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湖與山--明初以來巢湖北岸的聚落與空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865712
- 條形碼:9787561865712 ; 978-7-5618-6571-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湖與山--明初以來巢湖北岸的聚落與空間 內容簡介
《湖與山:明初以來巢湖北岸的聚落與空間》對元末明初以來巢湖北岸地區的聚落規劃形態、建筑空間、文化源流進行研究,同時探討這一地區聚落空間形成的歷史地理原因和數百年時間內的發展更新過程,基于上述問題的分析,提出了和聚落更新、更替的有關理論。
湖與山--明初以來巢湖北岸的聚落與空間湖與山--明初以來巢湖北岸的聚落與空間 前言
本書對元末明初以來巢湖北岸地區的聚落規劃形態、建筑空間、文化源流進行研究,同時探討這一地區聚落空間形成的歷史地理原因和數百年時間內的發展更新過程,基于上述問題的分析,提出了和聚落更新、更替的有關理論。全書分為三編,共九章。
□□章緒論。論述巢湖流域的基本歷史、地理概況及巢湖北岸地區聚落的獨特研究價值;對研究的內容、方法、重點和研究區域的準確位置進行劃定。
第二章陷巢州——早期聚落變遷與巢湖北岸地貌形成。從巢湖演化的兩種學說入手,探討三國時期巢湖流域巨大的聚落和環境變遷,對存在爭議的秦漢居巢縣的準確位置進行了論證,提出“陷巢州、長廬州”一語是漢末至唐代巢湖地區自然地理變化的概括。
第三章軍與民——移民聚落的地理分布。從“山”和“湖”的地理空間特征入手,分析巢湖北岸特殊的對稱地理空間格局,分析元末明初地理空間內軍籍、民籍移民聚落的空間分布及其背后原因。
以上三章合為上編——聚落地理空間。
第四章九龍攢珠——移民聚落形態。從張家疃“九龍攢珠”的平面形態入手,探討移民開拓過程中聚落文化流動和發展的過程,初步分析了巢湖半島交界地區“縱”和“橫”兩種聚落空間形成的文化和制度原因。
第五章撞擊與融合——移民聚落建筑空間。以洪家疃村、昂集、大興莊為例,探討明初以來不同來源的移民者之間建筑文化互相滲透的現象,論證巢湖北岸地區兼容南北特色的建筑空間的形成過程。
第六章“九龍攢珠”的源流研究。通過對移民者遷移路徑的分析,探討鄱陽湖兩岸的建筑文化從語言到空間兩個層面去孕育“九龍攢珠”的事實,同時通過溧水和大冶兩個聚落樣本,探討了“九龍攢珠”之祖型來自塢壁的可能性。
以上三章合為中編——聚落建筑空間。
第七章聚落空間體系與人地關系變遷。對聚落空間體系的概念進行探討,分析元明以來聚落空間體系的幾個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同時期的人地關系演變。
第八章市鎮空間與聚落更新。對元明以來的市鎮空間發展進行研究,通過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論分析其中三種市鎮空間體系發展的內在原因,列舉交通和商品影響下的市鎮的建筑空間特點。
第九章屋要人住——聚落更新論。提出聚落更新和更替理論及相關計算公式,并對現實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建議。
以上三章合為下編——聚落體系空間。
湖與山--明初以來巢湖北岸的聚落與空間 目錄
□□章 緒論
□□節 選題背景
一、課題來源
二、建置沿革
三、地理狀況
四、聚落價值
第二節 研究概況
一、西方聚落地理學發展概況
二、我國聚落地理學發展概況
三、巢湖流域聚落相關研究
第三節 研究的內容和手段
一、研究內容簡述
二、研究方法
第四節 地理區域與研究進程
一、地理區域范圍
二、研究進程
第二章 陷巢州——早期聚落變遷與巢湖北岸地貌形成
□□節 地理概況和秦漢以前的聚落遺址
