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則體系的法理基礎與立法完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47938
- 條形碼:9787520347938 ; 978-7-5203-4793-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刑法分則體系的法理基礎與立法完善 本書特色
分則是刑法的原型,刑法分則體系的完善,不僅事關刑法學科體系的完整性、立法技術的科學化、刑法適用的準確性以及刑法學習的便利性,更體現立法對公眾的價值導引。我國刑法分則正面臨觀念、內容和技術等多方面的重建。本書從刑法分則的特點入手,首先通過對各種犯罪分類標準的利弊分析,論證法益標準的相對合理性;然后以法益的主要類型、范圍及歸屬為重點,系統深入地探討犯罪分類及排序標準問題,提出構建刑法分則體系的原理、原則及規則;接著比較各主要國家的刑法分則體系,發現各自特色與共同規律;*后對中國現行刑法分則體系進行系統審視和全面梳理,找出問題,更新觀念,提出相應完善建議與具體方案。本書主要有兩大特色:一是全面系統研究,避免零敲碎打,顧此失彼;二是立法比較與多學科分析結合,拓寬視野、豐富內容、增強理論深度。
刑法分則體系的法理基礎與立法完善 內容簡介
分則是刑法的原型,刑法分則體系的完善,不僅事關刑法學科體系的完整性、立法技術的科學化、刑法適用的準確性以及刑法學習的便利性,更體現立法對公眾的價值導引。我國刑法分則正面臨觀念、內容和技術等多方面的重建。本書從刑法分則的特點入手,首先通過對各種犯罪分類標準的利弊分析,論證法益標準的相對合理性;然后以法益的主要類型、范圍及歸屬為重點,系統深入地探討犯罪分類及排序標準問題,提出構建刑法分則體系的原理、原則及規則;接著比較各主要國家的刑法分則體系,發現各自特色與共同規律;*后對中國現行刑法分則體系進行系統審視和全面梳理,找出問題,更新觀念,提出相應完善建議與具體方案。本書主要有兩大特色:一是全面系統研究,避免零敲碎打,顧此失彼;二是立法比較與多學科分析結合,拓寬視野、豐富內容、增強理論深度。
刑法分則體系的法理基礎與立法完善 目錄
導言
一 刑法分則體系的研究意義
二 國內外研究現狀
三 研究思路、主要內容及研究方法
四 理論應用價值及創新之處
**章 刑法分則的特點與分則體系的任務
**節 刑法分則的特點與任務
一 刑法的調整對象及其地位
二 刑法分則的特點
三 刑法分則的任務與功能
第二節 刑法分則體系的任務
一 犯罪分類的必要性
二 犯罪分類的標準
三 犯罪排序及其標準
第二章 犯罪分類標準的核心理論
**節 法益理論的深度考察
一 法益的確切含義及屬性
二 法益的核心內容:安全、權利、秩序
三 法益的機能
四 違法性的多元論與法秩序的統一性
第二節 犯罪客體理論的深度考察
一 犯罪客體的多義性與層次性
二 價值客體的層次:法律規范-人格體-利益
三 價值客體之實體內容辨析
第三節 法益理論與犯罪客體理論之比較
一 基礎的一致性:以法律為限定
二 核心的差異性:利益與社會關系
三 體系之別與價值分野
四 法益理論的相對合理性
第三章 法益的歸屬及其類型
**節 個人法益
一 人身權利:人格權的體系及其法律保護
二 人身權利:身份權的類型及其法律保護
三 政治權利與經濟社會權利及其刑法保護
四 財產權利及其刑法保護
第二節 社會法益
一 社會利益的概念及其范圍
二 社會法與第三法域
三 刑法關注的社會利益的主要類型
第三節 國家法益
一 關于國家的基本理論
二 國家利益的概念及范圍類型
三 國家利益與社會利益的關系
四 刑法視野中的國家利益
第四節 國際社會及全人類共同法益
一 國際社會共同法益
二 全人類共同法益
三 國際社會及全人類共同利益的刑法保護
第四章 特定領域犯罪及其立法模式
**節 經濟犯罪與經濟刑法
一 經濟犯罪侵害的法益
二 經濟刑法的范圍及其立法體系
三 經濟犯罪的觀念更新與經濟刑法的現代化
第二節 行政犯罪與行政刑法
一 “行政”的含義及行政觀念的新發展
二 行政犯罪的概念及其分類
三 行政刑法及其與經濟刑法的關系
四 行政犯罪的立法模式
