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七年級上-朝花夕拾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448103
- 條形碼:9787540448103 ; 978-7-5404-4810-3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七年級上-朝花夕拾 本書特色
教育部統編《語文》教材配套提升閱讀叢書,是專為中學生拓展課外閱讀、提升閱讀能力和思考問題能力而策劃的,采用全威版本、名家譯本,編校嚴謹、校勘精良,保證可讀性。并邀請一線名校特級、高級語文教師編寫團隊為每本書編寫導讀并為重點內容做解析,價值導向強,實用性強。 本套叢書意在讓青少年讀者形成良好的閱讀思維,激發其博涉群書的欲望。
七年級上-朝花夕拾 內容簡介
教育部統編《語文》教材配套提升閱讀叢書,是專為中學生拓展課外閱讀、提升閱讀能力和思考問題能力而策劃的,采用權威版本、名家譯本,編校嚴謹、校勘精良,保證可讀性。并邀請一線名校特級、高級語文教師編寫團隊為每本書編寫導讀并為重點內容做解析,價值導向強,實用性強。 本書為部編語文教材七年級上推薦閱讀。《朝花夕拾》包含了魯迅先生的“三個唯一”:唯一的散文集、唯一的神話傳說故事集、唯一的愛情小說。主要指1926年所作十篇回憶散文的結集《朝花夕拾》;1922—1935年創作的以遠古神話和歷史傳說為題材的短篇小說集《故事新編》;1925年創作的唯一一部反映青年男女愛情的小說《傷逝》。
七年級上-朝花夕拾 目錄
導讀
朝花夕拾
故事新編
傷逝
七年級上-朝花夕拾 節選
導讀 1.等你多時了! 等你多時了!當你翻開這本書的扉頁時,表明你有獨特的眼光和讀書品位。從現在開始,我們將以這本經典為媒介,一同開啟有別以往的閱讀之旅。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將隨著作者的筆,跟作者一起體驗別樣的人生。 2.《朝花夕拾》 不知你對閱讀現代文學經典有什么看法,我們經常和書友交流,覺得魯迅作品是不可繞過的必登高峰。如果說星光照亮了天宇,火開啟了人類文明,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魯迅的作品有同樣的意義。他的大量小說和雜文作品均為經典,而《朝花夕拾》是散文經典。創作《朝花夕拾》時,魯迅已經行進在生命的*后階段,此時他創作力驚人,不僅突破他自己建立的《吶喊》《彷徨》的創作規范,使中國現代小說在他筆下更成熟了,還進行了寓言式小說《故事新編》的試驗性寫作,更開創了別樣的從容——中國現代散文,《朝花夕拾》和《野草》都是新文學領域的散文經典之作。 3.對魯迅你了解得多嗎? 魯迅,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紹興,于1936年10月19日去世,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他可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啊!他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影響也*為廣泛。 他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研究等多個領域,都具有重大貢獻。他對“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影響重大,蜚聲世界文壇,被譽為“20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大領土的作家”。毛澤東曾高度評價他:“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4.向你介紹《朝花夕拾》的相關內容和背景 每個人都必然從少年出發,你已經跟少年時代握別了嗎? 或者正在經歷少年時代嗎?你有過什么樣的經歷呢? 《朝花夕拾》全書共10篇文章,多側面地反映了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原名《舊事重提》。為了讓你清晰地掌握作品涉及的具體時間和內容,我們給你準備了一些簡要的生活背景作為參考。 1892年,那是清朝光緒帝在位的第18個年頭,魯迅進三味書屋讀書,先生是壽鏡吾。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入獄,家道中落,全家到鄉下避難。父親周伯宜重病,為給父親治病, 魯迅常常出入于質鋪及藥店,遭人冷眼。3年后,父親去世,家境更加艱難,他從這一年開始寫日記。這才有了這本書的底本。請你注意,有心人就是從這樣的苦難生活中開始不一樣的人生的。 1897年,家族分房,分給他們的又小又差,這令年少的魯迅倍感世態炎涼。 祖父和父親都思想開明,受他們影響,在1898年5月,魯迅進入江南水師學堂學習,改名周樹人,從此進入奮發上進的讀書生涯。12月,被本家叔叔催促參加縣考,雖中榜也不再去參加府考了,繼續在南京求學。1899年,轉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礦務鐵路學堂,學開礦,在此期間,他接觸了赫胥黎的《天演論》,這對他以后的思想有一定影響,他除讀新書外,還愛騎馬運動,敢和旗人子弟騎馬競賽。