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高句麗宮殿建筑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237678
- 條形碼:9787112237678 ; 978-7-112-23767-8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高句麗宮殿建筑研究 本書特色
高句麗是我國東北地區古代的一個少數民族地方政權,歷史近七百余年,先后與中原地區的十多個王朝同時活躍在歷史舞臺上,它們之間征戰不休,此消彼長,交流密切。同時,由于地緣方面的因素,高句麗與朝鮮半島的新羅、百濟以及日本列島的聯系也相當緊密。因此,高句麗在由古代中國、朝鮮半島、日本列島在共同文化基礎上相互聯結而成的東亞文化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地位。 由于種種原因,高句麗的都城在歷史上曾經三治兩遷,從早期的五女山城、中期的國內城及丸都山城,到后期的平壤城,頻繁的遷都使得高句麗的宮殿建筑在形制上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本論文即針對高句麗建筑中*為重要的類型——宮殿建筑展開研究,在了解其當時產生的社會背景基礎上,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高句麗中期丸都山城和后期安鶴宮為研究對象,分析其所處的地形、地貌,揭示其形制特征與布局特點。同時,結合當時東亞建筑文化圈中的宮殿建筑背景,將高句麗的宮殿與中原、日本的宮殿建筑作比較,試圖探討其產生的源頭,并進而研究東亞文化圈中宮殿建筑發展的脈絡關系。 目前,高句麗宮殿建筑的形象在古墳壁畫中尚存為數不多的幾例,通過對這幾例建筑形象的解讀,本論文試圖探討構成高句麗宮殿建筑的樣式要素,在東亞建筑文化圈中的特點、類型及發展關系,試圖彌補高句麗宮殿建筑形象研究的不足。同時,針對這些樣式要素所表現的結構特征,嘗試構建高句麗宮殿建筑的結構體系,并進而分析其產生的源流與演變關系。 此外,對于課題研究中所涉及到的重要問題,本論文以專題研究的方式加以補充,其內容包括壁畫中的蓮花紋裝飾、高句麗尺度與八角建筑的研究。盡管部分內容與前人的研究成果有交叉,但是將其放入東亞建筑文化圈這一大背景之下,這些內容無疑被賦予了新的活力。
高句麗宮殿建筑研究 內容簡介
高句麗是我國東北地區古代的一個少數民族地方政權,歷史近七百余年,先后與中原地區的十多個王朝同時活躍在歷史舞臺上,它們之間征戰不休,此消彼長,交流密切。同時,由于地緣方面的因素,高句麗與朝鮮半島的新羅、百濟以及日本列島的聯系也相當緊密。因此,高句麗在由古代中國、朝鮮半島、日本列島在共同文化基礎上相互聯結而成的東亞文化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地位。 由于種種原因,高句麗的都城在歷史上曾經三治兩遷,從早期的五女山城、中期的國內城及丸都山城,到后期的平壤城,頻繁的遷都使得高句麗的宮殿建筑在形制上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本論文即針對高句麗建筑中*為重要的類型——宮殿建筑展開研究,在了解其當時產生的社會背景基礎上,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高句麗中期丸都山城和后期安鶴宮為研究對象,分析其所處的地形、地貌,揭示其形制特征與布局特點。同時,結合當時東亞建筑文化圈中的宮殿建筑背景,將高句麗的宮殿與中原、日本的宮殿建筑作比較,試圖探討其產生的源頭,并進而研究東亞文化圈中宮殿建筑發展的脈絡關系。 目前,高句麗宮殿建筑的形象在古墳壁畫中尚存為數不多的幾例,通過對這幾例建筑形象的解讀,本論文試圖探討構成高句麗宮殿建筑的樣式要素,在東亞建筑文化圈中的特點、類型及發展關系,試圖彌補高句麗宮殿建筑形象研究的不足。同時,針對這些樣式要素所表現的結構特征,嘗試構建高句麗宮殿建筑的結構體系,并進而分析其產生的源流與演變關系。 此外,對于課題研究中所涉及到的重要問題,本論文以專題研究的方式加以補充,其內容包括壁畫中的蓮花紋裝飾、高句麗尺度與八角建筑的研究。盡管部分內容與前人的研究成果有交叉,但是將其放入東亞建筑文化圈這一大背景之下,這些內容無疑被賦予了新的活力。
高句麗宮殿建筑研究 目錄
第2章 課題研究的相關背景
第3章 高句麗的都城背景
第4章 高句麗中期宮殿建筑研究
第5章 高句麗后期宮殿建筑研究
第6章 高句麗宮殿建筑的形象、樣式與結構
第7章 專題研究
第8章 結論
插圖目錄與來源
參考文獻
高句麗宮殿建筑研究 作者簡介
張明皓,男,1978年4月出生,江蘇淮安人,碩士生導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現為中國礦業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副教授,2011年獲東南大學建筑歷史與理論專業博士學位,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赴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建筑學院訪問交流。目前研究方向為城鄉建筑遺產保護、歷史建筑規劃與設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經典常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