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生態約束下人口承載力預測分析研究:以黑河流域為例:case study of Heihe river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652896
- 條形碼:9787513652896 ; 978-7-5136-5289-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態約束下人口承載力預測分析研究:以黑河流域為例:case study of Heihe river 本書特色
本書在人口承載力理論和系統動力學的基礎上,構建了包括系統分析、系統動力學建模、預測結果及評價和建立預警指標四部分的復合模型,用以進行生態約束條件下人口承載力的預測,并將其應用于黑河流域所在的十個縣(區、旗)。
在研究過程中,將研究區看作一個復合巨系統,在綜合考慮巨系統中有關經濟、社會、資源、生態環境等重要因素的基礎上,建立人口承載力預測的復合模型。對復合系統進行系統分析,根據實際情況,分析各個子系統及與其他子系統的因果關系,并分別進行模型的構建、繪制模擬結構圖,得到人口承載力的具體模擬數據。人口承載力直接影響到一個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協調性,本書結尾對黑河流域協調發展度進行測算,并提出了政策建議
生態約束下人口承載力預測分析研究:以黑河流域為例:case study of Heihe river 內容簡介
本書在人口承載力理論和系統動力學的基礎上,構建了包括系統分析、系統動力學建模、預測結果及評價和建立預警指標四部分的復合模型,用以進行生態約束條件下人口承載力的預測,并將其應用于黑河流域所在的十個縣(區、旗)。 在研究過程中,將研究區看作一個復合巨系統,在綜合考慮巨系統中有關經濟、社會、資源、生態環境等重要因素的基礎上,建立人口承載力預測的復合模型。對復合系統進行系統分析,根據實際情況,分析各個子系統及與其他子系統的因果關系,并分別進行模型的構建、繪制模擬結構圖,得到人口承載力的具體模擬數據。人口承載力直接影響到一個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協調性,本書結尾對黑河流域協調發展度進行測算,并提出了政策建議。
生態約束下人口承載力預測分析研究:以黑河流域為例:case study of Heihe river 目錄
1.2研究思路和主要結構框架
1.2.1研究思路
1.2.2全書概貌
1.3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1.3.1研究方法
1.3.2軟件和數據選取
1.4可能的創新與不足
1.4.1可能的創新
1.4.2可能的不足與缺陷
2理論研究與文獻綜述
2.1人口承載力理論簡介
2.1.1承載力概念的起源與發展
2.1.2人口容量理論與方法
2.1.3人口承載力的內涵
2.1.4人口承載力的分類
2.2人口承載力理論研究回顧
2.2.1國外研究綜述
2.2.2國內研究綜述
2.3人口承載力研究方法概述
2.3.1邏輯斯蒂(Logistic)法
2.3.2資源供需平衡法
2.3.3指標體系法
2.3.4模型預測法
2.4人口承載力研究的發展趨勢
2.4.1研究內容:以土地生產力—糧食為主
2.4.2研究方法:由靜態分析走向動態預測
2.4.3發展趨勢:人口承載力研究方興未艾
2.5人口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理論
2.5.1環境問題的產生
2.5.2貧窮是*大的環境壓力
2.5.3人口與資源環境、經濟發展之間的數量關系
2.5.4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復合系統的特性
2.6黑河流域研究綜述
生態約束下人口承載力預測分析研究——以黑河流域為例目錄3人口承載力復合模型
3.1復合模型概述
3.1.1復合模型
3.1.2系統動力學
3.2復合模型的組成和功能
3.2.1系統分析
3.2.2系統動力學建模
3.2.3預測結果及有效性檢驗
3.2.4預警指標的建立
3.3本章小結
4黑河流域的綜合評價—研究區背景
4.1地理概況
4.1.1區域位置與行政區劃
4.1.2地質地貌
4.1.3主要氣候特征
4.2自然資源狀況
4.2.1土地資源
4.2.2水資源
4.2.3生態環境
4.3社會經濟狀況評介
4.3.1人口發展情況
4.3.2經濟發展狀況
4.4本章小結
5黑河流域人口承載力復合模型的建立
5.1黑河流域復合模型系統分析
5.1.1黑河流域復合系統的分析
5.1.2黑河流域各子系統因果關系分析
5.2黑河流域人口承載力復合模型構建與模型描述
5.2.1土地資源子系統
5.2.2水資源子系統
5.2.3經濟子系統
5.2.4人口子系統
5.2.5生態環境子系統
5.3本章小結
6黑河流域人口承載力仿真模擬結果
6.1仿真結果檢驗
6.1.1直觀性檢驗和運行檢驗
6.1.2歷史檢驗
6.1.3靈敏度分析
6.2預測結果評價
6.2.1人口承載力仿真結果
6.2.2人口子系統仿真結果
6.2.3土地資源子系統仿真結果
6.2.4水資源子系統仿真結果
6.2.5經濟子系統仿真結果
6.2.6生態子系統仿真結果
6.3預警指標體系的建立
6.3.1生態環境指標
6.3.2經濟增長指標
6.3.3社會進步指標
6.4本章小結
7黑河流域人口與生態協調發展
7.1復合系統協調性測度概述
7.1.1復合系統協調性
7.1.2復合系統協調性測度方法
7.2黑河流域復合系統協調性測度
7.2.1黑河流域復合系統綜合評價指數