第三節 軍事犯罪與軍事刑法
一 軍事犯罪的概念
二 軍事犯罪的類型
三 軍事犯罪的立法模式
四 軍事犯罪的管轄原則
第四節 國際犯罪與國際刑法
一 國際犯罪的概念及其分類
二 中國刑法中的國際犯罪
三 外國刑法中的國際犯罪
四 國際犯罪國內立法的模式
第五章 刑法分則的宏觀設計
**節 刑法分則的模式與風格
一 統一與分立
二 簡約與精細
第二節 刑法分則的基本要求
一 內容的完整性與一致性
二 表述的準確性與簡潔性
三 用語的專業性與通俗性
第三節 犯罪化的實質標準
一 社會危害性理論
二 社會危害性理論與“危害原則”
三 法益侵害與“危害原則”及社會危害性理論之比較
四 當代危害性原則的內涵擴張與功能轉型
第四節 分則體系及個罪設置原則
一 犯罪分類的層次性與分類標準的多元化
二 法益的立法表達及其方式
三 個罪設置原則與法條競合控制
四 犯罪排序標準的多元化
第六章 刑法分則的微觀設計
**節 罪名設置
一 罪名的層級與功能
二 確定罪名的原則與方式
三 罪名的結構模式
四 選擇性罪名的合理設置
第二節 罪狀與法定刑設計
一 罪狀及其基本類型
二 整體的評價要素與情節犯
三 引證罪狀與空白罪狀
四 法定刑的分類與幅度
第三節 罪刑結構與罪刑適用規則
一 罪刑結構的基本形式
二 罪刑結構的內部組成
三 罪刑適用規則
第七章 中西方刑法分則體系概況及比較
**節 中國刑法分則體系及其沿革
一 中國歷史上的刑法分則體系
二 中國當代刑法分則體系的沿革與現狀
第二節 西方國家刑法分則體系概況
一 大陸法系國家刑法分則體系概況
二 英美刑法中具體犯罪的歸類
第三節 中西方刑法分則體系簡要比較
一 基本理念比較
二 特色內容比較
三 立法技術比較
第八章 中國刑法分則體系的問題與缺陷
**節 刑法觀念問題
一 權力強制過度,權益保障不足
二 強調管理秩序,輕視目標秩序
三 主動防控不足,整體意識微弱
第二節 內容與技術缺陷
一 類罪標準不一,個罪歸類不當
二 法網不夠嚴密,立法漏洞明顯
三 個罪設置混亂,法條競合嚴重
四 體例風格不一,犯罪排序紊亂
五 罪名脫離法典,表述不夠嚴謹
六 法條不夠簡明,用語不夠規范
第九章 中國刑法分則體系的更新與完善
**節 刑法觀念的更新
一 從國權刑法到民權刑法
二 從管理秩序到目標秩序
三 從被動滯后到合理預見
第二節 內容與技術的完善
一 完善類罪劃分,調整個罪歸類
二 嚴密刑事法網,彌補立法漏洞
三 合理設置個罪,減少法條競合
四 統一體例風格,恰當排列犯罪
五 立法明示罪名,力求簡潔準確
六 規范法條結構,統一分則用語
第三節 章節設置方案
一 章節設置及個罪歸類
二 章節目錄建議稿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刑法分則體系的法理基礎與立法完善 作者簡介
余高能,1970年2月生,陜西佛坪人,德國波恩大學法學博士(Dr. iuris),西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美國Freeman Fellow、英國Dickinson Dees Fellow及德國馬普學會博士生獎學金獲得者,美國伊利諾伊大學(UIUC)及英國達勒姆大學(Durham University)訪問學者。出版中英文個人專著兩部:《比較法視野下中國反賄賂犯罪刑事立法之完善》,Towards Mor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Punishment Strategies for Bribery: A Comparative and Behavioral Study(海外出版),在美國SSCI期刊American Law and Economics Review發表論文1篇,在英國法學類學術期刊發表英文論文2篇;在國內CSSCI及其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8篇。主持司法部及陜西省社科基金項目2項。主要研究領域為比較刑法、刑事立法、賄賂犯罪、行為法和經濟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