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戲曲舞臺表演理論探索與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4048565
- 條形碼:9787104048565 ; 978-7-104-04856-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戲曲舞臺表演理論探索與研究 本書特色
《戲曲舞臺表演理論探索與研究》從戲曲表演基礎概論及戲曲舞臺藝*實踐兩方面,對戲曲舞臺表演藝*進行了全方位、系列化、深層次的系統化研究與論述。書中首先介紹中國戲曲表演教育的多種模式,著重講述戲曲舞臺表演的程式化、戲劇化的特點,并從戲曲的舞臺結構體制、戲曲表演舞臺形象的美學要求、戲曲表演的舞臺體驗等方面入手,對戲曲舞臺表演理論進行探索和研究,之后又結合具體劇目進行分析,實現了戲曲舞臺表演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戲曲舞臺表演理論探索與研究 內容簡介
《戲曲舞臺表演理論探索與研究》從戲曲表演基礎概論及戲曲舞臺藝術實踐兩方面,對戲曲舞臺表演藝術進行了全方位、系列化、深層次的系統化研究與論述。書中首先介紹中國戲曲表演教育的多種模式,著重講述戲曲舞臺表演的程式化、戲劇化的特點,并從戲曲的舞臺結構體制、戲曲表演舞臺形象的美學要求、戲曲表演的舞臺體驗等方面入手,對戲曲舞臺表演理論進行探索和研究,之后又結合具體劇目進行分析,實現了戲曲舞臺表演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戲曲舞臺表演理論探索與研究 目錄
一、宮廷教習模式
二、民間家班模式
三、家傳模式
四、師徒模式
五、團帶班模式
六、科班模式
七、戲校模式
八、大學模式
九、研修模式
十、繼續教育模式
二章 戲曲表演
一、戲曲表演藝*的基本特征
二、戲曲的舞臺結構體制
三、戲曲表演創造舞臺形象的美學要求
四、戲曲表演的舞臺體驗
三章 歌舞故事化的表演
一、戲劇化的歌舞表演
二、詩、歌、舞結合與戲劇性的矛盾統
四章 戲曲超脫的舞臺
一、超脫的舞臺時空觀
二、虛擬手法是戲曲舞臺結構的核心
三、虛擬手法的主要精神——寫景寫情寫入渾然一體
四、虛擬和實感
五、民族民間的藝*傳統哺育了戲曲
六、戲曲在本質上是排斥寫實布景的
五章 表演程式
一、“程式”一詞的由來
二、表演程式與生活
三、表演程式的特性
四、表演程式的作用
六章 戲曲表演的角色體制——行當
一、生旦凈丑——戲曲特有的表演體制
二、行當的義及其形成
三、行當的構成
四、行當的特性及其作用
七章 戲曲塑造人物形象的美學追求
一、造型
二、表情
三、寓意
四、求美
八章 戲曲舞臺體驗的特點
一、表演藝*的本性是體驗和表現的統
二、戲曲舞臺體驗的多元性
三、 “勉強”與“自然
九章 戲曲經典劇目研習
一、京劇《紅燈記》
二、京劇《八一風暴》
三、從上黨戲《三關排宴》談繼承表演藝*傳統的問題
十章 傳統戲曲表現方法的幾個基本特點
一、寫意的結構方法
二、人物造型的基本規律
十一章 京劇服飾
一、服裝與表演人物之間的關系
二、人物的裝束色彩及紋樣
三、人物造型的創作規律
十二章 戲曲經典劇目分析
《文昭關》
《魚藏劍》
《轅門*戟》
《兩將軍》
《失街亭》
《空城計》
《斬馬謖》
《釣金龜》
《擊鼓罵曹》
《鎖五龍》
《打焦贊》
《赤桑鎮》
《挑滑車》
《四郎探母》
參考文獻
戲曲舞臺表演理論探索與研究 作者簡介
李強,男,1965年生,濟南人。1977年考入山東“五七”藝校京劇表演專業。1984年留校任教至今。現任山東藝術學院戲曲學院表演系主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參加的主要演出活動:山東藝術學院教學評估晚會;山東藝術學院50年校慶以及改革開放30年的大型演出;CCTV戲曲頻道《梨園擂臺》賽及全國“紅梅大賽”等50余場賽事。 主要獲獎情況:1996年榮獲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園丁”獎.1997年榮獲省文化廳頒發的“優秀園丁”獎;2004年“蟻力神杯”全國藝術院校戲曲、戲劇表演比賽,華東片區“園丁獎”;2014年參與創作的原創京劇《蟲蟲歷險記》在第四屆中國校園戲劇節獲“優秀劇目”獎、“優秀組織”獎、“優秀表演”獎,本人獲“指導教師”獎。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