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證醫(yī)學基礎(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3339224
- 條形碼:9787543339224 ; 978-7-5433-3922-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循證醫(yī)學基礎(第2版) 本書特色
證醫(yī)學已成為醫(yī)學院校的核心知識和技能之一的必修課程。包括世界醫(yī)學教育聯(lián)合會在內的各機構制訂的標準要求在本科生和研究生醫(yī)學教育中教授循證醫(yī)學技能。美國的研究生醫(yī)學教育認證委員會確定了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習和改進作為住院醫(yī)師培訓的核心能力之一。要求其要具備尋找臨床相關問題的文獻,評價其有效性和實用性,并將其應用于臨床實踐的能力。本書中介紹的所有觀點和方法均來自于編者多年來的教學經驗,非常難得,對廣大醫(yī)學從業(yè)人員來說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循證醫(yī)學基礎(第2版) 內容簡介
" 本書是一本介紹循證醫(yī)學基本原理,并闡述如何將其原理應用于臨床研究及實踐的基礎讀物,向讀者介紹循證醫(yī)學研究和護理質量之間的關系。本書的第2版涵蓋了EBM很常用的模塊,即治療、診斷、預后和meta分析。每個模塊首先介紹基礎心理概念,描述相關的研究過程,然后對相關類型的研究文章進行批判性評價。很后介紹了證據等級的分級制度,并推薦了基準的強度。本書還提供了3個診斷、治療和meta分析的批判性評價實例。
作者卡梅斯沃?普拉薩德一直是優(yōu)選EBM運動的關鍵參與者。他是加拿大和新加坡大學醫(yī)學系碩士,也是EBM年度講習班的客座教授,在全世界100多個EBM講習班任教。"
循證醫(yī)學基礎(第2版) 目錄
目 錄
**章 循證醫(yī)學導論 1
發(fā)展簡史 1
何為EBM? 2
認識EBM(1-2-3-4) 2
EBM 的影響因素 5
EBM 帶來的新觀念 7
EBM 的實踐步驟 8
EBM 的優(yōu)勢 15
EBM 的局限性 17
關于EBM 的錯誤觀點 19
第二章 制訂有針對性的臨床問題 22
重點臨床問題的組成 22
PICO 的幾個變體 23
臨床問題類型 25
根據問題類型制訂恰當的研究設計 26
范例 27
治療類研究的模板 27
診斷檢查類研究的模板 28
制訂一個優(yōu)質問題框架的用途 29
第三章 發(fā)現(xiàn)當前的*佳證據 30
信息資源 30
PubMed 檢索 31
小結 32
網絡資源庫 32
出版資源 34
第四章 治療:基本概念 36
引言 36
為什么需要對照組 36
隨機法 37
治療意向分析 38
有關P 值概念 42
可信區(qū)間 46
隨機對照實驗過程 55
第五章 治療:嚴格評價**部分(有效性) 58
治療類論文的嚴格評價問題 58
相關性評價 58
有效性評價 59
Q1. 作者是否從“平衡”分組開始(即在基線水平上)? 60
Q2. 研究者或患者是否干擾平衡? 61
Q1. 有對照組嗎? 63
Q2. 對照組是隨機分配(隨機化分組)創(chuàng)建的嗎?分組是隱匿
的嗎? 64
Q3. 基線水平上的分組是否平衡(可比性或相似性)? 68
Q4. 是否有干擾偏倚? 70
Q5. 是否有任何交叉(沾染)? 72
Q6. 是否有足夠的依從性? 72
Q7. 隨訪是否全面或充分? 73
Q8. 正確的測量結果(是否用盲法評審測量結果?) 76
Q9. 可信性分析/ 是否是基于意向治療原則的分析? 77
Q10. 研究結果是什么(研究內容是什么)? 78
適用性和應用 79
應用 81
第六章 治療:嚴格評價第二部分( 解釋結果)83
療效的測量 84
NNT(治療所需病例數) 85
療效參數的解讀 86
比值比 88
小結 89
為什么有這么多療效數據呢(相對優(yōu)缺點)? 90
治療所需病例數(NNT) 91
率差(RD)或絕對危險降低率(ARR) 92
危險比率或相對危險度(RR) 92
比值比 93
臨床醫(yī)生應該使用哪一種? 94
第七章 診斷試驗:基本概念 96
臨床診斷過程 96
二分法和多級結果 97
關于驗前概率、驗后概率和預測值 98
敏感性和特異性 100
第八章 診斷試驗:有效性評價 105
有效性評價(信息是否有效?) 105
Q1. 樣本選擇是否合適? 105
Q2. 是否與適當的金標準比較? 106
Q3. 那些實施或報告“金標準”的人是否知道試驗結果? 108
Q4. 每個參加試驗的人也都有金標準(無驗證偏倚)嗎? 109
結果評估:什么是信息? 110
適用性評估 111
應用 111
第九章 診斷試驗:嚴格評價第二部分(解讀結果) 113
兩水平(二分變量)試驗結果 113
似然比 114
似然比的結果解讀:總體 117
似然比解讀:具體 117
結論 121
第十章 系統(tǒng)評價與Meta 分析 :基本概念 122
術語“Meta 分析”的起源 122
Meta 分析的范疇 122
什么是Meta 分析 123
綜述的必要性 123
傳統(tǒng)(敘述性)綜述 123
系統(tǒng)評價(SR)對比 Meta 分析 125
系統(tǒng)評價并非Meta 分析 126
Meta 分析并非系統(tǒng)評價 126
系統(tǒng)評價/Meta 分析的優(yōu)點 126
Meta 分析過程:基本步驟 127
第十一章 Meta 分析:嚴格評價 137
相關性 137
真實性評估 137
Q1. 該綜述(Meta 分析)是否解決了一個重要的臨床問題? 137
Q2. 是否對相關研究進行了全面檢索并且有據可查? 139
Q3. 所納入的研究是否運用了高質量的方法? 140
Q4. 綜述作者之間在篩選與評估研究時的標準是否一致? 141
Q5. 合并的結果是否具有可合并性(不同研究之間是類似的)? 141
結果評估、適用性與應用(森林圖的解讀以及如何將結果應用
于患者?) 145
第十二章 預后 148
引言 148
真實性評估 148
Q1. 是否有選擇偏倚(或者研究樣本有偏倚)? 148
Q2. 研究人員是否考慮到了所有重要的預后因素? 150
Q3. 失訪數量是否足夠少? 151
Q4. 對結果的評估是否可靠和有效(無偏倚)? 152
結果評估 153
Q1. 結果的可能性是什么? 153
Q2. 什么是誤差范圍? 155
適用性評估(結果能否應用于患者的管理?) 155
Q1. 納入研究的患者及其管理與實踐中遇到的患者情況是否
類似? 155
Q2. 隨訪時間是否足夠長? 155
Q3. 如何利用這些結果對患者進行管理? 156
應用 156
第十三章 高級主題 158
固定效應模型與隨機效應模型 158
假設試驗 159
第十四章 嚴格評價案例 163
臨床場景描述 163
診斷類論文嚴格評價解析范例 164
治療類論文嚴格評價常見問題 166
Meta 分析嚴格評價常見問題 168
索 引 171
展開全部
循證醫(yī)學基礎(第2版) 作者簡介
卡梅斯沃·普拉薩德:全球EBM運動的核心成員,是加拿大和新加坡大學醫(yī)學碩士和健康系統(tǒng)舉辦的EBM年度研討會上的一位訪問教師,在全世界100多個EBM講習班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