不可復制的經驗,是童年和少年時期生活在計劃經濟時代,對于物質的匱乏有直接的感受。我們在自己青春歲月的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經歷了中國社會*深刻的轉型。然后和國家一道經歷了這30多年的深刻變化。我們是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這30年中,經歷了自己的青年和一部分中年歲月的。 回想起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很早就開始和長輩一起分享生活的艱難和挑戰了。還清楚地記得三年困難時期,由于吃不飽飯,偷了母親單位食堂一塊山芋干被父親暴打,還因為誤將父親從單位帶回的一小瓶汽油當汽水喝,結果被送到醫院灌腸搶救,又因為從弟弟手上搶過一塊餅干咬了一口被母親罵了個半死……因為總是吃不飽,總是有饑餓的感覺,所以,那時的我,上課時肚子經常咕咕叫外,放學回家,總是想找點什么吃的。可惜那時候家里也沒有吃的,早就堅壁清野了。更多的時候,只有等到一日三餐的吃飯時間,捧起碗來喝稀飯。即便是吃稀飯,也并不能放開肚皮吃,這是因為只有那么一點糧食,要把它平均成一個月的份額,每天每頓只能吃那么一點。為此,奶奶教我們兄妹三個舔碗技巧,即稀飯喝完之后,碗里面還有一點殘留,為了不浪費,我們每個人都要將碗舉起靠近嘴邊,用自己的舌頭將碗里余下的一點殘留舔掉。 我的青春時代是在20世紀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度過的。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那時的物質仍然匱乏但精神開始豐富。我當時的自我形象是真正的“80年代的新一輩”。我看著“傷痕文學”“尋根文學”成長,有機會聽鄧麗君的歌,看王蒙、劉心武、陳建功、蔣子龍以及三毛和金庸的書。雖然數理化是當時*紅的學科,但我精神上的*愛卻是文學和文藝。1976年,我考進一家文工團,月工資18元。我記得1979年可口可樂剛剛進人中國,我**次喝可口可樂覺著那味道怪怪的,并且很貴,兩塊五一瓶;1987年,**次吃肯德基覺著特香,那時還沒有什么垃圾食品一說。在那個中國開始向世界開放自己的時代,我們的成長是突然從一個封閉的環境進入了一個開放的環境。幸運的是我們正年輕,我們努力地適應劇烈的變化。我記得是我們的同代人中國女排和跳高運動員朱建華當年的勝利給我們帶來了欣悅,記得許海峰在1984年獲得的奧運會金牌,記得1988年漢城(今天叫首爾了)中國奧運團隊遭遇的挫折。這些都讓我們覺得自己的努力和一個正在快速變化的國家有*直接的關系。我更不能忘記的是1982年4月1日,在經歷了100余次的退稿之后,我的處女作終于由書寫體變成了鉛字,從此一發而不可收。作品先后出現在《人民文學》《詩刊》《青年文學》《中國作家》等刊物上,1986年又出版了自己的**本詩歌集。這當然無足掛齒,但對于我來說卻是一個標志。我們都會在20世紀80年代找到這樣的標志。 經歷了發憤的20世紀80年代,進入了90年代,生活變得具體。我們開始實實在在為生活而奔忙。每日里,行色匆匆,早出晚歸,像只飛來飛去的蜜蜂,沒有也不敢有片刻的停閑。無論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事業之基已固,人際圈子已寬,經驗漸豐,成熟已融入言行里。整個社會也進入了經濟時代。我們由80年代對于生活和社會的浪漫開始步人成熟,我們開始承擔起成年人的擔子,從青年走向中年,直到和中國一起經歷了新世紀以來世界和中國的巨大變化。在這些變化中,我們變成了社會的中堅,變成了承擔起自己責任的一代。直到已經開始“知天命”,在努力進取的同時也開始了回味、反思和沉淀。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過簡單的生活,是孔子的得意弟子顏回的人生目標,也是我現在所追求的。簡單的生活也是一種生活狀態,人的生活本來就有多種可能性。人都想按照自己的愿望努力活得好些,時下流行的“活法”說到底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但夢想經不住現實輕輕一碰,其結果只能是發出一聲長嘆:一個人的悲歡離合只能由他自己獨自承擔,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寫到這里,我想到了張愛玲。年輕時的張愛玲,懷著“出名要趁早啊”的心愿,迫不及待地擁抱顯赫的功名,追求現世人生的種種享受。那時,她是那樣地渴慕生之光華和耀眼。我就想,年少時對世人間的注意力如此在意的張愛玲,后來是靠了怎樣的意志才使自己默默無聞地隱身于異地他鄉,把昔日的燦爛和奪目拋在腦后?比之海明威以自殺的形式使原來的華彩戛然而止,過一種“簡單、獨立、大度的生活”,其實需要更多的毅力、勇氣和耐心。 對于我這個50后來說,不論在哪里遇到同齡人,都會感受到經驗的共同性,記憶的共同性。這些不由我們決定,但決定了我們的選擇,而我們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在改變自己的同時也改變著社會。我們這一代可以說是真正伴隨著中國的全球化和市場化進程成長的一代,我們受益于這個中國大發展的時代,同時也努力地用自己的奮斗去回饋自己的時代。我們經歷了匱乏,所以能夠忍受和承擔;又經歷了劇烈的變化,所以不得不奮力追趕和進取。我們幸運的是比前幾代人多了一些選擇的可能,多了一個世界的平臺。當然,我們也就不得不適應難以適應的變化,承受不能不承受的競爭和變化的沖擊。 個人生命的真諦并不在于通過某種修行獲得呼風喚雨的超能力,而在于將個人納入整體的和諧中去。我已經可以唱出自己的“經驗之歌”,但我仍然希望老去的只是時間。 ……
掌上煙云 作者簡介
王唯唯,合肥人,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在《人民文學》《中國作家》《詩刊》《清明》《延河》等多部刊物上發表詩歌、散文作品入選《安徽文學五十年·詩歌卷》《讀者》《雜文選刊》《東西南北》等選本、出版《好好愛我》《凡塵清唱》《守望民俗》等多部詩集和散文集。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