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多年凍土區公路建設環境保護關鍵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843512
- 條形碼:9787547843512 ; 978-7-5478-4351-2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多年凍土區公路建設環境保護關鍵技術 本書特色
本書結合共玉公路、青藏公路以及擬建青藏高速的建設實踐,針對高寒生態脆弱區的環境特點和凍土區公路建設特點,在全面系統分析現有的公路環境保護技術措施和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系統介紹了多年凍土區公路環境保護設計、施工新技術,并明確了技術原理、適用范圍和技術要點。本書共分十一章,概述了公路建設與環境保護概念與內涵、公路環境保護發展與進程;分析了多年凍土區公路建設環境特征;以G214為例介紹了多年凍土公路沿線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以及生態植被空間分布與環境影響因子;闡述了凍土區公路建設生態防護與植被恢復關鍵技術、水土保持關鍵技術、環境污染防治技術、動物通道設置技術、凍土區公路環境保護措施施工技術以及公路全程環境保護管理技術方法體系;并附有工程實例加以論證。
多年凍土區公路建設環境保護關鍵技術 內容簡介
本書結合共玉公路、青藏公路以及擬建青藏高速的建設實踐, 針對高寒生態脆弱區的環境特點和凍土區公路建設特點, 在全面系統分析現有的公路環境保護技術措施和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 系統介紹了多年凍土區公路環境保護設計、施工新技術, 并明確了技術原理、適用范圍和技術要點。
多年凍土區公路建設環境保護關鍵技術 目錄
1.1 公路建設環境保護概念與內涵 / 2
1.1.1 環境保護的概念、內容和要求 / 2
1.1.2 公路建設環境保護的內涵、任務和內容 / 3
1.2 公路環境保護發展與進程 / 7
1.2.1 環境污染 / 8
1.2.2 生態環境保護 / 10
1.2.3 水土流失 / 11
1.2.4 野生動物保護 / 14
1.2.5 社會環境保護 / 15
1.3 國內外研究概況 / 17
1.3.1 植被恢復技術 / 17
1.3.2 水土保持技術 / 18
1.3.3 水環境保護技術 / 18
1.3.4 動物通道技術 / 19
第2章 多年凍土區公路建設環境特征 / 21
2.1 凍土區現狀 / 22
2.1.1 凍土區分布特征 / 22
2.1.2 凍土區現狀 / 26
2.1.3 凍土退化原因 / 26
2.2 多年凍土區生態環境概況 / 28
2.2.1 氣候特征 / 28
2.2.2 土壤狀況 / 29
2.2.3 江河源區 / 30
2.2.4 植被類型 / 32
2.2.5 動植物資源 / 35
2.2.6 旅游資源 / 35
2.3 多年凍土區公路建設環境影響分析 / 36
2.3.1 環境影響特征 / 36
2.3.2 環境影響的形式與危害 / 39
2.4 凍土區公路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理念 / 45
2.4.1 環境保護理念 / 45
2.4.2 水土保持理念 / 47
第3章 多年凍土區公路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 / 49
3.1 多年凍土公路沿線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 / 50
3.1.1 評價指標的分類 / 50
3.1.2 評價指標選定原則 / 50
3.1.3 評價指標的無量綱化 / 51
3.1.4 評價指標的確定 / 52
3.1.5 評價指標的測算方法 / 52
3.1.6 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方法 / 57
3.1.7 評價指標的歸一化處理 / 62
3.2 多年凍土區公路沿線生態環境綜合評價方法 / 64
3.2.1 多年凍土區公路建設項目生態環境影響綜合評價步驟 / 64
3.2.2 多年凍土區公路沿線生態環境綜合評價結果分析 / 64
3.3 多年凍土區公路建設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措施 / 67
3.3.1 一般要求 / 67
3.3.2 路線工程 / 67
3.3.3 路基路面工程 / 67
3.3.4 橋涵工程 / 68
3.3.5 隧道工程 / 68
3.3.6 取棄土場 / 69
3.3.7 施工便道 / 69
3.3.8 砂石料場 / 69
3.3.9 凍土環境保護 / 70
3.3.10 水資源的保護 / 70
第4章 多年凍土區公路沿線生態植被空間分布與環境影響因子 / 71
4.1 多年凍土區公路環境現狀及植被恢復空間分布 / 72
4.1.1 公路走廊帶土地利用現狀分析 / 72
4.1.2 公路植被恢復空間分布 / 81
4.2 多年凍土區公路植被與環境因子影響分析 / 90
4.2.1 植被指數與環境因子相關性分析 / 90
4.2.2 不同植被類型的土壤養分特征分析 / 108
4.2.3 土壤和植被特征分析 / 110
第5章 凍土區公路邊坡生態防護與植被恢復關鍵技術 / 121
5.1 高海拔寒區植被條件及重建機理分析 / 122
5.2 退化草場的利用及植被恢復重建技術 / 122
5.2.1 退化草場的篩選及評價指標 / 123
5.2.2 草皮料場使用后生態恢復 / 124
5.2.3 退化草場恢復效果分析 / 125
5.3 邊坡生態防護及植被恢復關鍵技術 / 125
5.3.1 鋪草皮邊坡防護技術 / 125
5.3.2 高邊坡鋪草皮生態防護技術 / 126
5.3.3 人工播種技術 / 126
5.3.4 噴播技術 / 126
5.3.5 草皮移植技術 / 128
5.3.6 三維網技術 / 129
5.3.7 植生帶技術 / 129
5.3.8 植生袋技術 / 130
5.3.9 植物纖維毯技術 / 130
5.4 植被恢復效果調查分析 / 131
