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化研究視野中的英美文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023619
- 條形碼:9787569023619 ; 978-7-5690-2361-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化研究視野中的英美文學 內容簡介
《文化研究視野中的英美文學》在文化研究視野中,對英美文學這一重點展開論述,首先介紹了全球化語境下英美文學研究的走向,然后先后梳理了美國華裔文學和中國文化視角下的英國文學,*后重點對英美文學研究與教育的結合進行詳細的闡述和總結,從而加深學生對英美文學的理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加深學生對英語文化和英語知識的了解,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文化研究視野中的英美文學 目錄
**節 文學的含義及研究英美文學的意義
第二節 從單向度向多維度審美理念轉化
第三節 從社會歷史美學向接受美學和結構美學延伸
第四節 從文本研究向視聽形象研究領域拓展
第五節 從男性作家作品中發掘女性主義
第六節 從荒誕載體的深層結構把握現代主義
第二章 美國華裔文學
**節 美國華裔文學中的西方文學傳統
第二節 跨文化視角下的記憶、文學與歷史
第三節 文化政治化:美國華裔文學中的身份思考
第四節 《第五和平之書》的文化解讀
第五節 華裔文學——美國的少數族裔文學
第三章 中國文化視角下的英國文學
**節 中、英女性文學及其女權主義文學之比較
第二節 從莎劇劇名翻譯看中國翻譯文化
第三節 莎劇《威尼斯商人》的主題思想與儒家思想
第四節 《呼嘯山莊》的象征
第四章 英美文學研究與教育的結合
**節 簡·奧斯丁《傲慢與偏見》的喜劇美學透視
第二節 艾米莉·勃朗特《呼嘯山莊》人格心理闡釋
第三節 海明威“準則英雄”的獨特魅力
第四節 艾麗斯·沃克《紫顏色》現代發展心理觀照
第五節 格洛麗亞·內勒《林登山》與但丁《神曲·地獄篇》對比研究
第六節 英美文學的語言學研究之一:語篇分析與文學研究
第七節 英美文學的語言學研究之二:語用原則在文學創作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文化研究視野中的英美文學 節選
《文化研究視野中的英美文學》: 湯亭亭的成名作《女勇士》發表于1976年。《女勇士》由五個故事組成,每個故事獨立成章,但五個故事又由一條主線相連,那就是給沉默不語的像無名女那樣的華裔婦女找到表述的聲音和身份。《女勇士》是一部女權主義小說,湯亭亭因此飽受被邊緣化的心理和感情的折磨。作為華裔,而且是華裔婦女,她深感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的雙重壓迫。她生活在母親故事中的中國文化和美國現實帶來的矛盾和困惑之中。在《女勇士》中,湯亭亭用了大量的中國文化意象來表達小說的主題。小說以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女英雄花木蘭為原型。花木蘭六歲開始練功,她往空中一跳,能跳二十米之高。十五年后,她手指指向天空之處,有利劍在天空出現,她能用意念控制利劍砍殺。這是中國功夫,典型的中國意象。中國傳說中的木蘭從軍、岳母刺字等民族英雄故事在《女勇士》中被湯亭亭改造、重塑。中國傳說中的花木蘭出于忠孝的儒家思想,女扮男裝,替父從軍。與代表湯亭亭的花木蘭截然不同,花木蘭不是代自己的父親從軍,而是肩負著為華裔婦女和所有的婦女以及受壓迫的人報仇申冤的使命。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和現代西方女權主義思想的差別。后者超出文化范疇,有政治意義。中國文化中的岳母刺字,被湯亭亭改成花木蘭在背上刺字,刺的并不是“精忠報國”,而是一長串的需要伸張正義的冤仇。同樣,儒家的忠君思想在湯亭亭的小說里沒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受到不公正對待的群體需要改變現實的渴望。中國文化意象在此為反對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的斗爭服務了。小說中花木蘭在軍中與丈夫私會,并生下一嬰兒等細節也具有明顯的美國文化色彩,這在古代中國的語境中是不可思議的。湯亭亭以中國文化的傳統、歷史、神話為素材,把古今中外、想象與現實糅合在一起,創造出了新的神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敘事語言風格。中國功夫給花木蘭帶來無比威力,使花木蘭戰無不勝。它代表了湯亭亭對力量的欲望和為了報仇申冤而對超人力量的需求。湯亭亭用文字做利劍,為婦女申冤,塑造了氣勢磅礴的婦女形象。 