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厚煤層殘煤復采采場圍巖控制理論及關鍵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073190
- 條形碼:9787502073190 ; 978-7-5020-731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厚煤層殘煤復采采場圍巖控制理論及關鍵技術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我國厚層殘采煤炭資源復采開采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以安全、高效、高回收率為目標, 對厚層殘采煤炭資源復采綜放采場圍巖控制、綜放工藝參數進行了深入研究, 并且建立了殘采煤炭資源可采性評價體系。本書主要內容有殘煤復采采場覆巖結構及云移規律研究 ; 殘煤復采采場支承壓力演化及支架圍巖相互作用關系研究 ; 殘煤復采采場圍巖綜合控制技術研究 ; 復采綜放工作面工藝參數優化研究以及建立厚層殘采煤炭資源復采可采性綜合評價體系。
厚煤層殘煤復采采場圍巖控制理論及關鍵技術 目錄
1.1 概述
1.2 厚煤層開采技術的發展及存在問題
1.3 影響厚煤層殘煤復采的主要因素
1.4 殘煤復采圍巖控制事故及特點
1.5 殘煤復采圍巖控制理論研究現狀
2 殘采礦井開采損失現狀及殘煤復采類型
2.1 山西省殘采礦井開采損失現狀
2.2 厚煤層殘采采煤方法及煤柱殘存現狀
2.3 厚煤層殘煤復采類型劃分
2.4 本章小結
3 殘煤復采采場上覆巖層結構及運移規律
3.1 采場覆巖結構及運動規律研究現狀及重要性
3.2 采場頂板破斷結構及運動特征模擬研究
3.3 采場上覆巖層斷裂結構及運動機理研究
3.4 復采工作面上覆巖層移動變形規律
3.5 本章小結
4 殘煤復采采場支承壓力演變及支架圍巖相互作用關系
4.1 長壁工作面采場支承壓力分布特征及研究意義
4.2 采場支承壓力分布規律模擬研究
4.3 支承壓力分布對支承壓力顯現的影響
4.4 采場支架一圍巖相互作用關系
4.5 本章小結
5 殘煤復采采場支架穩定性及圍巖綜合控制技術
5.1 殘煤復采放頂煤支架穩定性問題的提出
5.2 支架穩定性力學模型及失穩機理
5.3 采場圍巖綜合控制技術
5.4 不同圍巖控制方案對支架穩定性的影響
5.5 本章小結
6 復采綜放工作面工藝參數優化研究
6.1 綜放工作面工藝參數優化原則和工序分析
6.2 復采綜放工作面放煤參數數值模擬及優化研究
6.3 復采綜放工作面工藝參數實測研究
6.4 本章小結
7 殘煤復采可行性綜合評價體系
7.1 殘煤復采經濟可采性評價體系
7.2 殘煤復采安全可行性綜合評價體系
7.3 殘煤復采條件適宜性評價實例
7.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厚煤層殘煤復采采場圍巖控制理論及關鍵技術 作者簡介
張小強(1984-),男,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人,博士,講師,山西省中青年骨千教師,山西省“三晉英才”,現任太原理工大學礦業工程學院采礦工程系工會主席,主要從事難采煤層安全離效開采、礦山壓力及巖層控制、巖體力學與工程的科研和教學工作。在《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Int.J.Oil,Gas and Coal Technology》《Particuology》《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其中,SCI論文6篇、EI論文3篇,授權或受理發明專利4項,編寫教材2部,獲全國采礦工程專業青年教師講課競賽一等獎(省部級教學成果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批準號51704204),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編號2017YFC0603000)、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編號2012BAB1380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批準號51704206),承擔了殘煤復采采場圍巖控制、堅硬頂板控制、回采巷道錨桿支護、沿空掘巷等各類橫向課題10余項。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二體千字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煙與鏡
- >
山海經
- >
唐代進士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