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醫路潛行:大醫院小醫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774965
- 條形碼:9787542774965 ; 978-7-5427-749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醫路潛行:大醫院小醫生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本從醫學生到主治醫生的自我成長過程和對醫療的社會屬性的自我觀察、自我思考、自我反思隨筆集。整部書以獨特的視角、清晰的脈絡和樸實的文風,對醫生目前職業狀態以及醫患關系的描述,并對向往醫生這個職業的廣大學生答疑解惑。
醫路潛行:大醫院小醫生 內容簡介
"“種一棵樹很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本書的成書過程,猶如一棵樹苗的成長,見證了作者從“菜鳥醫生”成長為主治醫師的酸甜苦辣。 書中許多文章,有的撰寫于手術室一夜忙碌值班后,有的撰寫于重癥病人的搶救之后。有的稍顯輕松,比如給醫學生上完課,剛參加完一場考試或答辯;有的則十分嚴肅,比如涉及生存死亡的醫療決定。本書還收錄了部分書評,以及一些給麻醉小伙伴們提供的從業“雞湯”。對于醫學生和非醫學專業人員了解和熟悉醫療體制是一部的好作品。 "
醫路潛行:大醫院小醫生 目錄
住院醫師,24小時On Call
想做醫生?你得先會考試
想做醫生?你還得多考幾次試
我不是超人
重壓讓你發揮失常
重復性勞動
鼓勵或責備
醫生的愛情
如何給學生上課
開春上課記
Sorry Works?
感謝恐慌
讓效率加倍的“壞”方法
我的精神導師,是個大怪物
二 病床觀察
請讓我相信他會好起來
“二進宮”后的生死迷局
健康,沒那么簡單
艱難的醫療決定
生死路口的窮與富
醫患溝通
你有健康商數嗎
三 麻醉筆記
血液對手術如此重要
麻醉值班那些事兒
小朋友,我有辦法讓你不哭不鬧
美國的醫生節,為何紀念的是麻醉醫生
你也是二道販子
如何精進麻醉英語
紀念我們的麻醉兄弟——岳琦醫生
四 醫院內外
醫生,方便留一個電話嗎
醫生需要打領帶嗎
七月的醫院*危險
血荒的背后
醫生要開會
對疾病的恐懼
來自朋友圈的罪證
你的醫生在哪里
當醫生需要戒煙的時候
醫生的白大褂是怎么穿上身的
醫院里的數字禁忌
五 東寫西讀
《泰坦尼克號》里的醫療安全啟示
令人稱奇的“心外傳奇”
清單:為什么在醫院里有用
是否該將命運交由醫學、技術和陌生人來掌握
醫者兩難誰人知
妙手仁心何處來
在醫院,人多力量大?
菜鳥醫生,如何通過模仿在醫院生存
如何做一名聰明的患者
你的時間去哪了
六 你問我答
高考結束了,我該填報醫學院嗎
我該堅持醫學考研的道路嗎
如何才能學好解剖學
如何才能讓同事認可我
如何提升我的臨床能力水平
你為什么不敢提問題
大學五年了,是時候談談了
后記
醫路潛行:大醫院小醫生 節選
《醫路潛行:大醫院 小醫生》: 讓我們看一下這樣一個病例:一位年逾八十的老先生,有冠心病史十年,一年前出現過腦卒中,現半側肢體癱瘓,交流程度一般;既往有嚴重的COPD病史,肺功能重度減退;頸動脈超聲顯示在分叉處有動脈斑塊。他即將走上手術臺——準確點說,應該是被抬上手術臺。因為,這一次他不小心摔倒引起左側股骨頸骨折,將要接受一次大型的骨科手術。 作為麻醉醫生的你,在看到這樣的患者后,該怎么辦?我曾聽聞某醫生直截了當地說:“有沒有和患者談到死?有沒到這個程度?”彼時驚詫,覺得其言語口氣的輕易,仿佛是在勾銷一筆陳年舊賬一般。而在一般人耳中,這更像是某種不負責任的事先推托。這名醫生所謂的“談”,也就是與患者及其家屬,或者說是指定代理人簽字。所需簽字的內容,稱為“知情同意書”,也就是informed consent。 知情同意是患者的一項重要權利,包含“知情”與“同意-兩個分解動作。”知情“指的是將有關治療的干預措施告訴并傳達給患者,讓他們充分理解;”同意“是指個人根據所提供的相關信息,自主地決定是否授權或選擇參加一個治療。