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燒傷學臨床新視野-燒傷休克.感染.營養.修復與整復-(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425380
- 條形碼:9787302425380 ; 978-7-302-42538-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燒傷學臨床新視野-燒傷休克.感染.營養.修復與整復-(第2版) 本書特色
《燒傷學臨床新視野-燒傷休克、感染、營養、修復與整復(第2版)》由我國著名燒傷外科專家盛志勇院士領銜主編。本專著重點突出,圍繞燒傷臨床醫生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燒傷休克、感染、創面修復、營養代謝和后期整形與康復,進行專題論述。新版增加了燒傷預防知識、膿毒癥、燒傷休克病理生理、修復外科、嚴重大面積燒傷患者心理和功能康復等方面的新知識。 全書文字流暢,圖文并茂,是一部理論與實踐并重,燒傷學經典知識與進展相結合的專著,對全國燒傷科醫生臨床工作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可作為燒傷科、骨科、康復理療科臨床醫師的參考書。
燒傷學臨床新視野-燒傷休克.感染.營養.修復與整復-(第2版) 內容簡介
《燒傷學臨床新視野-燒傷休克、感染、營養、修復與整復(第2版)》,主要對燒傷學中*為重要的休克、感染、創面修復、營養代謝、整形和康復幾大方面內容進行重點論述。既匯集了解放軍總醫院 304臨床部專家們多年的臨床經驗,也反映了國內外燒傷學*研究成果。參加編寫人員皆為本院專家教授,他們都是在該領域辛勤耕耘多年、頗有建樹的專家
燒傷學臨床新視野-燒傷休克.感染.營養.修復與整復-(第2版) 目錄
一、燒傷外科的建立與發展 1
二、休克期復蘇 3
三、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在燒傷早期臟器損害中的作用 5
四、腸道細菌和內毒素移位 5
五、燒傷感染 6
六、創面修復 7
七、營養支持 8
八、電燒傷 9
九、吸入性損傷 9
十、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10
參考文獻 10
第2章燒傷后病理生理變化與血流動力學監測 13
第 1節微循環變化及水腫形成機制 13
一、引起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的體液因素 13
二、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局部機制 14
三、燒傷后水腫形成 15
第 2節燒傷后水、電解質紊亂 16
一、脫水 16
二、水過多 17
三、電解質平衡紊亂 19
第 3節燒傷后心泵功能的變化和血流動力學監測 22
一、血漿容量的變化 22
二、心排血量和外周阻力的變化 23
三、心肌收縮性的變化 23
四、燒傷后血流動力學監測 23
參考文獻 32
第3章燒傷休克 34
第 1節 休克期復蘇——五十余年回顧與展望 34
一、休克期復蘇的主要成就 34
二、休克期該怎樣補液 36
三、休克期復蘇展望 37
第 2節燒傷休克期處理的新認識 38
一、休克期為什么要輸液 38
二、對平穩度過休克期的理解 43
三、休克期輸液怎樣輸 43
四、休克期輸液輸什么 47
五、休克期復蘇的輔助治療 49
第 3節大面積燒傷休克期切痂植皮 52
一、深度燒傷創面的危害性 52
二、切痂時機的選擇 52
三、休克期切痂植皮的必要性 53
四、休克期切痂的可行性 53
五、休克期切痂防治膿毒癥 54
六、選擇休克期切痂時機的臨床指標 64
