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七十二候印譜(全2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827080
- 條形碼:9787550827080 ; 978-7-5508-2708-0
- 裝幀:線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七十二候印譜(全2冊) 本書特色
《中國珍稀印譜原典大系》由陳振濂先生主編,擬分三編出版,總量預計在150—200 種之間,基本涵蓋國內外珍稀印譜。每編各分專輯漸次推出,每輯 10—12 種,采用通代混編的方式。每輯均含古銅印譜、明清名人印譜、近代學術印譜三大類,并穿插其他特色印譜。選取印譜時,注重原譜的文獻價值。所選印譜均保留完整原貌,不任意刪減,以存真貌。陳振濂先生為本叢書撰寫總序以及各種印譜的《題解》。
《七十二候印譜》由明代著名篆刻家何震所篆,清代李仙舟輯。以一年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為內容,春夏秋冬,共刻七十二印,系以詩,各占一頁。本書根據西泠印社藏本影印。
七十二候印譜(全2冊) 內容簡介
傳為何震刻的《七十二候印譜》,由清代李僊舟輯成。卷首有黃楚橋序和李氏自序,扉頁有“明黃山何雪漁先生篆石,建業李氏鑒藏”字樣。黃楚橋在序中介紹:“李子僊舟,建業之知名士。稽古不倦,工詩善畫,所藏且富,有前明黃山何雪漁先生七十二候印。”更有沈堂跋曰:“僊舟一兄篤志好古,多所鑒藏,近獲雪漁七十二候印章,印之以貽同好,所謂探得驪龍珠,余俱長物矣。”關于輯主李僊舟,僅此數則,傅世資料不多。 但在我們看來,《七十二候印譜》卻是非常獨特的存在,而且首先是明代篆刻“主題性創作”的存在。“七十二候”之說,《逸周書,時訓解》已有記載,呂不韋錄入《呂氏春秋》,漢儒所編的《禮記·月令》亦有收入。 古人以天文、氣象、物候知識來指導農事,據以知天地氣序推運之妙。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一年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個物候現象相應,稱“候應”。落實到本印譜,如立春一候,何震刻“東風解凍”白文印,又系以七言詩詠之。第二候為“墊蟲始振”,第三候為“魚陟負冰”……春夏秋冬,共刻七十二印,系以詩,各占一頁。 選七十二候節氣刻印,既不同于顯示權力的官印,又不同于取信的私印,也不同于文人墨客的齋館鑒藏之印。這樣的命題式主題創作,在篆刻史上極少見。至于是否出于何震(雪漁)之手,也未可確證,因為文彭、何震時代,刻印剛剛由實用轉向雅玩與藝術審美,似乎還未必有十分成熟的創作邊界。但作為印譜中的一個反映創作觀念的特殊類型,它的存在卻是彌足珍貴的,我們應予它以足夠的重視。 此譜正文版框縱十二點六厘米,橫九點七厘米,今藏西泠印社。
七十二候印譜(全2冊) 作者簡介
陳振濂,號頤齋,1956 年 2 月生于上海,浙江鄞縣人。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兼秘書長。
何震,字主臣、長卿,號雪漁。深究古籀,精研六書,孜孜于書篆治印。與文彭齊名,并稱“文何”。
李仙舟,清代收藏家。稽古不倦,工詩善畫,所藏豐富。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二體千字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評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