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地區國別史研究(第1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59067
- 條形碼:9787520159067 ; 978-7-5201-5906-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地區國別史研究(第1輯) 本書特色
本輯辟有地中海文明圈、德國史、俄國史三個欄目,共載相關研究領域學者文章16篇。地中海文明史是華東師大世界史學科整合已有研究團隊的新領域,將上古中古史、古代近東、古希臘羅馬等領域的研究者都涉及的地中海作為一個平臺,在此基礎上對地中海的文明進行更深入的探討。本輯所收論文中,李海峰教授從當下比較受關注的養老問題入手,探討了古巴比倫時期的家庭養老習俗;顧衛民教授從長時段的角度探討了葡萄牙海洋帝國的宗教裁判所的歷史。德國史是華東師范大學世界史學科的重點發展方向,本方向主要重點是20世紀德國史,從時間維度上貫穿魏瑪共和國史、納粹德國史、兩德史、統一德國史,從研究主題上涉及政治史、社會史、史學史、城市史。本輯所收論文中,鄭寅達教授的論文討論并澄清了我國德國史研究中的幾大誤區;孟鐘捷教授的論文以魏瑪時期的公眾史學爭議為中心,勾勒了德國史學專業化進程中的特征與問題。俄國史是華東師范大學世界史學科的優勢學科。本輯所收論文中,沈志華教授和余偉民教授的論文通過斯大林是怎樣掉入“修昔底德陷阱”探討了戰后蘇美從合作走向對抗的路徑和原因;余偉民教授從列寧和斯大林的建國主張差異入手,探討了十月革命后蘇維埃俄國國家體制的建構以及其對蘇聯后來命運的影響。總體來看,學術水平很高,對相關領域的研究具有極大的借鑒意義。
地區國別史研究(第1輯)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古巴比倫時期家庭養老習俗研究、晚期古典的伊蘇人及其身份認同、“新歷史學家”對以色列傳統史學的挑戰、中國學術界對德國歷史的若干認識誤區、聯邦德國人納粹記憶中的受害者意識、十月革命后蘇維埃俄國國家體制的建構等。
地區國別史研究(第1輯) 目錄
古巴比倫時期家庭養老習俗研究 李海峰/7
由治權到帝國:從拉丁文“帝國”概念的衍生看羅馬人的帝國觀 王悅/28
晚期古典的伊蘇里人及其身份認同 劉衍鋼/47
葡萄牙海洋帝國宗教裁判所的歷史(1536~1821) 顧衛民/69
米蘭-馬德里-墨西哥城:西班牙帝國的全球城市網絡 朱明/89
“新歷史學家”對以色列傳統史學的挑戰 李曄夢/110 ·德國史·
中國學術界對德國歷史的若干認識誤區 鄭寅達/129
“新史學”還是“歷史通俗文學”?
——試論魏瑪德國的歷史傳記爭議及其史學啟示 孟鐘捷/140
聯邦德國人納粹記憶中的受害者意識 范丁梁/166
緩和的倒退?1966~1968年聯邦德國的“新”東方政策 葛君/180
融入與記憶:二戰后德國城鎮化浪潮中的“被驅逐者”
——以巴伐利亞的“難民城鎮”為例 王瓊穎/199 ·俄國史·
斯大林是怎樣掉入“修昔底德陷阱”的
——戰后蘇美從合作走向對抗的路徑和原因 沈志華 余偉民/215
十月革命后蘇維埃俄國國家體制的建構 余偉民/231
蘇聯分離主義的歷史分期和特點研究 艾蘇/251
1918~1921年蘇俄對外蒙古政策再探討 谷繼坤/272
戰后蘇美經濟合作嘗試的失敗
——兼論經濟冷戰的起源 崔海智/293
地區國別史研究(第1輯) 作者簡介
朱明,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歷史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歐洲經濟社會史、城市史、全球史,著有《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經濟體的興衰:以呢絨生產與貿易為視角》《地圖上的法國史》。
- >
史學評論
- >
回憶愛瑪儂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