5.4.1 鋪草皮邊坡防護技術效果分析 / 131
5.4.2 高邊坡鋪草皮生態防護技術效果分析 / 131
5.4.3 草皮移植技術效果分析 / 133
5.4.4 三維網技術效果分析 / 133
5.4.5 植物纖維毯技術效果分析 / 133
5.4.6 植生袋技術效果分析 / 135
5.4.7 植物防護措施的優缺點分析 / 138
5.4.8 不同流域植被恢復效果分析 / 139
第6章 水土流失及其防治 / 141
6.1 公路建設的水土流失特點 / 142
6.2 多年凍土區公路環境水土流失特征 / 143
6.2.1 水土流失分區 / 143
6.2.2 水土流失現狀 / 144
6.2.3 侵蝕類型多樣 / 144
6.2.4 凍土區公路沿線的水土流失背景值 / 145
6.3 多年凍土區公路環境水土保持技術 / 146
6.3.1 取棄土場水土保持技術 / 146
6.3.2 施工場地水土保持技術 / 149
6.3.3 施工便道水土保持技術 / 149
6.3.4 隧道棄渣處置技術 / 150
第7章 環境污染防治技術 / 153
7.1 噪聲污染防治技術 / 154
7.2 水污染防治技術 / 155
7.2.1 路面徑流污染物處理技術 / 155
7.2.2 高寒高海拔地區公路邊溝特點 / 156
7.2.3 鋪草皮排水溝減污抗凍機制分析 / 158
7.2.4 鋪草皮排水溝設計 / 160
7.3 大氣污染防治技術 / 160
7.4 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技術 / 162
7.5 橋面;沸孤⿷狈乐渭夹g / 163
7.5.1 現有技術的適應性分析 / 163
7.5.2 橋面徑流收集及處理方案 / 166
7.5.3 重大污染事件應急預案 / 169
第8章 動物通道設置 / 175
8.1 多年凍土區公路沿線動物分布特征 / 176
8.2 公路建設項目對野生動物的影響 / 178
8.2.1 自然生境破碎 / 178
8.2.2 生境阻隔 / 178
8.2.3 交通事故 / 178
8.2.4 環境污染 / 179
8.3 野生動物保護方案 / 179
8.3.1 基本原理 / 179
8.3.2 保護方案 / 179
8.4 動物通道設置技術 / 183
8.4.1 適用目標 / 183
8.4.2 設置目的 / 183
8.4.3 設計原則 / 183
8.4.4 設計依據 / 184
8.4.5 設計資料收集 / 185
8.4.6 設計技術參數 / 186
8.5 多年凍土區野生動物通道設置情況 / 192
8.6 多年凍土區野生動物通道利用效果分析—以青藏鐵路為例 / 194
8.6.1 動物通道利用觀測 / 194
8.6.2 觀測結果 / 194
8.6.3 通道利用效果分析 / 196
8.7 對策與建議 / 196
第9章 凍土區公路環境保護施工技術 / 199
9.1 環境污染防護施工技術 / 200
9.1.1 聲環境保護施工技術 / 200
9.1.2 大氣污染防治施工技術 / 203
9.1.3 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施工技術 / 203
9.2 水環境保護施工技術 / 204
9.2.1 鋪草皮排水溝施工技術 / 204
9.2.2 路面徑流處理施工技術 / 205
9.2.3 橋面危化品泄露應急施工技術 / 206
9.2.4 施工期水環境保護技術 / 208
9.3 生態修復與植被恢復施工技術 / 209
9.3.1 噴播技術 / 209
9.3.2 草皮移植技術 / 213
9.3.3 三維網技術 / 216
9.3.4 植生帶技術 / 219
9.3.5 植生袋技術 / 219
9.3.6 植物纖維毯技術 / 220
9.4 水土保持施工技術 / 221
9.4.1 主體工程區水土保持施工技術 / 221
9.4.2 取土場區水土保持施工技術 / 225
9.4.3 棄渣場區水土保持施工技術 / 226
9.4.4 臨時工程區水土保持施工技術 / 226
9.4.5 表土資源保護利用水土保持施工技術 / 226
9.4.6 水保措施施工組織 / 227
9.5 施工期野生動物保護措施 / 229
9.5.1 陸生生物保護措施 / 229
9.5.2 水生生物保護措施 / 230
9.5.3 施工注意事項 / 230
第10章 公路全壽命周期環境保護管理技術方法體系 / 233
10.1 公路全壽命周期環境管理技術方法體系框架 / 234
10.1.1 公路環境管理技術方法概述 / 234
10.1.2 公路全壽命周期環境管理技術方法體系 / 236
10.2 公路全壽命周期環境管理技術方法體系的構建 / 238
10.2.1 公路建設前期環境管理技術方法 / 238
10.2.2 公路建設期環境管理技術方法 / 257
10.2.3 公路建設項目運營期環境管理技術方法 / 274
10.3 公路全壽命周期環境管理各方職責與工作內容 / 285
10.3.1 建設單位環境保護工作 / 285
10.3.2 設計單位環境保護工作 / 291
10.3.3 施工單位環境保護工作 / 293
10.3.4 監理單位環境保護工作 / 309
第11章 共玉公路環境保護分析 / 321
11.1 工程概況 / 322
11.2 水環境施工效果 / 323
11.3 植被恢復施工效果 / 324
11.4 水土保持恢復效果 / 328
11.5 動物通道設置效果 / 328
11.6 環境污染防治效果 / 329
參考文獻 / 330
致 謝 / 335
多年凍土區公路建設環境保護關鍵技術 作者簡介
