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火車大巴扎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53923
- 條形碼:9787020153923 ; 978-7-02-015392-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火車大巴扎 本書特色
保羅·索魯橫越歐亞大陸
一場火車上的視覺盛宴
在火車上,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保羅·索魯
保羅·索魯乘坐火車,從倫敦出發,穿越歐洲,橫貫整個亞洲。壯游之路,由眾多著名的火車路線連綴而成,車頭蒸汽在字里行間若隱若現。這次發現之旅發生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要過很久之后,西方世界才開始了解東方的風土人情、美食、信仰和文化;氐疆敃r當地,在索魯眼中與筆端呈現的歐亞大陸,展現出的是一派完全陌生的圖景,彌漫著真正的異國風情。
這位愛發牢騷的旅行者,在似乎永無止境的西伯利亞橫貫線上,一連數日,車窗外全是相同的冰雪和樹林;疖囻偵戏鼱柤雍拥拈L橋,同車人都擁到窗邊,凝視著黑幽幽的流水,他卻聽到包廂中傳出清甜飄渺的圣歌,心間涌起幾乎難以負荷的哀傷。
火車大巴扎 內容簡介
四十多年前,保羅·索魯從倫敦的維多利亞站出發,完成了貫穿歐亞大陸的旅行。他的出行工具是眾多著名的火車,有東方快車、開伯爾山口慢車、夜班郵車、金箭、北方之星、跨西伯利亞快車等。
在這趟漫長的旅途中,各色人等如流水般來了又去:疲憊的老人達菲爾錯過了火車;令人啼笑皆非的薩迪克正在找另一半;開伯爾山口月臺上的瘋子在欺負小男孩;曼德勒火車上八十歲的老廚師絮絮道起陳年舊事;印度南部的月臺上有行乞的殘疾女孩……這些平凡人的故事在索魯的筆下變得不平凡。
火車大巴扎 目錄
18 第二章 東方快車:從巴黎到伊斯坦布爾
38 第三章 凡湖快車:伊斯坦布爾到凡湖
60 第四章 德黑蘭快車:凡湖到德黑蘭
73 第五章 夜班郵車:德黑蘭到馬什哈德
100 第六章 當地火車:開伯爾山口到白沙瓦
117 第七章 開伯爾郵車:白沙瓦到拉合爾
140 第八章 邊境線郵車:阿姆利則到德里
152 第九章 加爾加郵車:德里到西姆拉
164 第十章 首都快車:西姆拉到孟買
185 第十一章 德里郵車:從齋普爾回到德里
206 第十二章 主干線快車:德里到馬德拉斯
223 第十三章 當地火車:馬德拉斯到拉梅斯沃勒姆
239 第十四章 塔萊曼納爾郵車:塔萊曼納爾到科倫坡要塞
252 第十五章 當地火車:從加勒回到科倫坡
270 第十六章 豪拉郵車:馬德拉斯到加爾各答
289 第十七章 曼德勒快車:仰光到曼德勒
303 第十八章 緬甸當地火車:曼德勒到眉謬
322 第十九章 臘戌郵車:眉謬到瑙朋
339 第二十章 泰國的夜班快車:從廊開回到曼谷
349 第二十一章 □□快車:曼谷到北海
364 第二十二章 金箭號:北海到吉隆坡
379 第二十三章 北方之星夜班快車:吉隆坡到新加坡
393 第二十四章 越南當地火車:西貢到邊和
407 第二十五章 越南當地火車:順化到峴港
349 第二十六章 日本的早班特快:東京到青森
364 第二十七章 大空特快:函館到札幌
379 第二十八章 陽光新干線:東京到京都
393 第二十九章 回聲號列車:京都到大阪
407 第三十章 漫漫歸途:西伯利亞橫貫線
火車大巴扎 節選
□□章
啟程:倫敦到巴黎
小時候,我住在離波士頓和緬因不遠的地方。打那時起,我一聽見火車駛過的聲音,就恨不得置身其中。火車的汽笛聲仿佛有種魔力:鐵道是個讓人無法抗拒的市集,無論地貌怎樣,都能沿著□□的平面蜿蜒蛇行;火車的速度會讓你的心情為之一振,想喝上兩杯的愿望也從來不會落空。坐火車不用受罪,不必因為飛機恐懼癥而汗出如漿,不必忍受長途巴士的暈車嘔吐,也不會像坐小汽車的乘客那樣,窩得雙腿麻木。如果火車空間夠大,夠舒服,你甚至連目的地都不需要,一個角落的位子足矣。你成為旅人了,保持著運動狀態,一路沿著鐵軌前行而去,好似永遠不會到達終點,也無需到達終點。就像那個幸運的家伙,退休了,拿著免費的車票,終日生活在意大利的火車上。坐進頭等車廂比到達終點更愜意,或者就像英國小說家邁克爾·弗雷恩所說,他套用了麥克盧漢1 的句式:“旅程即目的地。”可是,我已經選定了亞洲,一想起那塊大陸與我有半個世界之隔,心頭只有欣喜。