一、巢湖流域的地理概況
二、巢湖新石器古人類遺址分布
第二節 秦漢之際巢湖地區的聚落變遷
一、居巢縣的地理位置及城市特征
二、居巢一巢湖空間關系的兩種觀點
三、明清以來考古發現對湖口變動觀點的印證
四、吳魏軍事行為與地質災害對居巢陷沒的影響
第三節 陷巢州、長廬州——區域地理環境的變遷
第三章 軍與民——移民聚落的地理分布
□□節 半島移民聚落區的地理環境
一、山系
二、河湖
三、郯廬斷裂帶與地方地理觀念
第二節 巢湖北岸軍籍移民聚落的來源與空間分布
一、“疃”的來源與性質
二、山嶺東部片區
三、山嶺西部片區
第三節 民籍移民聚落的來源與分布
一、宏觀分布特征
二、集聚區的聚落來源與分布特征
第四節 聚落空間的形成與分析
一、軍民屯田的統一與分置
二、“插草為標”與聚落網狀結構
三、自由與非自由——□初建設者的活動范圍
中編 聚落建筑空間
第四章 九龍攢珠——移民聚落形態
□□節 九龍攢珠——軍籍聚落的空間規劃與形態
一、地理位置——蘆溪嘴簡析
二、張元一的航行和選址
三、九龍攢珠——張家疃的聚落形態
第二節 其他“疃"的平面
第三節 “九龍攢珠”在北岸半島的傳播和變形
一、“九龍攢珠”的平面變化
二、“九龍攢珠”圖示中的國家與社會
三、九龍攢珠與淮河流域聯排聚落的融合
第五章 撞擊與融合——移民聚落建筑空間
□□節 建筑空間的技術、文化和社會背景
一、建筑結構的技術背景
二、建筑空間流傳的文化背景
三、巢湖北岸建筑起源的社會背景
第二節 洪家疃的環境與源流
一、區位和環境
二、空間和發展
三、單體建筑
四、文化意識
第三節 南北移民建筑的對撞和融合
第六章 “九龍攢珠”的源流研究
□□節 “九龍攢珠"起源與皖南移民影響分析
第二節 鄱陽湖東岸聚落研究
第三節 鄱陽湖西岸地區
第四節 在“九龍攢珠”以前
一、“九龍攢珠”與“九箭射東湖”的先后關系
二、大冶和溧水類型
三、塢壁和“九龍攢珠”關系的猜想
下編 聚落體系空間
第七章 聚落空間體系與人地關系變遷
□□節 聚落空間及其體系
第二節 巢湖北岸聚落空間體系的發展和轉型
一、從板結戶到暴發戶——屯田聚落體系的破壞與重建
二、從居民點到聚落群——明中期到清中期
三、人口的發展和資源體系的崩潰
四、太平天國戰爭與資源、人口的新平衡
第三節 傳統體系的轉型和動蕩
第八章 市鎮空間與聚落更新
□□節 市鎮的定義和元明以前的發展狀況
一、市鎮定義
二、元明以前巢湖北岸的市鎮發展簡況
第二節 明代以來市鎮空間發展和克里斯塔勒的三原則
一、軍事化市鎮階段——克里斯塔勒的第三原則
二、道路中點的六家畈商業——克里斯塔勒的第二原則
三、遍地開花的集鎮分布——克里斯塔勒的□□原則
第三節 晚清市鎮建筑空間及其驅動因素
一、商貿式——柘皋鎮
二、交通式——石塘鎮
三、市鎮建筑空間背后的人地關系
第九章 屋要人住——聚落更新論
□□節 聚落更新的相關概念
一、聚落是人類社會的空間化
二、聚落更新的兩大要素
三、聚落更新度C值的演變趨勢
第二節 聚落更替周期
一、聚落更替周期的定義
二、巢湖北岸的聚落更替周期分析
三、后太平天國的聚落更替期
第三節 結語:誰的美麗鄉村?
附圖
附文宗譜序言輯要
參考文獻
后記
內頁
湖與山--明初以來巢湖北岸的聚落與空間 作者簡介
張靖華,男,1981年生,工學碩士。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歷史學博士,師從葛劍雄教授:城市規劃師。高校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傳統聚落與歷史建筑保護更新。著有《九龍攢珠:巢湖北岸移民村落的規劃與源流》(天津大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推拿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