吳明先,工學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交通運輸部優秀科技人員,注冊土木工程師,F任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中國交建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公路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公路勘察設計協會副理事長,以及中國勘察設計協會、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協會、陜西省勘察設計協會理事。主要從事國家重點公路、隧道、市政工程的技術咨詢、科研、綜合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等工作,主持完成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工作。先后承擔或參與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綜合預防與處置集成技術開發與示范應用”“高海拔高寒地區高速公路建設技術”;榮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20 余項。授權發明專利4項,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10 余篇。
單永體,高級工程師,現任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中交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環境與景觀規劃設計院)副總經理。主要從事環境保護與景觀綠化工程設計研究工作。先后負責或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與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完成交通行業重點科研項目5 項,參與勘察設計項目20 多項; 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 項、二等獎1 項、三等獎1 項,其他獎項1 項。負責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水土保持技術規范標準制訂,作為主編人員參與行業公路環境保護設計規范修訂及公路設計文件編制辦法修訂工作。發表論文20 余篇,授權專利10 項。 吳明先,工學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交通運輸部優秀科技人員,注冊土木工程師,F任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中國交建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公路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公路勘察設計協會副理事長,以及中國勘察設計協會、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協會、陜西省勘察設計協會理事。主要從事國家重點公路、隧道、市政工程的技術咨詢、科研、綜合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等工作,主持完成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工作。先后承擔或參與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綜合預防與處置集成技術開發與示范應用”“高海拔高寒地區高速公路建設技術”;榮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20 余項。授權發明專利4項,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10 余篇。
單永體,高級工程師,現任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中交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環境與景觀規劃設計院)副總經理。主要從事環境保護與景觀綠化工程設計研究工作。先后負責或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與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完成交通行業重點科研項目5 項,參與勘察設計項目20 多項; 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 項、二等獎1 項、三等獎1 項,其他獎項1 項。負責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水土保持技術規范標準制訂,作為主編人員參與行業公路環境保護設計規范修訂及公路設計文件編制辦法修訂工作。發表論文20 余篇,授權專利10 項。
胡林,博士,工程師,現任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環境與景觀規劃設計院科研中心主任。主要從事寒區公路坡面土壤侵蝕機理與生態防控技術、青藏高原野生植物資源馴化培育及高寒高海拔區生態修復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參與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和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及省部級科研項目; 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 項。參與行業公路環境保護設計規范修訂及公路設計文件編制辦法修訂工作,作為骨干人員參編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公路工程海綿城市設施、綠色公路及水土保持技術規范標準制訂。近3 年發表論文10 余篇,其中SCI/EI 收錄3 篇,授權專利3 項,出版專著1 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史學評論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虎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