亞洲就在窗外了,我坐在向東駛去的列車上,穿越這片土地,驚嘆著火車內部這派市集景象,就跟從身邊呼嘯掠過的市集一樣。在火車上,任何事都有可能:美餐,狂歡,牌友過來打招呼,一次□□,一夜安眠;還有陌生人長篇大論的獨白,結構有如俄羅斯短篇小說。我要搭上每一列轟轟隆隆駛入風景的列車,從倫敦的維多利亞火車站一路開往東京中心站;我要搭上支線火車,去往開伯爾山口中的山地城市西姆拉,再走走連接印度和錫蘭的那段弧線鐵道;我要搭乘曼德勒快車、馬來西亞金箭號、越南的當地火車,還有那些名字無限誘人的列車:東方快車、北方之星、西伯利亞橫貫線。
我尋覓火車;我發現乘客。
□□位是達菲爾,我記得他,是因為后來他的名字變成了一個動詞——先是莫爾斯沃思這么用,后來我也用了。在維多利亞車站的7 號站臺,“洲際旅客”的牌子那兒,他就排在我前頭。他有把年紀了,身上的衣服對他來說實在太大,就像是匆忙離去時隨手拿錯了衣服,或是剛剛從醫院里出來似的。他走路時會踩到褲腳,褲邊兒已然成了破布。他帶了很多怪模怪樣的牛皮紙包裹,外頭還捆著細繩。這種行李更像是急匆匆的□□分子會拿的東西,而不像是無畏旅人的物品。行李標簽在鐵軌間吹來的風中搖擺飛舞,每一張上都寫著他的名字和地址:R. 達菲爾,華棕旅館,伊斯坦布爾。這一路我們要搭伴同行了。若是個蒙著嚴實面紗的尖酸寡婦豈非更好,她的提包里再裝滿杜松子酒或遺產,那就更妙了?裳矍皼]有寡婦,只有徒步的旅人、拎著哈羅德百貨公司購物袋準備回去的歐洲人、推銷員、跟損友們待在一起的法國姑娘,還有灰色頭發的英國男女——帶著大摞小說,好像要來一場昂貴的、文學式的□□。
沒人會去比盧布爾雅那更遠的地方,而達菲爾要去伊斯坦布爾,我很想知道他去那邊做什么。我孤身一人旅行,神不知鬼不覺。我沒透露目的地,也沒任務要完成。沒人會留意到我陷入沉默,跟太太吻別,獨自登上十五點三十分出發的列車。
火車轟隆隆地駛過克拉珀姆。我認為,旅行半是逃離,半是追尋。可待我們離開了倫敦南部郊區的磚砌陽臺、鋪著煤炭的前院、狹窄的后花園,經過德威學院操場的時候(打著領帶的孩子們正在操場里懶洋洋地鍛煉),我已經適應了火車的韻律,把上午一直在讀的新聞報道忘得一干二凈:“貝比·克里斯滕:一被起訴并即將獲釋的女子刺傷九歲女童”,沒有一個字提及“小說家離家而去,不知所蹤”,那倒也無妨。接著,列車經過一串聯排房屋,進入了隧道。一分鐘的徹底黑暗后,眼前豁然出現一幅全新的景致:開闊的草場上,牛群咀嚼著青草,身穿藍色外套的農夫正在割草晾曬。我們已經遠離了倫敦,遠離了那個灰撲撲、濕乎乎的地下之城。在“七橡樹”,我們又進了隧道,然后又瞥見了一派田園風光:田野里馬匹正在用蹄子刨著地,羊兒跪臥在地上,烘干房上立著烏鴉,零星幾座活動板房從一側車窗外閃過。從另一側車窗看出去,是一幢有著詹姆斯一世時期風味的農舍。郊區疊連著農場,這正是英格蘭的風格。在好幾個平交道口,公路上都塞滿了汽車,直排到一百碼開外;疖嚿系某丝秃莺莸囟⒅嚵,一副幸災樂禍的模樣,好似在咕噥:“停車吧,混蛋們!”
天色漸晚。湯布里奇的月臺上,身穿深藍外套的學童拿著板球拍和書包,襪子滑落在腳踝上,傻乎乎地笑著。列車駛過,帶走了他們的笑容。我們不停車,連大站也不停。我坐在餐車里凝視著外頭的景致,面前擺著一杯晃晃蕩蕩的茶。達菲爾先生也弓著腰,一邊盯著他的包裹,一邊拿一支醫生用的壓舌板攪著他的茶。我們經過啤酒花田,九月的啤酒花田給肯特郡添上了幾分地中海式的混亂風情。我們經過吉卜賽人的營地,十四輛破舊的大篷車,每輛車的前門口都有一個堅不可摧的垃圾堆。我們經過一個農場,四十英尺外,村落外圍的晾衣繩上晾著好多有趣的衣物:燈籠褲、長內衣、亮閃閃的黑色胸罩、耷拉成三角旗般的軟帽和襪子。這一切構成了一則精妙復雜的訊息,就像一艘憂心忡忡的護衛船正守護著這些房屋,而這些衣物就是船上的信號旗。
火車大巴扎 相關資料
尋趣和冒險,一次沿襲精致老傳統的無目的的漫游。
——格雷厄姆·格林
他替我們旅行了一回,讀來精彩紛呈,猶如身臨其境。
——威廉·戈爾丁
火車大巴扎 作者簡介
保羅·索魯
Paul Theroux, 1941-
美國旅行作家。曾在馬拉維的叢林學校擔任和平團教師,在烏干達的大學擔任講師。在新加坡大學任教期間,將短篇故事及為報刊撰寫的文章結集成冊,并開始寫小說。后與家人移居英國,居住十多年。目前在美國定居,仍前往各處旅行。
保羅·索魯著作豐富,包括《赫拉克勒斯之柱》《老巴塔哥尼亞快車》《美國深南之旅》等。榮獲英國惠特布雷德文學獎、托馬斯·庫克旅行文學獎。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朝聞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