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總論 1 面部提升術的歷史:*初的30年 1.1 引言 1.2 19世紀前的美容手術 1.3 面部年輕化的先行者和早期成果 1.4 *早的美容外科醫生 1.5 面部美容手術形成初期 1.6 美容手術與美容醫學 2 患者的評估與評價 2.1 病史和麻醉史 2.2 氣道評估 2.3 術前心臟評估與評價 2.4 術前肺部評估與評價 2.5 術前禁食指南 2.6 應該推遲手術的情況 3 美容患者的評估 3.1 簡介 3.2 面部解剖標志 3.3 面部比例 3.4 額部 3.5 眉部 3.6 眼睛 3.7 鼻部 3.8 耳部 3.9 唇部 3.10 頦部 3.11 頸部 4 創面愈合 4.1 引言 4.2 基礎解剖學概念 4.3 創面愈合的階段 4.4 影響創面愈合的因素 4.5 急性創面和慢性創面 4.6 一期愈合、二期愈合和三期愈合 4.7 明顯的瘢痕 4.8 利于創面愈合的藥物 5 頜面部美容手術中的疼痛管理 5.1 引言 5.2 術后疼痛的神經生理學 5.3 急性術后疼痛管理 5.4 慢性術后疼痛管理 6 頜面部美容手術的并發癥 6.1 引言 6.2 術后疼痛 6.3 術后發熱 6.4 惡心嘔吐 6.5 心血管并發癥 6.6 術后心律失常 6.7 經靜脈起搏器和植入式心臟復律除顫器 6.8 心絞痛 6.9 心肌梗死 6.10 充血性心力衰竭 6.11 靜脈血栓栓塞 6.12 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處理 6.13 神經系統并發癥 6.14 呼吸系統并發癥 7 麻醉并發癥的處理和預防 7.1 引言 7.2 圍手術期麻醉管理 7.3 并發癥 7.4 美容手術相關的麻醉安全性問題 8 術后感染 8.1 引言 8.2 換膚術 8.3 軟組織填充劑 8.4 鼻成形術 8.5 面部除皺和額部提升 8.6 瞼成形術 8.7 耳成形術 8.8 面部植入物 8.9 毛發移植 9 面部美容手術相關法律問題的處理 9.1 建立醫患關系 9.2 知情同意 9.3 病歷 9.4 意外的結果 9.5 醫療過失及應對策略 9.6 10條建議下篇 各類美容手術的臨床并發癥 10 面部換膚術并發癥 10.1 引言 10.2 色素性并發癥 10.3 感染性并發癥 10.4 瘢痕性并發癥 10.5 炎癥性并發癥 10.6 系統性并發癥 10.7 痤瘡和粟丘疹 10.8 患者的滿意度 11 激光治療 11.1 引言 11.2 歷史 11.3 激光治療的原則 11.4 頭頸部的載色體 11.5 局灶性光熱作用理論 11.6 頭頸部美容激光治療的并發癥 11.7 原發性真皮并發癥 11.8 其他并發癥 11.9 裝飾性文身顏色加深 11.10 激光治療后金質沉著病 11.11 文身經激光治療后的變態反應 11.12 術后紅斑 11.13 橫紋肌溶解 11.14 特定美容激光操作后并發癥的預防 12 A型肉毒毒素在美容應用中的并發癥 12.1 引言 12.2 患者的選擇與宣教 12.3 安全性 12.4 上面部注射技術 12.5 兔紋 12.6 口周注射技術 12.7 頸部注射技術 13 面部軟組織填充并發癥 13.1 引言 13.2 填充物類型 13.3 輕度并發癥 13.4 中度和重度并發癥 14 正頜外科手術并發癥 14.1 引言 14.2 術前階段 14.3 下頜手術 14.4 經口下頜升支垂直截骨術 14.5 須成形術 14.6 截骨整形頗成形術并發癥 14.7 下頜手術后并發癥 14.8 上頜手術 14.9 術后階段 15 瞼成形術并發癥 15.1 引言 15.2 眼解剖 15.3 患者檢查 15.4 經結膜切口瞼成形術 15.5 肌皮瓣瞼成形術 15.6 并發癥 15.7 眼瞼皮膚 15.8 肌肉 15.9 脂肪過度切除和凹陷 16 除皺術(面部提升術)相關并發癥 16.1 引言 16.2 術前評估 16.3 術中的關鍵點 16.4 術后并發癥 17 頸部提升術并發癥 17.1 引言 17.2 頦下及頸部脂肪切除術 17.3 隆頦術 17.4 單純頸前部提升 17.5 全頸部提升 17.6 預防策略 17.7 血腫 17.8 感染 17.9 面神經損傷 17.10 血清腫 17.11 表皮松解癥 17.12 皮膚輪廓畸形 17.13 涎腺囊腫 18 鼻成形術 18.1 引言 18.2 出血性并發癥 18.3 感染性并發癥 18.4 術中外傷性并發癥 18.5 功能性并發癥 18.6 外觀并發癥 19 頦成形術并發癥 19.1 引言 19.2 血腫 19.3 感染 19.4 感覺神經受損 19.5 頦下垂 19.6 骨并發癥 20 面部假體植入并發癥 20.1 引言 20.2 并發癥 20.3 慢性疼痛 20.4 感覺改變和神經損傷 20.5 持續性水腫 20.6 血腫和血清腫 20.7 感染和炎癥 20.8 錯位和外形不美觀 20.9 骨吸收 20.10 患者評估 20.11 部位特異性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