第 4節燒傷休克延遲復蘇 65
一、延遲性休克的危害及其損傷機制 65
二、延遲性休克的治療 66
第 5節燒傷休克期心臟變化的機制與防治 68
一、燒傷早期心肌損害和心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變化 68
二、燒傷早期心肌損害的機制 72
三、內源性保護機制減輕燒傷早期心肌損害的作用 79
四、燒傷早期心臟損害的防治 80
五、基于心臟損害的燒傷休克復蘇方案 82
第 6節困難條件下的燒傷休克非常規救治 86
一、燒傷休克非常規救治的概念 86
二、燒傷休克口服或經胃腸道補液 86
三、骨髓腔輸液 88
四、生命維持和細胞保護藥物 89
目 錄
IX
五、中藥和針刺 90
參考文獻 91
第 4章燒(創)傷后胃腸缺血 -再灌注損傷 95
一、燒(創)傷后胃腸缺血 -再灌注損傷的概念 95
二、燒(創)傷后胃腸缺血 -再灌注損傷對機體的損害 95
三、燒(創)傷后胃腸缺血 -再灌注損傷的臨床表現及診斷要點 96
四、燒(創)傷后胃腸缺血 -再灌注損傷的發病機制 98
五、燒(創)傷后胃腸缺血 -再灌注損傷的防治 99
參考文獻 103
第5章燒傷感染 106
第 1節燒傷感染的病原菌 106
一、革蘭陰性桿菌感染 106
二、革蘭陽性球菌感染 108
第 2節燒傷感染的途徑 109
一、燒傷創面感染 109
二、吸入性損傷繼發肺部感染 110
三、靜脈導管感染 110
四、尿路感染 111
五、燒傷腸源性感染 111
第 3節創面膿毒癥 114
一、概念 114
二、創面膿毒癥的防治 114
第 4節燒傷真菌感染 117
一、念珠菌感染 117
二、曲霉菌、毛霉菌類感染 119
第 5節燒傷毒素 120
一、概論 120
二、實驗研究提示可能有燒傷毒素 121
三、燒傷毒素的分離提煉 121
四、燒傷毒素的理化屬性 122
五、燒傷毒素的毒性作用 123
第 6節燒傷感染的防治和戰略思考 124
一、基本認識 124
二、有指征用藥 129
三、全身性抗生素防治 131
參考文獻 132
第 6章燒傷內 /外毒素血癥 135
第 1節細菌內毒素血癥 135
一、內毒素的結構特點及生物學活性 135
二、燒傷后內毒素血癥及其來源 136
三、內毒素增敏效應在膿毒癥發病中的作用 138
四、內毒素血癥的臨床意義 143
五、內毒素血癥的防治 146
第 2節細菌外毒素血癥 149
一、外毒素的基本概念與結構特征 150
二、銅綠假單胞菌外毒素 A 151
三、葡萄球菌外毒素 152
參考文獻 162
第 7章燒傷膿毒癥發生機制與防治 165
第 1節相關概念與定義的演變 166
一、歷史回顧 166
二、基本概念及定義更新 166
三、臨床意義 170
第 2節膿毒癥發生機制 170
第 3節膿毒癥診斷新標準及分階段診斷系統 177
第 4節嚴重膿毒癥和膿毒性休克治療指南及評價 180
一、國際嚴重膿毒癥和膿毒性休克治療指南 180
二、對膿毒癥治療指南的解析及評價 186
第 5節燒傷膿毒癥綜合防治策略 190
參考文獻 191
第 8章燒傷感染常見病原菌及其變遷 194
一、燒傷感染的特殊性以及導致燒傷感染病原菌變遷的相關因素 194
二、國外文獻報道燒傷感染病原菌的變遷 195
三、國內文獻報道燒傷感染病原菌的變遷 195
四、燒傷創面愈合前病原菌的更替 199
五、病原菌的耐藥機制 200
六、燒傷感染病原菌變遷給我們的啟示 203
目 錄
XI
七、微生物檢測技術的進展及其對燒傷感染病原學診斷的影響 204
參考文獻 205
第 9章燒傷感染的抗菌藥物防治 208
第 1節燒傷感染的重要性和臨床診斷 208
一、基本認識 208
二、相關問題 209
第 2節防治原則和策略 212
一、重要性 212
二、歷史回顧 212
三、戰略問題 213
四、感染預防 214
五、戰略轉移 215
六、戰略思想 216
第 3節手術治療 217
