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延詩選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07356
- 條形碼:9787218107356 ; 978-7-218-10735-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張可延詩選 本書特色
《張可廷詩選》為“廣州文史叢書”之一。本書共收錄原南京金陵大學教授、廣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張可廷先生的詩歌三千余首,由李永新先生整理。書稿共分《少作集》《中南集》《渝州集》《金陵集》《回槎集》《耆年集》等六種,大致將張可廷先生不同歷史時期的詩詞作品收錄其中。
張可延詩選 內容簡介
張可廷先生一生經歷了晚清、民國和新中國時期,其詩作不少直面現實,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普通老百姓在中國數十年來的不同歷史時期的真實狀況和普遍心態,具有一定的史學價值。
張可延詩選 目錄
前言
少作集
夜讀
呈朱學使
懷鄉思親
聚仙堂
修志局夜宴即事寄局中諸耆碩,兼示同席僚友
修志局赴宴詩寄后接局員和章,疊韻再寄
再疊前韻
三疊前韻
軍次書懷
始興謁張文獻祠
和馮子良太守《金陵懷古》
秋日登始興城樓
韶關席上即事
即事
棉花
寄內
西湖詩社即事
霪雨
哭季弟可乾(十首選三)
哭季弟可乾(二十四首選八)
無題
和張局長友仁《花朝前五日花洲小集雜感》原韻
和卓公《除夕感懷》原韻,并呈葉總座
惠城政變后,劉立庵賦詩索和,即酬二首
長樂臺懷古
華城留別
和家花谷見贈原韻
寧汕道中(十首選六)
秋興
鎮隆道中
金陵
時事
書懷
久游宦海,未愜襟懷,再擁皋,比復生髀肉。三十年之蹤跡,九萬里之
扶搖,感之于心,涌之于筆,豈云高詠,聊寫平生云爾
拋書午睡,忽夢中賦詩一章,皆策勵語,及醒,僅記得“今日猶如此,
何時始得云”二句,因本此意足成之
重返長坪校作
課馀偶成
中原苦戰,而六月以來霪雨兼旬,人復苦雨,書此致慨
惠州兵燹后回憶
賀敏予參謀長令祖母九一壽誕并新居(二首選一)
黃參謀伯群以《圍城百日詩》見示,因步韻疊和,即呈軍長,并示僚友
送顏秘書中秋之夕,賞月城中,皓魄懸空,鼓鼙息響,軍歌應節,紅袖添香,
意殊適也,成七律二首
寄內
偶成
酬崇雅中學諸教諭(四首選二)
寶劍篇
口占和廖斐章贈別原韻軍次沙溪吊歐陽文忠故居
偕道南兄赴浙途中吟贈
岳陽樓詩
登衡山絕頂
醴陵紅拂墓(二首選一)
雁塔題壁
岳陽小喬墓
吊嚴嵩讀書臺
滕王閣
青云譜斗姥宮
小姑山
……
沔陽余母挽詞余與予同官京師,時予正悲失恃
次韻答宇初
雨公將軍久共旌旗,兩心相許,別后入京,時殷南望,寄贈一章,
輒回想貔貅萬灶中關河橫槊時也
寄是中曲江
夢麟同鄉由桂調京,旋復南調,賦贈二章,以示期念
孟純四十賦贈
恨水先生五十壽及創作三十周年紀念
占春久共關河,別后復遇于京,將之官邛崍,贈此以勵其行,
并壯之也
少颿以詩賀得相,輒次原韻奉答時在渝州
寄莘農渝州
寄孝煌渝州
昧爽
和均默《登廬山五老峰》原韻
和道南《辛巳除夕》原韻
柬沫若、企之渝州
沫若翁以書法三幀見遺,占此報之
均默以成都陳君粹勞詩見示渝次,率題卻寄
公展約敘,即借其寄果夫原韻賦呈代柬
應天相索題乃弟蒼水講學貴筑余曾三載籌筆于此
文輝以《第三次長沙大捷畫冊》索題,為書二絕
道南以《和鄂城觀澄樓主樓南雅集詩》索和,次韻酬之,并柬
樓主
湘潭言德同官京曹,壬午秋拜命赴綏,賦此送之
英榮久從劍履,今同客渝州,書此贈之
壬午春由京赴緬,別向青都門
訪履川渝都不遇留題
樹人丈以《夢還京詩》寫贈,次韻奉酬
渝州次祖明《中秋無月》原韻
乞季陶翁法書
贈舊袍英榮渝次
獅子山古墓次逸志原韻
題少颿覓句圖
馥君聞德國降訊,賦詩索和,次韻酬之,時才交夏,杜尼茲攝德
政僅五日也
送朱岳出蜀
送少颿由渝赴南京
展開全部
張可延詩選 作者簡介
張可廷(1888—1982),原名張嵩培,廣東惠陽縣平潭鎮張新管理區張屋村人。惠州豐湖書院肄業,北京京師高等學堂畢業。光緒三十三年(1907)加入同盟會,參加惠州起義。宣統三年(1911)任南京臨時政府秘書。民國14年(1925)任香港僑風中學校長,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司令部秘書長,廣西省政府代理教育廳廳長,廣西大學教授,都勻文化館長。抗戰時期,任吳奇偉第十八軍團及第九集團軍總司令部少將秘書長,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少將部附。民國35年(1946)任重慶大學校長,南京金陵大學校長,中央大學教授,國學周刊社總編輯,國立第二僑民中學校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后,任廣州市文史館館員。工詩文,著有《春秋經傳筆記》、《海岳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