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櫻桃園》舞臺藝術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4047988
- 條形碼:9787104047988 ; 978-7-104-0479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櫻桃園》舞臺藝術研究 內容簡介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是在隨著時代一道前進。彼得羅夫顯然也是斯氏的“心理現實主義”體系的奉行者,但他的《櫻桃園》卻是徹底打破了鏡框舞臺的束縛,它所呈現的寫意舞臺的空靈的詩意,是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生活著的時代無法想象的。究竟彼得羅夫是如何“在寫意的演出樣式中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真實”,是如何“在現實主義的根基上,向表現主義拓展”的,我們可以從楊碩老師和李珊老師撰寫的兩篇論文中,得到充分的答案。 中戲教師版《櫻桃園》的成功演出獲得了普遍贊賞,但在贊賞的時候,總會著眼于“成為藝術類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如果我們讀了《舞臺藝術研究》這本“這次成功探索”的參與者寫的論文,就會發現,中戲版《櫻桃園》的成功演出,遠遠超出了“藝術類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范疇,這臺演出是近年來中國話劇舞臺藝術的一個重要收獲,這本論文集將是中國契訶夫戲劇研究者們必讀的一本書。
《櫻桃園》舞臺藝術研究 目錄
——中戲《櫻桃園》表演創作札記
走進大師的《櫻桃園》
——關于角色創造的心得
理性的分析,感性的認知
——對中戲版《櫻桃園》劇本分析工作的梳理
靜謐中的激情
——《櫻桃園》中瓦莉雅的角色情感體驗與體現
從自我出發,走向角色
——《櫻桃園》角色創作談
對話加耶夫
導演如何在寫意的演出樣式中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真實
——以中戲版《櫻桃園》演出藝術特色為例
彼希克的八次上場
導演對于經典作品的當代解讀
——淺析中戲版《櫻桃園》的導演創作
賦予經典歷久彌新的魅力
——《櫻桃園》的人物解釋與呈現
《櫻桃園》中的人物塑造
美好生活的記憶
——《櫻桃園》中菲爾斯的創作札記
創作“小”角色內心的“大”世界
——記“亞沙”角色性格化創作
《櫻桃園》舞臺設計筆記
典型形象的視覺外化
——《櫻桃園》男性角色四人行
舞臺燈光的“虛”與“實”
——以中戲青年教師版話劇《櫻桃園》為例
淺談戲劇音響設計中音效素材空間感的塑造及應用
——以話劇《櫻桃園》為例
論話劇《櫻桃園》制作管理的協調
信箋中的《櫻桃園》
《櫻桃園》舞臺藝術研究 節選
《舞臺藝術研究》: 情感創造是演員角色創作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比較難于把握的環節。作為演員在舞臺上,一方面要為了角色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還要清醒地把握與控制好自己的情感,使它符合人物情感的需要。但是,演員每當投入情感的時候,常常很難理智地去區分哪些是人物的激情,哪些是自己的感動,因而也就很容易跟著自己的感覺和體驗跑,一不小心就會墜人“情緒的泥潭”。在《櫻桃園》排練中,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記得在排**幕柳苞芙與大學生特羅菲莫夫(彼得)見面這場戲時,我一聽到別佳喊我的名字就忍不住想哭,因為這場戲之前,我(柳苞芙)剛剛經歷完與櫻桃園的傷感對話,依稀見到故去母親的情形,就在我不忍再想更多的傷心往事想回屋時,特羅菲莫夫的喊聲又把我拽了回去,我就一下子想到了死去的格里沙(柳苞芙的兒子),等我轉過身去與特羅菲莫夫見面時,我已淚流滿面,以至于聽不見他在說什么,不等走近他我就哭出聲來,后面的臺詞我已無法說清……這時,導演喊停,說這樣演不對!我當時有點蒙,一下子反應不過來哪里不對,導演說:“你離開莊園那么多年,怎么會不等與特羅菲莫夫見面就馬上以為是他呢?你的心理過程呢?你的判斷,你的辨認呢?我沒有看到,我只看到了你的激動。”等我平靜下來仔細想想,的確像導演說的,我沒有按照人物應該有的情感邏輯走,我只是把自己的悲傷體驗演出來了,但它不符合角色的情感變化,我沒有把握準確人物在此時此刻的情緒反應。真正的角色體驗是有邏輯、有順序、有過程的,我沒有按照角色的心理過程反應,而是把我作為演員的情感釋放了。當我找到了問題所在,我的情感表達明顯清晰準確了起來,很快得到導演的認可。 《櫻桃園》的舞臺實踐使我深刻感受到演員在情感創造過程中,控制情感比釋放情感更有難度。表演需要動真情,但同時也不能只滿足于自己的情感表達,而必須是按照角色的心理和形體行動的邏輯去體驗和感受,每一次的表演都要完整地經歷一個角色情感的體驗過程。當然,一段戲的成功體驗并不能解決角色情感創造上的所有問題,比如,在排第二幕時我又遇到新的問題,對于柳苞芙的激情臺詞“我的罪孽”應該怎么處理?這段臺詞有400多字,講述了柳苞芙丈夫酗酒而死,兒子溺水離世,情人一次次背叛的痛苦經歷,字里行間滲透著悲痛和懊悔。我在講這段臺詞的時候,一直被悲傷的情緒所困擾,過度傷感,以至于影響了臺詞的完整表達。導演讓我停了下來,說這種感覺不對,不是他想要的,也不符合柳苞芙在這一段的性格體現,批評我的表演分明是在乞求別人的同情,但柳苞芙此刻并不是想要同情,而是自虐地鞭撻自己。導演不允許我流露出絲毫自憐自惜,他說柳苞芙經歷了太多的悲傷,不愿意回憶從前,當不得已勾起她傷心往事的時候,她的孤傲和倔強,她的宗教理念,她的懊惱都會使她相信這一切遭遇全是命運的懲罰,是自己的虐行造成的,所以,當她內心*脆弱的部分被擊中時,她的反應不是簡單的悲傷、流淚,不是哭訴,不是要憐憫,而是強烈的自責、自虐、悔恨和自我鞭撻。此刻她的悔恨比悲傷更強烈!柔弱的低吟和無助的哭泣都不符合柳苞芙此刻以懺悔尋求上帝饒恕的心境。 ……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莉莉和章魚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