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近代以來日本的中國觀:1945-1972:第五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081551
- 條形碼:9787214081551 ; 978-7-214-08155-1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近代以來日本的中國觀:1945-1972:第五卷 本書特色
在中日兩國無邦交的敵對狀態時期(1945—1972年),按照日本的政權更迭,其中國觀的演進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戰后初期至1950年代末,中日關系敵對態勢逐漸形成并走向惡化;1960年代,民間往來和經貿關系有所發展;1970年代初期,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對華政策開始從敵對走向正視。本卷論述了日本各屆政府的對華政策及其形成的來龍去脈,并對幾個主要政府首腦及“知華派”各界人物的中國觀做了專題論述。“臺灣問題”是這一時期中日政治關系中的*癥結所在,也是本書的重點議題。日本各在野黨在中日關系方面,發揮了制約自民黨政權對華政策以及促進、中介、調和等作用,為中日關系正常化做了大量工作,功不可沒。中日兩國國內政治局勢的千變萬化也是影響日本對華認識的重要因素。
近代以來日本的中國觀:1945-1972:第五卷 內容簡介
在中日兩國無邦交的敵對狀態時期(1945—1972年),按照日本的政權更迭,其中國觀的演進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戰后初期至1950年代末,中日關系敵對態勢逐漸形成并走向惡化;1960年代,民間往來和經貿關系有所發展;1970年代初期,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對華政策開始從敵對走向正視。 本卷論述了日本各屆政府的對華政策及其形成的來龍去脈,并對幾個主要政府首腦及“知華派”各界人物的中國觀做了專題論述。“臺灣問題”是這一時期中日政治關系中的癥結所在,也是本書的重點議題。日本各在野黨在中日關系方面,發揮了制約自民黨政權對華政策以及促進、中介、調和等作用,為中日關系正常化做了大量工作,功不可沒。中日兩國國內政治局勢的千變萬化也是影響日本對華認識的重要因素。
近代以來日本的中國觀:1945-1972:第五卷 目錄
**章戰后初期日本的對華認識與行動選擇
一戰后初期的中日關系
1. 戰后初期日本人的對華認識
2. 日本僑俘遣返問題
3. 中國人民解放軍收編日本兵
二吉田內閣的對華政策與吉田茂的中國觀
1. 舊金山對日媾和與“吉田書簡”
2. 吉田內閣的對華認識與“日臺條約”的簽訂
3. 吉田茂的中國觀
三戰后初期的中日民間交流
1. 日本民間經貿團體
2. 中日民間經濟往來
3. 內山完造與“日中友好協會”
第二章敵對態勢的形成與升級
一鳩山內閣時期的對華政策
1. 1950年代的中國
2. 鳩山內閣的對華政策與行動
3. 村田省藏訪華與第三次中日民間貿易協定
二岸信介內閣的反華態勢
1. 岸信介內閣與第四次中日民間貿易協定
2. 中日關系急劇惡化
3. 中日之間的“原則”之爭
三日本自民黨知華派代表人物的中國觀
1. 石橋湛山的對華認識
2. 松村謙三與中國
3. 高碕達之助與中日貿易
第三章在野黨與民間人士的對華認識
一日本革新政黨的對華認識
1. 日本社會黨的對華政策
2. 日本共產黨及其對華關系
二日本社會各界的中國觀
1. 日本國民及媒體的中國認識
2. 日本學界的對華認識
3. 竹內好與竹內實的中國觀
4. 日本右翼勢力的對華動向
第四章1960年代日本政府的對華認識與對策
一池田勇人的對華觀
1. “對華自主論”的真相
2. “推動中日貿易論”的界限
3. “一個中國論”的幌子
二佐藤政府的對華認識與行動選擇
1. 積極的“政經不可分論”
2. 消極的“慎重對應論”
3. 倒退的“和平共存論”
4. 片面的“中日復交論”
第五章民間外交時代經濟界的對華認識與行動
一中日復交前的日本經濟界
1. 友好貿易下的日本經濟界
2. LT(MT)貿易下的日本經濟界
3. 貿易四原則與日本經濟界
二經濟界代表人物的對華認識
1. 大原總一郎的贖罪歷史觀
2. 稻山嘉寬的貿易和平論
3. 岡崎嘉平太的亞洲睦鄰論
三經濟界對中日關系的作用與影響
1. 經貿關系的發展
2. 政治關系的先導
3. 國民的相互理解與認知
第六章田中內閣與中日關系正常化
一“中美接近”與對華復交論
1. 對“中美接近”的認識
2. 政黨及各界的對華復交論
二復交談判的準備
1. 中日復交的目的
2. 復交談判的國際準備
3. 復交談判的國內準備
三復交談判的過程
1. 在野黨“補充外交”與中方草案的形成
2. 中方草案的研究與日方草案的討論
3. 談判中的分歧與爭論
四中日復交的評價
1. 中日復交的意義
2. 日本對中日復交的認識 顯示部分信息
近代以來日本的中國觀:1945-1972:第五卷 作者簡介
王振鎖:1966年于北京大學東語系畢業。現在任職于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世界近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日本歷史學會常務理事兼日本戰后歷史分會會長、中華日本學會理事。研究方向戰后日本史、日本政治史。主要著作:《日本農業現代化的途徑》、《日本戰后50年》、《自民黨的興衰——日本金權政治研究》、《日本史》(合著)、《亞太區域經濟合作:中國于日本》(主編)等。譯著多部。 喬林生:現任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副教授。曾任日本名古屋大學、國學院大學客座研究員。1998—2000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學、東京大學留學。2004年畢業于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獲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日本外交(中日關系)、日本政治制度、東亞國際關系。
- >
唐代進士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