一、手術目的 217
二、深度創面清除手術 217
三、植皮手術 219
四、手術時機 221
五、圍術期治療 222
第 4節抗菌治療中值得重視的問題 223
一、有指征用藥 223
二、外用抗菌藥物 224
三、全身性抗生素防治 231
第 5節合理應用抗生素的問題 235
一、背景 235
二、基本原則 236
三、臨床用藥 242
四、常見病原菌抗生素防治原則和策略 247
五、臨床觀點 249
六、常用抗生素 249
參考文獻 253
第 10章嚴重燒傷和膿毒癥的代謝紊亂:機制和防治的研究 254
第1節引言 254
第 2節燒傷和膿毒癥代謝的特點 255
第 3節燒傷和膿毒癥代謝紊亂機制初探 260
一、骨骼肌“有氧糖酵解” 260
二、嚴重燒傷、膿毒癥骨骼肌蛋白分解代謝的機制及意義 264
第 4節燒傷和膿毒癥代謝紊亂防治措施探討 268
參考文獻 269
第 11章燒傷營養 271
第 1節營養支持療法的意義 271
一、營養支持療法的必要性 271
二、營養支持療法的內容 271
三、營養支持療法的合理應用 272
第 2節 燒傷患者的營養需要量 272
一、熱能需要量 273
二、蛋白質需要量 275
三、不同程度燒傷患者每日所需基本營養物質 276
四、無機鹽需要量 277
五、微量元素需要量 277
六、維生素需要量 277
第 3節營養補充途徑 278
一、胃腸內營養為主 278
二、胃腸外營養 280
第 4節燒傷營養評價 287
第 5節燒傷營養近年來的一些問題 291
一、營養狀況評定 291
二、燒傷熱能需量 293
三、早期腸道喂養降低燒傷高代謝 295
四、依賴 ATP-泛素系統是燒傷后蛋白質降解的主要途徑 300
五、谷氨酰胺促進燒傷后腸道復蘇 302
六、胰島素 302
七、亞麻酸與亞油酸 303
八、三葉肽與腸內營養 312
參考文獻 314
第 12章微量元素與燒傷 316
第 1節幾種微量元素在體內的含量及主要功能 316
一、鋅 316
二、銅 318
目 錄
XIII
三、鐵 319
四、硒 320
第 2節燒傷后微量元素的變化規律 320
第 3節燒傷后補鋅的實驗性研究 325
第 4節燒傷微量元素研究進展 328
參考文獻 329
第 13章創傷愈合與組織修復 331
第 1節對創傷修復的現代認識和新的發展方向 331
第 2節有關創傷修復與組織再生領域的基本概念 337
第 3節創傷愈合的基本病理生理過程 340
第 4節創傷愈合的基本類型 341
第 5節影響創傷愈合的主要因素 342
—、全身因素 342
二、局部因素 344
第 6節幾種重要生長因子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對創傷修復的作用 346
一、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PDGF) 346
二、表皮細胞生長因子(EGF) 347
三、轉化生長因子 β(TGF-β) 350
四、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 351
五、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 355
第 7節加速創傷愈合的幾種新措施 358
—、新型敷料與創傷愈合 358
二、外用生長因子促進創面愈合 358
三、酶學清創與創面愈合 359
第 8節現代高新技術與創傷修復 361
一、組織工程技術 361
二、克隆技術與治療性克隆技術 362
三、基因組計劃、基因工程與基因治療技術 363
四、生物芯片技術 365
五、納米技術 366
六、干細胞技術 366
第 9節創傷修復與組織再生領域中其他應當關注的問題 371
—、神經與創面愈合 371
二、激素與創面愈合 373
三、信號轉導與創面愈合 374
四、基因與創面愈合 376
