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中國新聞傳媒科技發展史話孫寶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370670
- 條形碼:9787121370670 ; 978-7-121-37067-0
- 裝幀:平塑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新聞傳媒科技發展史話孫寶傳 本書特色
本書以技術為切入點,試圖回答以下問題:傳播媒介從哪里來,又將到哪里去,中間經歷了怎樣的演化進程?傳播媒介的演化和更迭如何引發新聞傳媒技術的創新和演進,我國新聞傳媒技術經歷了哪幾個發展階段,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預期?傳媒技術的進步又是如何撬動新聞媒體的變革和發展,進而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在傳播媒介和傳媒技術演進的歷史長河中,有什么帶規律性的東西或經驗可供借鑒。
中國新聞傳媒科技發展史話孫寶傳 內容簡介
本書以技術為切入點,試圖回答以下問題:傳播媒介從哪里來,又將到哪里去,中間經歷了怎樣的演化進程?傳播媒介的演化和更迭如何引發新聞傳媒技術的創新和演進,我國新聞傳媒技術經歷了哪幾個發展階段,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預期?傳媒技術的進步又是如何撬動新聞媒體的變革和發展,進而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在傳播媒介和傳媒技術演進的歷史長河中,有什么帶規律性的東西或經驗可供借鑒。
中國新聞傳媒科技發展史話孫寶傳 目錄
第1章 概論 001
1.1 用進化觀點詮釋,傳播媒介演化史 003
1.2 就理論層面探討,傳媒構成三要素 007
1.3 從宏觀視角審視,傳媒變革大背景 008
1.4 欲以史為鏡應對,新聞媒體新變局 010
一 史前傳播篇
(大約5千年以前)
第2章
從體語、口語到借助他物的
非語言傳播 014
2.1 史前有聲無言時,只靠體語傳信息 014
2.2 創人類聲音符號,開傳播革命先河 015
2.3 口語傳播唱主角,旗鼓烽燧當配角 016
2.4 說話無痕他物記,結繩符木洞穴畫 018
2.5 繩結巖畫雖原始,催生文字是先驅 019
二 文字傳播篇
(約5千年前至19世紀20年代)
第3章
漢字的產生、演變及其載體的
試錯 022
3.1 記憶有度傳承難,古代漢字應運生 022
3.2 甲骨金石竹木帛,文字載體競試錯 023
3.3 蔡倫改良造紙術,文字傳播虎添翼 025
3.4 漢字演變數千年, 流變改革倆推手 026
3.5 開篇技術傳播史,開啟人類文明史 027
第4章 古代新聞性信息及其傳播方式 028
4.1 古代尚冇新聞在,唯有新聞性信息 028
4.2 文字載體甲骨先,文字傳播始于商 029
4.3 古時通信靠郵驛,興衰長達三千年 030
4.4 廣告自古就有之,實物叫賣掛燈旗 031
4.5 紙上文字用手抄,遠地傳書信鴿飛 032
4.6 碑拓雕版泥活字,畢?N發明印刷術 033
4.7 *早官報數邸報,報紙雛形名符實 036
4.8 民間報刊尚萌芽,社會底層也傳媒 038
三 印刷傳播篇
(19世紀20年代至20世紀20年代)
第5章
西方資本主義的入侵和中國近代
報業的興起 042
5.1 從歷史背景考察,看近代報紙緣源 042
5.2 洋辦官辦到民辦,近代報業漸興起 043
5.3 書式折頁對開張,報紙版式三變臉 047
5.4 線裝本改洋裝本,雜志樣式兩換裝 049
5.5 廣告與報紙結緣,近代廣告業問世 050
第6章 稿件傳遞手段和報刊發行方式 054
6.1 稿件傳遞四件寶,送寄快馬和信鴿 054
6.2 信鴿千里傳新聞,鴻雁傳書譜新篇 054
6.3 申報館首發電訊,電通信初露頭角 055
6.4 報刊發行三大招,贈送求訂報販賣 058
第7章
印報方式的變遷和印報機具的
演進 060
7.1 報刊業成長快速,印刷術發展滯后 060
7.2 印報方式三部曲,木印石印和鉛印 061
7.3 排版設備工效低,鑄字鉛排改鑄排 066