7.2.2黑河流域人口與經濟子系統協調發展指數
7.2.3黑河流域人口與生態子系統協調發展指數
7.2.4黑河流域生態與經濟子系統協調發展指數
7.2.5黑河流域復合系統協調發展指數
7.3黑河流域協調性分析及建議
7.4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附錄1復合模型中變量命名規則及變量符號列表附錄2Vensim PLE上機運行總流圖附錄3復合模型主要函數關系及參數值附錄4黑河流域復合系統協調度測算數據圖目錄
圖1-1黑河流域人口承載力預測研究技術路線圖
圖2-1J形、S形增長曲線
圖3-1復合模型組成圖
圖3-2人口承載力預警指標體系圖
圖4-1黑河流域區位圖
圖4-2黑河流域行政區劃及流域圖
圖4-32007年黑河流域主要農作物單產情況
圖4-42017年黑河流域主要農作物單產情況
圖5-1黑河流域人口承載力復合模型系統分解圖
圖5-2土地資源子系統內部要素及與其他子系統的關系
圖5-3水資源子系統內部要素及與其他子系統的關系
圖5-4人口子系統內部要素及與其他子系統的關系
圖5-5經濟子系統內部要素及與其他子系統的關系
圖5-6生態環境子系統內部要素及與其他子系統的關系
圖5-7土地開發模擬結構圖
圖5-8農作物單產模擬結構圖
圖5-9農產品消費模擬結構圖
圖5-10肉蛋奶消費模擬結構圖
圖5-11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模擬結構圖
圖5-12水資源子系統模擬結構圖
圖5-13經濟子系統模擬結構圖
圖5-14人口子系統模擬結構圖
圖5-15生態環境子系統模擬結構圖
圖6-1流域人口承載力預警指標體系圖
表目錄
表4-12007年黑河流域土地資源利用情況
表4-22017年黑河流域土地資源利用情況
表4-32007年黑河流域主要農作物產量情況
表4-42017年黑河流域主要農作物產量情況
表4-52007年黑河流域人口情況
表4-62017年黑河流域人口情況
表4-72007年黑河流域經濟狀況
表4-82017年黑河流域經濟狀況
表5-1生態環境質量指數(EQI)表
表6-1甘州區2008年數與模型模擬結果歷史檢驗
表6-22007—2060年黑河流域人口承載力
表6-32007—2060年黑河流域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
表6-42007—2060年黑河流域水資源人口承載力
表6-52007—2060年黑河流域經濟人口承載力
表6-62007—2060年黑河流域總人口變動情況
表6-72007—2060年黑河流域城鎮人口變動情況
表6-82007—2060年黑河流域未利用土地面積
表6-92007—2060年黑河流域總種植面積
表6-102007—2060年黑河流域建設用地面積
表6-112007—2060年黑河流域水資源總供給量
表6-122007—2060年黑河流域水資源總需求量
表6-132007—2060年黑河流域農業需水量
表6-142007—2060年黑河流域工業需水量
表6-152007—2060年黑河流域居民生活需水量
表6-162007—2060年黑河流域農林牧增加值
表6-172007—2060年黑河流域工業增加值
表6-182007—2060年黑河流域服務業增加值
表6-19黑河流域2007—2060年EQI變動情況
表6-20耕地面積(子指標值)
表6-21人均土地資源占有量(子指標值)
表6-22單位化肥施用量(子指標值)
表6-23水資源總量(子指標值)
表6-24森林面積(子指標值)
表6-25固定資產投資額占產業總值比(子指標值)
表6-26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子指標值)
表6-27農民人均純收入(子指標值)
表6-28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子指標值)
表6-29科技人員比例(子指標值)
表6-30每萬人擁有醫療技術人員數(子指標值)
表6-31黑河流域人口承載力預警指標目標值
表7-1耦合度取值范圍及含義
表7-2協調度級別及其分類標準
表7-3復合系統協調發展指標
表7-4黑河流域人口—經濟—生態耦合協調度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
表7-5黑河流域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及人口的綜合指數
表7-6黑河流域人口與經濟子系統耦合協調度
表7-7黑河流域人口與經濟子系統協調發展指數
表7-8黑河流域人口與生態子系統耦合指數
表7-9黑河流域人口與生態子系統協調指數
表7-10黑河流域生態與經濟子系統耦合指數
表7-11黑河流域生態與經濟子系統協調指數
表7-12黑河流域人口—經濟—生態復合系統耦合協調度
表7-13黑河流域人口—經濟—生態復合系統協調發展指數
生態約束下人口承載力預測分析研究:以黑河流域為例:case study of Heihe river 作者簡介
趙玲,女,青海民和人,教授,博士研究生,青海大學財經學院經濟學系主任助理。承擔生態經濟學、數據分析與決策、計量經濟學等課程的講授,從事青藏高原區域生態經濟與可持續發展方向的研究。
出版教材1部,參與出版教材4部;主持國家社科項目1項,完成教育部項目1項、青海省社科項目1項,參與完成省社科項目3項,參與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2項、國家軟科學項目1項、教育部“春暉”計劃2項等,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