五、脂肪與創面愈合 385
參考文獻 387
第 14章燒傷創面修復 391
第 1節燒傷創面早期處理 391
一、現場與院前處理 391
二、入院后早期處理 391
第 2節深度燒傷焦痂切開減張 398
一、焦痂減張的必要性 398
二、焦痂切開減張的時機 399
三、焦痂切開減張的方法 399
第 3節控制燒傷創面感染的手術策略與手段 400
一、創面處理的發展歷程 400
二、手術是調控深度創面感染的*佳選擇 401
第 4節大面積燒傷供皮區的選擇 402
一、頭皮 402
二、四肢、軀干、臀部、陰囊 403
三、足底 403
四、異體供皮 404
第 5節創面覆蓋物 404
一、生物性覆蓋物 404
二、非生物性覆蓋物 405
三、以脫細胞異體或異種真皮基質作為修復材料 405
第 6節 常見慢性難愈性創面的診治 406
一、壓瘡 406
二、糖尿病足病 408
三、下肢靜脈性潰瘍 409
四、放射性潰瘍 411
五、竇道與瘺管 412
第 7節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燒(創)傷創面 413
一、治療范圍 413
二、基本原理及優勢 413
三、技術要點、注意事項及病例介紹 414
參考文獻 416
第 15章燒傷毀損性創面的修復與重建 418
一、毀損性創面的特點 418
目 錄
XV
二、毀損性創面修復的原則 418
三、毀損性創面修復的方法 419
四、輔助檢查手段在電燒傷后壞死組織范圍及血管損傷程度判斷中的應用 421
五、典型病例 421
參考文獻 425
第 16章燒傷植皮和皮膚儲存 427
第 1節皮膚的結構和功能生理概述 427
一、皮膚的結構 427
二、皮膚的生理功能 429
第 2節燒傷植皮術 437
一、植皮的意義 437
二、移植皮片的種類 437
三、植皮術的注意事項 441
第 3節皮膚儲存 443
一、皮膚儲存的意義 443
二、皮膚結構的特點與皮膚儲存的關系 444
三、皮膚的采集 444
四、不同溫度儲存皮膚 445
五、幾種皮膚儲存方法的優缺點比較 451
六、皮膚低溫儲存后抗原性的變化 451
第 4節皮膚活力的鑒定方法 452
一、概述 452
二、琥珀酸脫氫酶測定法 453
三、臺盼藍染色法 453
四、放射性核素標記摻入檢測法 454
五、皮膚氧耗量測定法 454
六、有關氧耗量測量法的有關問題 455
七、皮塊培養法 455
八、皮片生物移植法 456
九、四氮唑鹽(WST-1)法 456
十、SYTO/EB雙重染色法 457
參考文獻 458
第 17章氧自由基與燒傷 461
第 1節燒傷后氧自由基的產生、危害及防治 461
一、氧自由基簡介 461
二、燒(創)傷及感染時氧自由基產生 462
三、氧自由基對機體的影響 462
四、氧自由基損傷的防治 467
第 2節燒傷及整形領域中氧自由基研究的進展 469
一、概述 469
二、燒傷早期氧自由基的變化 470
三、燒傷后 MSOF的發生與氧自由基的關系 480
四、氧自由基是手術中應用止血帶后引起貧血的原因之一 481
五、氧自由基在皮膚儲存過程中起到不良作用 481
六、氧自由基與瘢痕增生 482
七、皮瓣形成術和皮膚擴張術中氧自由基的作用 483
八、眼(角膜、前房、晶體)堿燒傷中氧自由基的作用 487
九、其他 487
十、小結 487
參考文獻 488
第 18章燒傷康復 494
第 1節燒傷康復的意義 494
一、燒傷后功能康復的意義 495
二、燒傷康復的內容 496
三、康復治療的落實需調動五方面的積極性 497
第 2節燒傷康復的綜合療法 499
一、加壓療法 501
二、硅凝膠療法 503
三、超聲波療法 504
四、石蠟療法 505
五、冷凍療法 507
六、直流電療法 509
七、激光、離子束治療 510
八、光動力療法 510
九、紫外線光療 511
十、遠紅外線治療 514
十一、放射療法 515