7.4 印機動力跨五代,歷經人畜煤汽電 067
7.5 印報機具升三檔,平板滾筒輪轉機 069
7.6 成功報紙啟示錄,善其事先利其器 070
7.7 日寇侵華技倒退,報人克難造紙彈 072
第8章
圖像上報的進程和攝制技術的
進步 073
8.1 畫師繪制新聞畫,圖像初登報刊門 073
8.2 攝影技術發明時,新聞攝影誕生日 075
8.3 新聞攝影漸崛起,照相器材隨跟進 076
8.4 攝影與報刊聯姻,圖文并茂夢成真 077
8.5 石版銅版和凹版,制版連闖三重關 079
四 電磁傳播篇
(20世紀20年代至20世紀80年代初)
第9章
電報的發明與現代通訊社的
誕生 087
9.1 人類破解電磁謎,電磁媒介問世時 087
9.2 有線電報的發明,催生現代通訊社 088
9.3 打破外電的壟斷,國人自辦通訊社 089
9.4 中央社輾轉建社,電臺變遷故事多 091
9.5 新華社艱苦創業,電臺壯大路途險 093
9.6 摩爾斯碼打前站,中文電碼當后援 095
9.7 人工摩爾斯收發,改為機械化作業 096
9.8 中新社口播新聞,華文報紀錄新聞 098
第10章 各式新聞通信終端同臺競技 100
10.1 電話網搭臺競技,眾終端同臺演義 100
10.2 海爾機率先上陣,水土不服早退役 101
10.3 電傳機后來居上,外文電訊遭通吃 103
10.4 模寫機可靠易用,中文廣播全覆蓋 105
10.5 文傳機真跡通信,發稿傳稿都適用 108
10.6 圖傳機收發照片,人捎郵寄成歷史 109
10.7 中文電傳補短板,設備復雜難推廣 112
第11章 廣播電影電視的問世和加盟 114
11.1 無線電橫空出世,廣播臺應運而生 114
11.2 遭日寇侵華戰爭,中廣臺幾度遷徙 116
11.3 迎人民抗日烽火,新華臺艱苦創業 117
11.4 廣播業遭日摧殘,廣播網戰后重建 119
11.5 有線廣播遍鄉村,文化生活惠農民 120
11.6 調頻與調幅結伴,廣播迎來高保真 121
11.7 攝影演化成電影,電影記錄活史料 121
11.8 新聞電影紀錄片,伴隨國人五十載 122
11.9 掃描方式過三關,電影演進成電視 125
11.10 百姓翹首盼電視,二戰耽擱近十年 125
11.11 北京臺自主建設,臺視臺早起晚成 126
11.12 電視臺發展迅速,電視機供不應求 129
11.13 電視塔登高望遠,覆蓋面不斷擴大 130
11.14 兩度攻克技術關,黑白電視變彩電 131
11.15 共用天線始作蛹,有線電視終化蝶 132
11.16 差轉方式改微波,電視節目遠地傳 133
11.17 電視報道成新寵,通訊社涉足電視 133
11.18 廣告與廣電結盟,現代廣告業崛起 135
第12章
電磁傳播時代報紙印刷技術的
進步 138
12.1 鉛印體系已形成,印刷技術仍落后 138
12.2 從四個方面著手,促印刷技術進步 138
12.3 制版濾色改分色,印報套紅變彩印 139
12.4 仿產手動照排機,試制中文鑄排機 140
12.5 試用膠印機印報,開啟鉛膠印并用 141
12.6 與報紙膠印同行,國產膠印機起步 142
12.7 有進步更有差距,訂規劃加快發展 142
五 數字傳播篇
(20世紀80年代初至20世紀90年代末)
第13章
新聞通信的模(擬)數(字)
嬗變 144
13.1 開啟數字化時代,成就數字化傳媒 144
13.2 中央社電訊傳送,啟用計算機通信 145
13.3 新華社中文電訊,實現計算機廣播 146
13.4 中新社雙碼發稿,繁簡體同臺服務 148
13.5 老少邊區無微波,直播衛星架天橋 149
13.6 外文電訊電腦化,電傳通信退二線 150
13.7 航寄傳真和衛星,報版遠傳三連升 151
13.8 現場報道缺利器,移動通信顯身手 155
13.9 北京站前大屏幕,戶外媒體排頭兵 157
13.10 突發事件通聯難,海事衛星正當用 158
13.11 衛星報紙全球售,價格不菲難為繼 160
13.12 報話網到廣域網,內部通信漫長路 161
13.13 全球衛星廣播網,中國聲音傳全球 163
第14章
報業**次技術革命——印刷
革命 164
14.1 進口系統搞冷排,先上西文后中文 164
14.2 報紙熱排改冷排,聯合報初試牛刀 165
14.3 王選領軍攻難關,激光照排跨三代 166
14.4 經濟日報搞中試,印刷革命當先鋒 172
14.5 報業首次掀技改,印刷告別鉛與火 176
