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休閑園藝與現代農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029932
- 條形碼:9787569029932 ; 978-7-5690-2993-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休閑園藝與現代農業 內容簡介
《休閑園藝與現代農業》結合現代農業和休閑園藝的特點,分析休閑園藝的發展現狀及趨勢,對其和現代農業之間的相關性進行研究,希望對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一些可行的對策和建議。可作為現代農業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用書,也可用作農業培訓教材,同時也可供從事相關行業的有關部門和經營實體參考。
休閑園藝與現代農業 目錄
**節 現代農業相關概念解析
第二節 現代農業的形成與發展
第三節 現代農業的內涵與特征
第四節 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第二章 休閑園藝概述
**節 園藝的發展歷程和現狀
第二節 休閑園藝的相關概念
第三節 休閑園藝的基礎理論
第四節 休閑園藝的發展前景
第三章 園藝產業的現代化
**節 現代化技術在園藝中的應用
第二節 園藝產業的標準化與產業化
第三節 園藝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第四章 休閑園藝的發展模式
**節 都市型休閑園藝
第二節 社區園藝
第三節 家庭園藝
第四節 觀光園藝
第五節 盆栽園藝
第五章 休閑園藝中植物類型的選擇
**節 果樹種類與品種
第二節 蔬菜種類與品種
第三節 花卉種類與品種
第六章 休閑園藝相關的主要生產技術
**節 設施園藝生產技術
第二節 無土栽培技術
第三節 無公害生產技術
第四節 有機生產技術
第七章 園藝療法
**節 園藝療法的概念與發展
第二節 園藝療法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園藝療法的特征與功效
第八章 休閑園藝園區總體規劃與設計簡介
**節 休閑園藝園區規劃設計的原則和要求
第二節 休閑園藝園區規劃設計的內容與方法
第三節 休閑園藝案例
參考文獻
休閑園藝與現代農業 節選
《休閑園藝與現代農業》: (二)信息技術在園藝產業中的應用 1.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是當今世界發展*快的高新技術,它推動著全球經濟朝著以計算機及信息網絡為基礎的信息化方向發展。在這一背景下,我國農業已開始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信息技術目前被廣泛應用在農業的各個領域,農業信息化已成為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 2.農業信息技術 農業信息技術是信息技術與農業科學技術的有機結合,是在信息科學與農業科學不斷發展的推動下建立起來的。農業信息技術著重研究農業系統中生物、土壤、氣候、經濟和社會等信息的綜合管理和利用,通過建立智能化信息系統或決策支持系統,為不同層次的用戶提供單機決策或網絡系統服務。農業信息技術使農業生產系統從定性理解到定量分析,從概念模式到模擬模型,從專家經驗到優化決策,實現定時、定量、定位的智能化農業管理。農業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的邊緣性應用科學,因農業科學與信息技術相互交叉滲透而產生,其研究和開發涉及農業的各個領域,已成為引導農業生產、科研、教育、管理進一步發展的強大動力。農業信息技術主要包括農業信息網絡、農業數據庫、管理信息系統、決策支持系統、專家系統、3S技術(RS、GPS、GIS的簡稱)、信息化自動控制技術、農業多媒體、精準農業、生物信息學、數字圖書館等內容,其中以3S技術和精準農業在農作物管理方面的應用*為廣泛和成功,信息化自動控制技術在設施園藝和工廠化農業中應用廣泛,農業信息網絡和農業數據庫更是延伸到農業各個部門和領域,覆蓋千家萬戶。 農業信息化在發達國家已被廣泛應用,其領域包括農業硬件和設施的操作、農業生產技術和知識的推廣普及以及產品市場經營等。在美國的農業生產中,82%的土壤采樣由地理信息系統完成,74%的農田利用地理信息系統進行制圖,38%的收割機帶有測產器,61%的作物采用產量分析系統,90%的耕地采用精確農業技術。法國農業部植保總局建立了全國范圍的病蟲測報計算機網絡系統,可適時提供病蟲害實況、農藥殘毒預報和農藥評價信息。日本農林水產省建立了水稻、大豆、大麥等多種作物品種、品系的數據庫系統。新西蘭農牧研究院利用信息技術向農場提供土地肥力測定、動物接種免疫、草場建設、飼料質量分析等信息服務。 我國引進農業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紀80年代。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農業科研部門已在系統開發、數據庫、信息管理系統、遙感技術應用、專家系統、決策支持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等高層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定成果,某些領域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三)航天育種 航天育種也稱太空育種、空間誘變育種,是一種有著廣泛應用前景的誘變育種技術,在國內已有20多年的歷史,主要通過衛星或宇宙飛船等搭載植物材料,利用高能空間輻射、微重力、超真空、超凈環境等空間環境的影響,使植物發生體細胞突變,誘導植物發生遺傳性狀變異,利用有益的變異選育出作物新品種的育種新技術,它是航天技術、生物技術和農業遺傳育種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航天育種變異頻率高、幅度大,同時對植物的生理傷害輕,并且引起的變異大多數為可遺傳的變異,受到國內外遺傳育種界的廣泛重視。 目前航天育種主要采用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返回式衛星或飛船作為運輸工具,將種子帶到距地球200-300km的太空中,經過8-15天的太空旅行,使作物基因產生一定的變異;另一種是讓作物種子搭載于高空氣球運行到30-40km的高度,停留10小時左右,也能導致作物基因變異。 航天育種能提高農作物產量,改良農作物的品質,我國制訂的“863計劃”將空間植物學研究列入了空間生命研究計劃,并確定我國實施航天育種工程的策略為:加強航天育種,追蹤國際發展趨勢,提高我國作物育種水平。1987年,我國首次將農作物種子搭載衛星上天。中國科學院植物所、微生物所、遺傳所以及上海植物生理所、昆明植物所和解放軍獸醫大學等單位,調來20多種微生物材料和植物種子,總重量不足Skg。科研人員將上述種子等材料密封在玻璃管中,送人太空遨游了7天,從此揭開了中國航天育種的序幕。 ……
休閑園藝與現代農業 作者簡介
張慶霞,女,隴東學院農林科技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園藝專業相關的本科教學、科學研究及果樹生產示范推廣工作。曾發表多篇論文,參加多項課題。
- >
經典常談
- >
朝聞道
- >
推拿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