十二、運動療法 515
十三、其他康復綜合治療方法 518
第 3節燒傷系統性康復治療進展 522
參考文獻 524
目 錄
XVII
第 19章燒傷后瘢痕和瘢痕疙瘩 527
第 1節瘢痕形成的機制及影響因素 527
一、瘢痕的形成機制 527
二、影響瘢痕形成的因素 529
第 2節瘢痕的分類及臨床表現 530
第 3節瘢痕治療 532
一、手術治療 532
二、非手術治療 532
第 4節胎兒無瘢痕愈合機制研究進展及其前景 534
一、胎兒無瘢痕愈合的主要特征 534
二、胎兒無瘢痕愈合機制的研究進展 534
三、胎兒無瘢痕愈合機制研究的前景 536
參考文獻 537
第 20章皮膚軟組織擴張技術在燒傷處理中的應用 538
第1節概述 538
第2節擴張器的類型、結構與原理 539
第 3節皮膚軟組織擴張術的應用范圍 540
第 4節基本手術操作方法與注意事項 541
一、擴張器的選擇與準備 541
二、擴張器植入術(一期手術) 542
三、注液擴張 544
四、擴張器取出和擴張后皮瓣轉移術(二期手術) 544
第 5節常見皮膚軟組織擴張術的臨床應用 546
一、皮膚擴張術在頭部的應用 546
二、皮膚擴張術在面頸區的應用 547
三、皮膚擴張術在肢體的應用 548
四、皮膚擴張術在軀干部的應用 549
五、供皮區與供瓣區擴張術 550
第 6節并發癥及其防治 550
參考文獻 553
第 21章燒傷瘢痕整形 555
第 1節燒傷瘢痕及其整形特點與原則 555
一、燒傷瘢痕概述 555
二、燒傷瘢痕整形特點與原則 557
第 2節頭面頸區瘢痕畸形的整復 559
一、瘢痕性缺發與顱骨缺損的修復 559
二、眼周瘢痕畸形的修復 562
三、口周瘢痕畸形的修復 564
四、鼻部瘢痕畸形與缺損的修復 566
五、外耳瘢痕畸形與缺損的修復 575
六、頸區瘢痕畸形的修復 582
第 3節上肢瘢痕畸形與組織缺損的修復 585
一、腋部瘢痕攣縮的修復 585
二、肘部瘢痕畸形的修復 587
三、手部瘢痕與缺損畸形的修復 588
四、腕部電燒傷手畸形的系統治療 596
第 4節下肢瘢痕畸形的修復 599
一、腹股溝區及臀區瘢痕攣縮的修復 599
二、腘窩、膝關節部位瘢痕攣縮畸形的修復 600
三、足踝部瘢痕畸形的修復 601
第 5節軀干與會陰部瘢痕畸形的修復 603
一、軀干瘢痕畸形的修復 603
二、會陰部瘢痕攣縮畸形的修復 605
第 6節廣泛瘢痕畸形修復的有關問題 610
一、面臨的問題 610
二、與治療有關的幾個問題 610
參考文獻 614
第 22章兒童燒傷的預防,中國臺灣地區的實踐和經驗 615
一、遠離燙傷,從家做起 616
二、陽光基金會燒傷預防宣傳 617
第 23章成批燒傷的救治 621
第1節概述 621
一、成批燒傷概念的解析 621
二、成批燒傷的發生原因 622
三、成批燒傷的特點 623
第 2節成批燒傷的醫療救援 624
一、成批燒傷醫療救援的組織 624
二、醫療救援力量的構成 625
目 錄
XIX
三、院前救治 626
四、院內救治 628
第 3節成批燒傷的救治組織實施預案 631
一、《預案》編制的必要性 631
二、《預案》實施程序及要點 633
三、《預案》制定的幾點建議 635
第 4節損傷控制在成批燒傷的救治中的應用 635
一、損傷控制理念 635
二、損傷控制理念的延伸和在燒傷外科的發展 636
三、成批燒傷的損傷控制性復蘇 637
四、成批燒傷圍術期的損傷控制 638
五、成批燒傷感染防治的損傷控制 642
參考文獻 643
第24章粉塵爆炸燒傷的診治 645
一、特點 645
二、救治原則 646
三、創面處理 647
四、吸入性損傷 648
參考文獻 649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與地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