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魯迅先生二三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517584
- 條形碼:9787520517584 ; 978-7-5205-1758-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魯迅先生二三事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孫伏園回憶魯迅先生的十余篇短文。內容包括: 《藥》、《臘葉》、《孔乙已》、《楊貴妃》、惜別、往事、魯迅先生的少年時代、魯迅先生的幾封信等。
魯迅先生二三事 目錄
《藥》
《孔乙己》
《臘葉》
《楊貴妃》
惜別
往事
魯迅先生的少年時代
魯迅先生逝世五周年雜感二則
魯迅先生的幾封信
追念魯迅師
五四運動中的魯迅先生
魯迅和當年北京的幾個副刊
魯迅和易俗社
附錄一 《野草》英文譯本序
附錄二 魯迅致日本友人山本初枝女士的信
附錄三 關于知識階級
附錄四 民元前的魯迅先生
附錄五 從胡須說到牙齒
附錄六 魯迅先生在西安
附錄七 長安道上
魯迅先生二三事 節選
《魯迅先生二三事/素筆憶魯迅》: 魯迅先生常說:許多往事,知道的人漸漸少了,要是不趕緊寫,實在是可惜的。但是他的生活,永遠在思想的斗爭中,似乎無暇記述這些往事,他的愿望并沒有充分地達到。現在卻輪到我們來記述魯迅先生的往事了。 魯迅先生常常談到幾位同鄉的先烈在火車中讓座的故事:那時國內還沒有火車,而國人的禮貌卻極周到;幾位同鄉的革命者,內有陳伯平先生,剛從中國東渡日本,魯迅先生從東京到海口去接他們;上岸以后,換乘火車,同赴東京;諸先烈**次與火車接觸,以為火車內的規矩一定和房屋內一樣,座位有尊卑大小之別,必須互相遜讓;但是到底哪些座位是尊是大,哪些又是卑是小呢,還得從詳研究;魯迅先生已經提供了火車內不必讓座的意見,但是先烈們哪里肯依,仍然繼續的研究和遜讓;魯迅先生正在心中憂慮著從事革命工作的人,連這一點社會的舊習慣都革不掉,將來如何擔當國家大事;說時遲,那時快,火車一開,先烈們好幾位都絆倒了。 這種故事,減少先烈們的神性,卻增加他們的人性,同時也承認了不可磨滅的客觀的歷史性和時代性。我們現在對于魯迅先生,記述他的生活,也該用這樣的態度。 魯迅先生的復仇觀念*強烈,在日本時每于課余習些武藝,目的就在復仇。幼年被人蔑視與欺壓,精神上銘刻著傷痕,發展而為復仇的觀念。后來魯迅先生回國,見仇人正患不名譽的重病,且已到了彌留;街談巷議并傳此人患病的部分已經脫落,有人在茅廁中發現。魯迅先生只好苦笑,從此收拾起他那一把匕首。魯迅先生常常從書架上拿下那把匕首來當裁紙刀用,刀殼是褐色木質的,殼外橫封兩道白色皮紙,像指環一般。據魯迅先生解說,刀殼原為兩片木頭,只靠這兩道皮紙的力量,才封成整個的刀殼。至于為什么不用整片的木頭,或用金屬的釘子或圈子,使刀殼更為堅固呢?魯迅先生說,因為希望它不堅固,所以只用兩道皮紙;有時仇人相見,不及拔刀,只要帶了刀殼刺去,刀殼自然分為兩半飛開,任務就達成了。 魯迅先生復仇的任務,雖只剩了一聲苦笑,但關于匕首的解說,往往使他引動少年豪氣,興趣極為濃厚,如在微醺以后,更覺有聲有色。我自己已經聽過這故事的了,一天到先生書齋中去,看見桌上又放著匕首,許景宋先生等七八位青年在座。魯迅先生說:這故事你是聽過了的,我又在這兒對著青年自稱英雄了。 民元以前魯迅先生在紹興中學校任學監。紹興中學校那時還是“紹興府學堂”。紹興府共轄八縣,各縣籍的學生都有,各縣籍的教職員也都有。紹興的首縣是山陰會稽。魯迅先生是會稽人。因為同屬首縣,山陰會稽不分什么畛域,兩首縣籍的人統稱山會人。例如兩縣旅北平的會館合在一處,日山會邑館,現稱紹興縣館。廢府以后,山會兩縣合為紹興縣。但是兩縣和其他六縣卻常有畛域,在府學堂里,各縣籍的教職員與各縣籍的學生關系往往比較密切,魯迅先生當初并不了然。他任學監,有獎懲學生之權。他的獎懲自然一憑客觀的標準,但是他漸漸地發覺,凡開除某縣學生的時候,必有某縣教職員擠滿了他的屋子;替被開除的學生向他求情。從此山會籍的學生犯了校規,他也要考慮一番,不但決不矯枉過直,偏偏嚴懲他們,而且鑒于各縣教職員對于同鄉學生的回護,他自己是山會籍人,山會籍的教職員又特別少,所以凡能從寬發落的他就盡量從寬發落,魯迅先生待人處世,**步總是厚重寬大,萬一因為厚重寬大而上了當,別人對他太不厚重寬大時,他的還擊的力量往往是很可觀的。 ……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