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中國音樂教育簡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269299
- 條形碼:9787301269299 ; 978-7-301-2692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音樂教育簡史 本書特色
《中國音樂教育簡史》從中國音樂教育萌芽論述始,到21世紀初音樂教育“新課標”誕生,遵循古代、近代、當代三個大的社會歷史發展階段,依據各朝代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環境、重要文教政策、音樂教育體制演變、以及代表性的音樂教育思想等脈絡,系統而立體地提示了中國音樂教育的歷史發展規跡。
中國音樂教育簡史 內容簡介
中國音樂教育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發展史,有歷史的延續性和繼承性,也有時段上的特殊性與復雜性,無論是形上的哲學思想,還是形下的教學實踐,都應該認真地加以梳理、總結和研究,以俾于音樂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隨著20世紀80年代音樂教育學學科的建立和開拓,一些卓有視界和學術擔當的學者開始著手于此,陸續取得標志性的研究成果,如陳其偉等的《中國音樂教育史略·上卷》(1993)、修海林的《中國古代音樂教育》(1997)、伍雍誼的《中國近現代學校音樂教育》(1999)、馬東風的《音樂教育史研究》(2001)、馬達的《20世紀中國學校音樂教育》(2002)等。這些成果勾勒出了中國音樂教育史的大體框架,奠定了我國音樂教育史研究的基礎,為逐漸壯大的音樂教育學習者和研究者隊伍提供了較為豐富的學習資料和開闊的研究視野。然而,這些成果多為斷代史性質的研究,通史性、教材性的音樂教育史作品目前還沒見出現。 褚灝和馬曄兩位同志合作編著的這本《中國音樂教育簡史》正是這樣一本通史性、教材性的著作。 《中國音樂教育簡史》寫作目的明確,寫作體例統一,邏輯線條清晰,內容簡明扼要。全書周全于中國音樂教育發展歷史的宏觀觀照,亦不疏于所用材料的翔實考證。書中內容融匯了前人的成果,更有作者自己的研究心得。每章后面的思考題目,依各章的重點和特點而列,知識性和啟發性兼備,使讀者學習起來更有針對性和趣味性。 相信《中國音樂教育簡史》會得到廣大讀者特別是音樂教師、音樂教育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歡迎。 《中國音樂教育簡史》編撰者長期從事音樂教育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謹望二位能持之以恒,繼續努力,不斷取得新的研究成果,為音樂教育學和音樂教育史研究專業的發展做出各自的貢獻。
中國音樂教育簡史 目錄
**章 原始社會時期的音樂教育
**節 音樂的起源與廣義的音樂教育
第二節 傳說中*早的學校和學校音樂教育
結語
第二章 夏、商、西周時期的音樂教育
**節 夏代的音樂教育
第二節 商代的音樂教育
第三節 西周的音樂教育
結語
第三章 春秋戰國時期的音樂教育
**節 學術下移與“士”階層的出現
第二節 官學與音樂私學教育
第三節 音樂教育思想
結語
第四章 秦漢時期的音樂教育
**節 音樂教育的文化背景
第二節 音樂教育
第三節 音樂教育思想
結語
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音樂教育
**節 音樂教育的文化背景
第二節 音樂教育
第三節 嵇康的音樂教育思想
結語
第六章 隋唐五代時期的音樂教育
**節 音樂教育的文化背景
第二節 政府和宮廷音樂機構中的音樂教育
第三節 民間的音樂教育
第四節 王通、白居易的音樂教育思想
結語
第七章 宋元明清時期的音樂教育
**節 音樂教育的文化背景
第二節 宮廷中的音樂教育
第三節 社會音樂教育
第四節 古琴音樂教育
第五節 中西音樂交流中的音樂教育
第六節 音樂教育思想
結語
……
下編(近現代部分)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音樂教育簡史 節選
《中國音樂教育簡史》: 一、教會音樂教育的發展 在我國近代音樂教育史上,各種由基督教和天主教會創辦的教會學校的音樂教育占有一定的位置。萌芽于**次鴉片戰爭前后、以西方學制模式建立起來的教會學校,均將音樂作為一項必不可少的學習課程。它們的音樂教育活動在客觀上對我國近代整體學校音樂教育的開展產生了許多積極的影響。鴉片戰爭后,教會取得了辦教育的特權,教會學校紛紛迅速建立起來。 1903年,圣瑪利亞女校增設琴科。該校系1881年由美國基督教公會在上海創辦,修業年限初定8年,當時學校僅有鋼琴1架,風琴2架。1903年增設琴科,選學琴科人數*多時約有85~120人。1905年又增添唱歌特班,以中學生為限,每周1小時。1904年10月,法國耶穌會傳教士在上海徐家匯圣母院創辦啟明女校,課程設有英文、法文、音樂、圖畫等,尤重音樂。1909年天津中西女學創立。該校系美國基督教會創辦的教會學校,重視音樂教學,將音樂列為必修課程之一。1910年,天主教徒高連科在北京西什庫創辦音樂學校,每日下午上課,課程有基本樂理、和聲、唱歌、器樂(主要是風琴,鋼琴次之,提琴等為選修課),音樂教材等都是外文教本。1917年,景海女子師范學校成立,設有音樂師范科。