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沂蒙記憶:孫楓玲撕紙藝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431238
- 條形碼:9787547431238 ; 978-7-5474-3123-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沂蒙記憶:孫楓玲撕紙藝術 本書特色
這是一部飽含深情和力量的撕紙作品集,作者是山東臨沂費縣的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她用獨特的藝術形式全景式記錄了沂蒙山區農民平凡的、樸實的、瑣碎的、不被注意的日常生活場景和生存追求,貫穿其中的是農民善良、淳樸、堅韌、吃苦耐勞、忍辱負重的精神品格。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這是四季流轉的農務勞作過程;烙煎餅、繡鞋墊、做虎頭鞋,這些普通農民都是生活的藝術家;頂牛、放羊、玩紙風車、睡糞筐,這是漸行漸遠的兒時記憶;送軍糧、做軍鞋、抬擔架,這是沂蒙紅嫂大愛無私的母性光輝,也是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的寫照。 自然本真的性情、閑云野鶴的理想以及遠去的鄉愁仿佛被一幅幅拙樸又靈動的畫面喚醒。妙趣天成的韻味、濃厚的鄉土氣息,這部凝重渾厚的撕紙作品是一首禮贊之歌,饋贈給大地的親人——平凡偉大的中國農民,他們剛毅堅強、可敬可愛、豁達樂觀,用汗水和智慧延續了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發展。同時,作品也譜寫了弘揚新時代沂蒙精神的動人詩篇,雖然沂蒙的父老鄉親正在慢慢老去,沂蒙故事仍舊不斷上演,沂蒙精神將會代代傳承下去。
沂蒙記憶:孫楓玲撕紙藝術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飽含深情和力量的撕紙作品集,作者是山東臨沂費縣的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她用獨特的藝術形式全景式記錄了沂蒙山區農民平凡的、樸實的、瑣碎的、不被注意的日常生活場景和生存追求,貫穿其中的是農民善良、淳樸、堅韌、吃苦耐勞、忍辱負重的精神品格。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這是四季流轉的農務勞作過程;烙煎餅、繡鞋墊、做虎頭鞋,這些普通農民都是生活的藝術家;頂牛、放羊、玩紙風車、睡糞筐,這是漸行漸遠的兒時記憶;送軍糧、做軍鞋、抬擔架,這是沂蒙紅嫂大愛無私的母性光輝,也是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的寫照。 自然本真的性情、閑云野鶴的理想以及遠去的鄉愁仿佛被一幅幅拙樸又靈動的畫面喚醒。妙趣天成的韻味、濃厚的鄉土氣息,這部凝重渾厚的撕紙作品是一首禮贊之歌,饋贈給大地的親人——平凡偉大的中國農民,他們剛毅堅強、可敬可愛、豁達樂觀,用汗水和智慧延續了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發展。同時,作品也譜寫了弘揚新時代沂蒙精神的動人詩篇,雖然沂蒙的父老鄉親正在慢慢老去,沂蒙故事仍舊不斷上演,沂蒙精神將會代代傳承下去。
沂蒙記憶:孫楓玲撕紙藝術 作者簡介
孫楓玲,女,1942年9月出生于山東費縣,工藝美術二級美術師,中國剪紙研究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專業委員會會員,山東省剪紙協會理事。擅長民間剪紙、民間工藝品創制。收藏、創作荷包、刺繡、剪紙等民間工藝品3000余件。作品多次在《中國民間工藝》《民俗研究》等刊物發表,部分作品在國際剪紙藝術節上展示,并被山東工藝美術館、青島博物館及美國、日本、越南等多國友人收藏。 獨創黑色撕紙畫,用黑色宣紙、以手代剪撕出來的撕紙畫線條粗獷,簡單的紋理,粗糙的毛邊,別有一番韻味,為傳統剪紙增添了活力和新的氣象。代表作有《沂蒙老農》《山海經》系列形象撕紙等。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姑媽的寶刀
- >
山海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