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源-大國博弈之殤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226270
- 條形碼:9787514226270 ; 978-7-5142-2627-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源-大國博弈之殤 本書特色
這會是一場具有空前規模和空前劇烈的世界戰爭。那時會有800萬到1000萬的士兵彼此殘殺,同時把整個歐洲都吃得干干凈凈,比任何時候的蝗蟲群還要吃得厲害。——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世界有史以來的*災難之一是如何發生的? 為了解答這一問題,美國歷史學者悉德尼·布拉德肖·費伊用英、法、德、奧、俄、意、塞爾維亞等國的官方檔案和出版物,當時大使與國內往來的電報、信件,各國領導人的傳記、回憶錄和文章,各國報紙的文章,重新審視以往與*次世界大戰責任相關的種種觀點,試圖還原這場浩劫的“遠因”與“近因”。 從“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對立軍事集團的產生到各大國之間的妥協與摩擦,從迷霧重重、“意外”的薩拉熱窩槍聲,到*后時刻爭分奪秒的電報斡旋,主事者并非都是顢頇好事之徒,從當事人的角度看每一步行動也都有其根據,但歷史仍在一個個“偶然”的事件中走向不可收拾的地步,即使在那時,決策者們已經意識到自己負擔的責任有多重,但現實仍遠遠超出其想象。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源-大國博弈之殤 內容簡介
☆ 恢弘的舞臺,動人的細節,改變世人對*次世界大戰的認識 ☆ 從普法戰爭到*次世界大戰,歐洲戰略格局的形成與轉變 ☆ 經濟利益、新仇舊恨和“國家的尊嚴”,大國博弈失敗的偶然與必然 了解今日之世界,需要從*次世界大戰開始。 當時的歐洲各大國:英國、法國、俄國、德國、奧地利、意大利,無一想要一場歐洲乃至世界大戰。在大戰爆發之前,英國和德國的關系正日趨緩和,正要簽訂條約解決雙方長久以來的經濟利益沖突;塞爾維亞和奧匈帝國邊境兩側的軍隊都復員了;德皇“威利” 和沙皇“尼克”之間的書信往來多次阻止潛在的戰爭威脅;德國對不安分的盟友奧匈帝國似乎有著強大的控制力,足以阻止它滑向戰爭…… 然而,戰爭來了,沒有一個國家的領導者可以說自己是完全無辜的。 本書作者希望從當事人本人的觀點,而不是從他們的擁護者或敵對者的觀點,來解釋他們的行為,由此而達到一種無偏見的論斷,至于能做到什么地步,則須由讀者來判斷。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源-大國博弈之殤 目錄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源-大國博弈之殤 作者簡介
悉德尼·布拉德肖·費伊(Sidney Bradshaw Fay,1876—1967),美國歷史學家。作者曾在哈佛大學、巴黎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在達特茅斯學院和史密斯學院任教。本書被認為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領域不可忽略的經典之作,作者因此獲得美國歷史學會頒發給業內資深學者的喬治•路易斯•比爾獎(The George Louis Beer Prize),這也是美國最負盛名的歷史獎項之一。他的研究領域還包括德國歷史,著有《16世紀的霍亨索倫家族及其統治》、《勃蘭登堡—普魯士的崛起》。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唐代進士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