《女勇士》是中國傳統文化與美國女權主義思想相結合的產物。古代中國文化的意象和現代美國文化的語境相結合,給湯亭亭提供了無盡的創作空間,兩者皆為我所取,為我所用。在兩者的結合中,湯亭亭找到了屬于美國華裔的聲音。小說成了社會宣言,對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進行挑戰。母親的故事在小說中有重要意義。既然是故事,就可能古往今來,可以是史實,也可以不是史實.它本身就有想象和創作的成分,有較大的主觀性。湯亭亭是聽著這些故事長大的,她說:“我們華裔女孩子聽了這些故事,知道了我們如果長大了去做妻子或奴隸,我們就失敗了。我們可以做英雄和女劍客。”是代表中國文化的母親一輩講述的關于中國的故事,激勵了華裔女子的英雄情懷。湯亭亭從中國文化中汲取力量。中國文化使湯亭亭像花木蘭一樣,戰無不勝,具有超人的力量。 然而,湯亭亭并不認同中國人,作為一個華裔,她認同美國人。她說:“我是華裔美國人(Chinese American),而不是美國的華人(American Chinese),我強調的是美國。我書寫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華裔美國人絕對是整體的,不是分裂的,并不是一半這個,一半那個的混合體。”湯亭亭在創作《女勇士》之前從未到過中國,湯亭亭小說中的中國“是一個我自己創作的國家”。其實,小說中的中國文化意象也是由她再改造了的。 湯亭亭與劉裔昌的區別在于,劉裔昌以拋棄中國文化為代價,來換取美國主流文化的接受,但失敗了;湯亭亭以她所理解的,并加以美國化了的中國文化,重塑她的中國文化身份,卻得到主流文化的接受。劉裔昌、湯亭亭的選擇和結果是歷史背景使然。在排華勢力強大的歷史時期,劉裔昌一代為了不被排斥,選擇了徹底同化,卻仍然不被主流社會接受。而湯亭亭生在1940年,《女勇士》寫于20世紀70年代。40年代美國學者提出的“熔爐論”,稍后的多元文化論,都使美國主流社會對少數族裔多了一分寬容。60年代的民權運動極大地動搖了白人一統天下的地位,少數族裔的社會地位有所改善。60年代的民權運動,也使美國意識形態發生了很大變化。愛德華·薩義德在1978年發表的《東方學》,揭開了后殖民理論研究的序幕。一些“邊緣”性批判諸如后殖民論述、第三世界批評、女權主義批評和美國黑人批評等,因得到主導制度的允許而合法化.得以在學院中流行。隨后出現的所謂PC(Politically Correct,政治正確)態度,使得帶有種族歧視、性別歧視的語言在課堂上受到禁止,盡管在社會上還時有發生。所以在政治上湯亭亭一代人生活的時代比劉裔昌寬松很多,這使得湯亭亭弘揚中國文化,并因此被主流文化接受成為可能。由此可見,社會環境是少數族裔在族裔身份的定位中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從本質上講,無論是20世紀初的劉裔昌一代,還是20世紀下半葉的湯亭亭一代,在認同美國人時,盡管形式不同,但都是為了追求平等。通過認同于美國人,華裔要改變的是被排斥或者被邊緣化的社會地位,而實現這個改變的過程,就是挑戰種族主義的過程。正因為如此,華裔在族裔身份定位時,面臨的是一個政治選擇。他們對中國文化的態度,取決于這個終極目的。 從李恩富開始,向西方介紹中國文化成為華裔文學的傳統,然而介紹的動機和內容各有不同。**代華人介紹中國文化是為了糾正偏見,改變美國主流社會對華人的態度,從而使美國人能容納華人。第二代華裔湯亭亭介紹的是由她重塑了的中國文化。湯亭亭反映出后殖民理論所關注的族裔散居的特點。根據后殖民理論,散居的族裔在所處的社會文化結構中,依然殘存著其他時空的集體記憶。在想象中創造出自己隸屬的地方和精神的歸宿,用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話,就是創造出“想象的社群”。《女勇士》中的花木蘭是湯亭亭創造的中國英雄,花木蘭的中國性也是湯亭亭塑造的。 ……
文化研究視野中的英美文學 作者簡介
蘇煥莉(1978-), 陜西澄城人,渭南師范學院講師,2001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英語專業本科畢業,2008年沈陽師范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 同年到渭南師范學院任教,主要從事英語專業和大學英語的教學工作。2014年9月華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單科進修,2015年被渭南師范學院被評為校級優秀教師。主持省級課題一項,主持參與廳局級及校級課題十項,專著一本,在國家級和省級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十篇,其中核心論文三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