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山右碑目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717976
- 條形碼:9787545717976 ; 978-7-5457-1797-6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山右碑目 內容簡介
清代尚實學,興考據之風,至乾嘉時期鼎盛,為中國傳統學術集大成時期。晚清時期,承乾嘉遺風,金石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大師、名著層出不窮。這一時期,山西作為傳統的文化資源富集地,亦為學界所重,陸續刊行了夏寶晉《山右金石錄》、魯燮光《山右訪碑記》、楊篤《山右金石記》、胡聘之《山右石刻叢編》等一大批山西金石文獻圖書。 辛亥鼎革,民國時期的學風較于晚清為之一變,西風東漸,尚調查研究之風,于金石研究領域尚田野調查、實地踏勘,形成了一批頗具現代意義的科學研究成果。《山右碑目》正是這一時期產生的山西石刻資源調查成果。《山右碑目》原稿分冀甯道屬碑目、雁門道屬碑目、河東道屬碑目三部分。三部分各自獨立成冊,各冊分別以“冀甯道屬碑目”“雁門道屬碑目”“河東道屬碑目”名篇。各冊體量不大,故并為一書出版,又因各冊卷頭皆標有“山右碑目”,故以“山右碑目”名之。“冀甯道”為民國時期山西省會所在,故首列“冀甯道屬碑目”,之后由北而南,分列“雁門道屬碑目”“河東道屬碑目”。 三冊碑目之下皆不分卷,每條碑目下簡列其碑所在地、年代,纂書者姓名等信息。《冀甯道屬碑目》收錄陽曲、太原、榆次、太谷、祁縣、徐溝、交城、文水、岢嵐、嵐縣、興縣、汾陽、平逼、介休、孝義、臨縣、石樓、離石、中陽、平定、壽陽、盂縣、昔陽、遼縣、榆社、和順、潞城、黎城、長治、長子、襄垣、屯留、壺關、晉城、高平、陵川、陽城、沁水、沁縣、沁源、武鄉等地碑目。《雁門道屬碑目》收錄大同、渾源、廣靈、靈邱、天鎮、陽高、應縣、山陰、懷仁、代縣、五臺、繁峙、崞縣、忻縣、定襄、靜樂、右玉、左云、朔縣、平魯、甯武、五寨、神池、偏關、保德、河曲等地碑目。《河東道屬碑目》收錄臨汾、曲沃、洪洞、鄉甯、安澤、浮山、翼城、汾城、襄陵、吉縣、解縣、安邑、夏縣、芮城、平陸、新絳、絳縣、垣曲、聞喜、稷山、河津、永濟、猗氏、臨晉、虞鄉、萬泉、榮河、霍縣、靈石、趙城、汾西、隰縣、永和、蒲縣、大甯等地碑目。 該書纂者不詳,具體成書時間亦不詳。清代山西省設冀甯道、雁平道、河東道、歸綏道四道,民國元年(一九二一)原歸綏道所屬地區脫離山西建為綏遠省,民國三年(一九一四)五月山西分設冀甯道、雁門道、河東道,民國十九年(一九三〇)廢道。觀此書形制,成書似應在一九一四年到一九三〇年之間。 該書為民國時期朱絲欄稿本,每頁八行,行約二十字,卷端鈐“北京圖書館藏”朱文印,未刊行,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二〇一八年,三晉出版社以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民國時期稿本為底本,影印出版《山右碑目》一書,收入《山西文華》叢書,使這部稀見的山西金石文獻得以呈現于世。在以科學影印出版的方式保留原刊本珍貴歷史文獻資料的同時,使稀見史料化身千百,繼絕存真,傳本揚學,允為善舉。
山右碑目 目錄
出版前言
冀甯道屬碑目
雁門道屬碑目
河東道屬碑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
- >
姑媽的寶刀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