也就是說,知情必須充分,同意必須自愿。若沒有良好的知情,又豈能輕易同意呢? 知情同意書是患者表示自愿進行醫療治療的文件證明。很多時候,患者及家屬卻感覺像是在簽”生死狀“一般。尤其在國內,很多醫療或非醫療因素都可能造成這種情況。盡管有醫患雙方的共同簽字,但仍頗像霸王合同書。原因不言自明,醫患雙方無法在”知情“環節上做到信息對稱與匹配,患者家屬帶著病急投醫的心態,首先想到的是希望,而不是可能的風險。也可能是,患者壓根無法明白手術本身的利或弊到底在哪里,即便我們告知了患者,他們在緊急的心理逼仄處境下,也很難做出適當的決定。 有的人平時看著挺健康的,可突然之間昏迷了,就被120送人醫院急診,結果診斷為腦出血,而再一細問患者平時有高血壓病史,卻沒規律服用降壓藥物進行控制,此時就必須接受開顱手術。想-下,在短短幾小時內,一個還在和你談天說地的人,馬上就要被送人手術室手術,還要把頭顱骨掀開,這是一種多么強烈的反差? 為了解釋病情,醫生會用到各種各樣的比喻。你看,腦出血來得迅猛異常,而治療起來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高血壓平時看起來沒什么,可它是一個逐漸發展的緩慢過程,我們身體常常感受不到,可當達到一個頂點的時候,它的危害就顯現出來了,而且往往是*嚴重的后果,比如腦出血。這真的就是”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可是,治療的過程和身體恢復的程度,卻是極為緩慢的,家屬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首先,是必須要開顱手術,清除血腫;其次,是要安全度過術后恢復期;然后,是患者腦袋恢復的程度,這就要看他的造化了,至于身體功能恢復的程度,我們現在誰都沒法給出準確的答案。 總之,現在的病情相當于患者在走鋼絲,只要一個不小心,任何風吹草動,就可能從鋼絲上摔下來。我們醫生能做的工作,就是盡一切力量幫助他在鋼絲上走得穩當一點。如果癥狀好轉一些,患者其實還在鋼絲上,所以后續的觀察與治療也很重要。你看,這人呢就像一部機器,新機器總是運轉良好,沒有什么噪聲;用得時間久了,那么多零部件,難免會出現老化。小部件出現問題時修修還能用,可要是核心部件不工作了,那可就極其危險了。對人體而言,腦袋是核心部件,心、肝、肺、腎也是。 ……
醫路潛行:大醫院小醫生 作者簡介
薄祿龍,上海長海醫院(原第二軍醫大學)麻醉學部臨床麻醉科主任助理,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曾留學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聯合培養博士生)、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醫學院(訪問學者)。從事臨床麻醉及重癥診療工作十余年。入選上海市衛計委優秀青年醫學人才培養計劃(2017年)、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啟明星計劃(2019年),曾獲《健康報》2015年度“生命英雄-平凡英雄獎”、上海市衛計委“上海優秀青年醫師”等稱號。以圍術期炎癥與免疫調控為研究方向,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 SCI 論著近20篇,在 NEJM、The Lancet 發表letter 3篇,以第5完成人獲上海市醫學科技獎二等獎1項(2017年度)。業余從事醫學科普創作,出版科普圖書《健康流言終結者》,主譯科普圖書《植物探險家》,榮獲上海市“優秀科普作家”稱號(2014年)。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姑媽的寶刀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