該科前身為1902年美國基督教監理會在蘇州創辦的“景海女學”,創辦人是海淑德,全校共設三科,即音樂師范科、高中師范科、幼稚師范科。 二、教會音樂教育對中國近代音樂教育的影響 教會學校的音樂教育,雖然其目的不是為了發展中國的音樂教育和傳承與弘揚中國的音樂文化,但是它們的音樂教育活動在客觀上對我國近代學校音樂教育的整體開展產生了許多積極的影響。 (1)它是中國音樂教育近代化的開端,開創了讓近代的中國兒童在新式學堂里接受音樂教育的先河,從而使更多國人真切體驗到西方國家是如何重視和開展音樂教育的,增強了有識之士們要求在國人開辦的學校中開設音樂課和進行教育改革的呼吁力度。 (2)教會學校的音樂教育參照西方音樂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為西方音樂知識在中國的傳播起到橋梁作用。這樣雖然塑造了西方音樂的優越及主宰地位,“導致了民族音樂文化在我國學校音樂教育中地位的失落”,但不少中國**代音樂教育家都是少年時期在教會學校里受到西方音樂知識的啟蒙后,從而立志于我國的音樂教育事業,或以西方音樂理論體系為參照,致力于我國傳統音樂的研究和整理,再付諸音樂教學實踐的,如鄒華民、沈心工等。 (3)直接為近代中國培養了**批掌握西洋樂器(特別是鍵盤樂器)演奏技巧的人才和西洋樂器的教學人員。如一些教會女校所設的“琴科”,在此方面做出了貢獻。**個開設“琴科”的是成立于1892年3月17日的上海中西女塾,其后,上海圣瑪利亞女書院、清心女塾、鎮江女塾等相繼設置了“琴科”。學校對參加琴科學習的學生要求很嚴。以上海中西女塾為例,學生學琴時間一般不少于12年,且每天須保證兩小時的練琴時間,成績優秀者發給琴科文憑。由于要求嚴格,雖有近半數的學生參加過“琴科”,但畢業時能同時取得正規學業文憑和琴科兩項文憑者并不多。雖然此類人數量不多,卻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傳播西方音樂的中堅力量。上海音專早期鋼琴教師王瑞嫻、清華鋼琴教師史鳳珠畢業于該校。中國*早的女指揮家、聲樂教育家周淑安,小提琴教育家譚抒真等的成長也都與教會學校的音樂教育有著直接的關系。 (4)一些先進的音樂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被初步介紹進來,特別是幼兒音樂教育方面。如在當時西方國家占主導地位的德國教育家、幼兒園創辦人福祿培爾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便被力主在中國創辦幼兒園教育的美國基督教監理會傳教士林樂知②所提倡。福祿培爾認為,人天生具有活動和創造本質,幼兒教育的主要任務不在于發展他們的接受能力,而是要通過引導兒童做游戲,鼓勵他們進行探索性的自主活動,從而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學習興趣。歌唱、樂曲和簡單的樂器演奏是達成上述目的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當時教會創辦的幼兒園主要遵循的就是福氏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如基督教會于1900年創辦的煙臺毓璜頂幼稚園,該園幼兒的主要學習課程是聽鋼琴、依節奏動作、圖畫。另如美國女傳教士金振聲于20世紀初創辦的蘇州慕家花園幼稚園的教學更直接實踐著福祿培爾的這種教育理念。而這種教育理念和方法是與我國傳統的蒙養院教育——在教學內容上以讀圣賢之書為主、教育目標上重在培養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循規中矩、教學方法上以死記硬背為主要手段——是格格不入的,其科學性和先進性也是顯而易見的。 民國建立特別是收回教育權以后,教會學校的辦學體制逐漸完善,其宗教性職能逐漸減弱,因而對中國音樂教育的正面影響也日漸加深與擴大。 ……
中國音樂教育簡史 作者簡介
褚灝,曲阜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音樂教育學、中國音樂史的教學與研究。曾主持、承擔國家社科藝術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省部級以上研究項目十余項,在《音樂研究》《中國音樂學》等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獨撰或合著五部。中國音樂教育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國際傳統音樂學會會員,亞太民族音樂學會會員,中國音樂史學會會員。 馬曄,泰山學院藝術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音樂教育學、作曲技術理論教育與研究。曾主持、承擔國家社科藝術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省部級以上研究項目十余項;發表論文數十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 >
煙與鏡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朝聞道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