14.6 彩報照排機登場,電子分色機退位 177
14.7 少數民族信息化,起步雖晚進展快 179
14.8 方正華光齊努力,照排普及全行業 181
14.9 國產照排走出去,跨海越洋搶市場 182
14.10 計算機直接制版,節能環保成主流 183
14.11 全國照排大普及,帶動膠印大發展 185
14.12 建數字印刷中心,做數碼印刷試驗 186
14.13 應技術人員呼聲,創中國新聞技聯 187
第15章
報業第二次技術革命——采編
革命 191
15.1 科技工作者破解,漢字上電腦難題 191
15.2 媒體首個技研所,三攻簡易漢字庫 192
15.3 用手寫稿遭嘲諷,發憤圖強搞開發 192
15.4 新華社率先建成,多文種編輯系統 193
15.5 聯合報*早實現,華文無紙編輯部 195
15.6 報業再掀技革潮,采編甩掉紙與筆 196
15.7 采編系統三級跳,新聞處理一體化 198
15.8 人工校對拖后腿,同步檢校補短板 199
15.9 編采人員齊發力,突破中文輸入關 200
第16章 新聞圖片處理數字化的演進 202
16.1 新華社捷足先登,引進了電子暗房 202
16.2 中新社節儉力行,建起了圖片系統 203
16.3 分步走自主研發,全數字圖片傳真 203
16.4 建報社圖片系統,為兩翼齊飛保駕 206
16.5 攝影器材齊跟進,傳送手段同步行 206
第17章
新聞資料存儲和利用的計算
機化 210
17.1 昨日新聞今日史,報人悉心保資料 210
17.2 剪刀漿糊到縮微,資料人員苦求索 211
17.3 新華北信搞預研,人民日報先建庫 212
17.4 建大型新聞資庫,創國際聯機檢索 214
17.5 歷史報紙數碼化,歷史文化得搶救 215
17.6 眾報社競相建立,新聞資料數據庫 219
17.7 讀圖時代降臨時,媒體開建圖片庫 221
17.8 音像資料媒資化,歷經發展三階段 222
17.9 順應媒體集成化,多媒體庫成趨勢 225
17.10 貫以用戶為中心,創建用戶數據庫 226
17.11 服務方式亟待改,內容管理獲青睞 226
第18章
報業技術革命的深化——管理
革命 228
18.1 管理革命興起初,人財管理走在前 228
18.2 廣告業務成長快, 廣告系統弦上箭 228
18.3 自辦發行來勢猛,發行系統跟進急 231
18.4 由呼叫中心起步,在C R M上落腳 232
18.5 引企業資源規劃,替企業管理探路 233
18.6 建企業信息門戶,給信息孤島解圍 234
18.7 隨報紙市場變化,看報紙形態變遷 235
18.8 廣建智能化大廈,保駕信息化建設 236
第19章 廣播電影電視的數字化進程 237
19.1 廣電文稿無紙化,文稿播控自動化 237
19.2 音頻模擬變數字,廣播步入第三代 238
19.3 兩大臺率先垂范,實現廣播數字化 239
19.4 實施三步走戰略,推進電視數字化 241
19.5 有線電視數字化,數字電視進萬家 241
19.6 衛星電視數字化,衛星直播到家庭 242
19.7 地面電視數字化,電視圖像高清化 244
19.8 央視臺帶頭實施,電視制播數字化 246
19.9 村村通廣播電視,農牧民一個不落 247
19.10 1
中國新聞傳媒科技發展史話孫寶傳 作者簡介
孫寶傳、男、1939年8月出生1964.1—1965.12 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 助教、校團委副書記 1965.12—1969.8 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處 干事 1969.8—1972.8 寧夏賀蘭縣舊中宣部五七干校 學員 1972.8—2000.8 新華社 技術員、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技術部副主任、技術局局長兼音像中心主任、新華社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副秘書長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虎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