1902年1月畢業,3月公費赴日本留學。4月,在弘文學院一個日語速成班學習日語。1903 年,剪掉了辮子。課余喜讀哲學與文藝之書,尤注意人性及國民性問題,這年他才22歲。 1904年,祖父去世,9月,入仙臺醫學專門學校肄業。 1906年1月,于課間觀“日俄戰爭教育片”,深受刺激,決定棄醫從文。魯迅先生雖身懸日本,卻心牽祖國命運,至此,他的思想形成。舊時讀書人的理想大多是“不做良相,就做良醫”,現在他良醫也不做了,他要用文章挽救中國人的靈魂。不過以后,他的醫學專長在他的小說、雜文、散文里經常出現,而且還有意想不到的作用和價值。 棄醫后,在6月,他就將學籍列進“東京獨逸語協會”所設的德語學校。夏秋之間,被騙回國與朱安結婚,旋即又赴日本,他不接受這樣的傳統婚姻,始終都不認可。7月,他從仙臺回到東京,專門從事文藝譯著工作,此后幾年以不同方式學習了德語、俄語。其間生活艱難,以校對書稿補貼生活。1909 年,清朝*后一個皇帝宣統登基,8月,回國,主要從事教學和翻譯工作。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應教育總長蔡元培邀請,到教育部工作。從這年起到1917年,他抄定古碑,輯錄金石碑帖,校對古籍,還研究佛教。 1918年1月,任《新青年》編委。 后來的人生主要是戰斗,他化紙筆為刀槍,同一切黑暗展開殊死搏斗。 5.關于作品的藝術價值 關于藝術你思考得多嗎? 我們覺得,日常生活中,感到了“美好”,如好看、好聽、好玩的事物或活動,往往就有“藝術”的直觀具體存在了,比如繪畫、雕塑、音樂、運動等等。而文學作品往往在形象、語言、內容、手法、思想、情感等抽象的方面體現藝術美。閱讀者就像一部3D打印機,需要把作者寫成的一個一個的文字材料打印成我們頭腦中想象出來的樣子,這可是我們讀者再創作的本事啊,這種能力叫作語言感知能力和想象力。 《朝花夕拾》以記事為主,你能在這幾個方面說說你的體會嗎?如果能分別寫出幾點來,那你就不僅是閱讀高手,而且將來說不定還能成為作家、評論家、理論家……就是想當充滿創造力的科學家,也需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啊!比如,此集寫作飽含著濃烈的抒情氣息,往往又夾以議論,融抒情、敘事和議論為一體,語言優美和諧,樸實感人;作品富有詩情畫意,又不時穿插著幽默和諷喻;塑造的人物事物形象鮮活生動,作品格調明朗,有強烈的感染力,等等。 如果你書讀得比較多,可以在語言表達、作品內容、塑造的形象、表達的思想、作者的情感、使用的技巧等幾個方面與魯迅其他的作品進行比較,也可以和魯迅同期的其他中國作家比較,與古今作家作品比較,甚至和西方作家的作品比較,如果能夠做到,那你可是我們敬佩的讀者了。 6.關于作品的思想性 對于這樣的經典,我們不要在純粹的文學性上糾結太多, 也不必深究作品的思想性。畢竟80多年時間過去了,只要你有了閱讀的原初感受,發現了你自己需要的好東西,或情感,或語言,或手法,或美景,或人物,或想法,或認識,不管在哪方面,特別是只要和你內心產生了碰撞,這就是值得的。*好能結合自己的經歷把自己獨特的認識和體驗寫下來,這既方便我們積累,又能使我們快速提升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還能很好地培養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你已經知道,魯迅少年時期就與眾不同,有從骨子里透出來的悲切。家境的破落,父親病故,給他帶來了種種困頓和人生感觸。繁華盡落,甚至遭人白眼,他對社會、對人性開始質疑、思考,這些漸漸影響他的性格和志趣。10篇作品中提及開心快樂的地方很少。《朝花夕拾》寫他的少年紛擾,寫他的現實感懷,在生命*后的“真是雖生之日,猶死之年”的狀態中,寫他充滿悲情的回憶。魯迅仍然在思考那個爛透了的社會,于是對舊勢力、舊文化進行嘲諷和抨擊! 有抱負的青年一定有夢想,你一定也有。魯迅經歷不幸, 把苦難變成了經典作品,如果我們的人生也經歷困難,我們如何面對呢?即使人生經歷不幸,也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如果此書觸動了我們的靈魂,我們應該怎樣表達出來,并產生奮發向上的人生動力呢?
七年級上-朝花夕拾 作者簡介
魯迅: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后改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1902年留學日本學醫,后棄醫從文。1918年,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①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被譽為“中國現代文學之父”。代表作有《吶喊》《彷徨》《朝花夕拾》《華蓋集》《南腔北調集》等。在翻譯外國文學和整理中國古籍方面也成就卓著。
- >
山海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推拿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