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治官與治民:清代律例法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091226
- 條形碼:9787562091226 ; 978-7-5620-9122-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治官與治民:清代律例法研究 本書特色
治官與治民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治國理政的兩大基本方面,也是保障長治久安的社會基石。清朝通過不斷修改律例,極大完善并豐富了治官與治民的法律體系。在法律實踐中,特別強調治官之法的系統化建構,以及嚴于治官的法律適用,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即法律極為詳備與臣僚束身奉法。
《治官與治民:清代律例法研究》通過監察體系的嬗變、完贓減等例的實施與廢止等呈現治官之法的多重面向;通過教唆詞訟罪、聚眾罪等歷次修定特別是法律實踐,透視治民之法的展開及其效果。
治官與治民:清代律例法研究 內容簡介
治官與治民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治國理政的兩大基本方面,也是保障長治久安的社會基石。清朝通過不斷修改律例,極大完善并豐富了治官與治民的法律體系。在法律實踐中,特別強調治官之法的系統化建構,以及嚴于治官的法律適用,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即法律極為詳備與臣僚束身奉法。本書通過監察體系的嬗變、完贓減等例的實施與廢止等呈現治官之法的多重面向;通過教唆詞訟罪、聚眾罪等歷次修定特別是法律實踐,透視治民之法的展開及其效果。
治官與治民:清代律例法研究 目錄
清會典、則例的性質及其與律例的關系
五朝《清會典》纂修與清代行政法制
從《清會典館奏議》論《會典》的性質
巡按制度罷廢與清代地方監察的缺失
清代吏治腐敗的法律誘因——以“完贓減等”例為中心的考察
清朝以法治邊的經驗得失
清代宮廷管理法制化初探
刑部例之教唆犯罪、聚眾犯罪及旗人特權法
訟師對法秩序的沖擊與清朝嚴治訟師立法
從葉墉包訟案看訟師的活動方式及特點
一個訟師家庭的兩代上訴史
刑部郎中成“訟棍”——嘉道嚴懲“訟師”的擴張解釋
清代聚眾行為的法律控制——以訟師莊午可聚眾抗法案為核心
聚眾定例:清代法律重刑化的轉折
清代乾隆時期群體性事件的法律控制及其效果考察
因災致變:乾隆朝群體性事件高發的“災害”誘因及類型分析
新喻漕案與包世臣罷官——探究文獻背后的真相
清代旗、民法律關系的調整——以“犯罪免發遣”律為核心
論清代前期澳門民、番刑案的法律適用
戶部則例與清代民事法律
《戶部則例》與清代民事法律探源
《戶部則例》的法律適用及其他
清代律例法的價值及其他
傳統中國法的“人道”意涵——以清代“犯罪存留養親”為中心的考察
清代赦宥制度的特點
清朝對民眾的法律教育
丁日昌撫吳期間的司法變革
沈家本與滿漢“一法”
《刑案匯覽》的編撰及其價值
論傳統中國法律信仰缺失的成因
后記
治官與治民:清代律例法研究 作者簡介
林乾,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家重點學科、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典志組專家、中國法律史學會理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北京市社科基金等項目多項。著有《中國古代的權力與法律》《傳統中國的權與法》《言官與康乾政治》《康熙懲抑朋黨與清代極權政治》《雍正十三年》《曾國藩大傳》《清代衙門》等。發表專業論文60余篇。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雍正十三年》主講人,在中央電視臺《法律講堂》講述臨刑呼冤等大案。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隨園食單
- >
經典常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