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港口.城市.腹地:上海與長江流域經濟關系的歷史考察(1843-1937)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24043
- 條形碼:9787552024043 ; 978-7-5520-2404-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港口.城市.腹地:上海與長江流域經濟關系的歷史考察(1843-1937) 本書特色
· 上海港如何煉成今天的世界大港? · 上海如何“依港興市”,成為長江流域的龍頭城市? · 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流域經濟帶是如何逐步形成的 ? 近代開埠以來,上海依托區位優勢和特殊的歷史環境,在長江沿岸各城市發展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的港口城市。本書追溯上海成為龍頭樞紐港和長三角核心經濟圈的歷史根源,以“港口一城市一腹地”為分析框架,從區域經濟發展歷程著眼,探尋上海如何帶動長江流域的發展。
港口.城市.腹地:上海與長江流域經濟關系的歷史考察(1843-1937) 內容簡介
近代開埠以來,上海依托區位優勢和特殊的歷史環境,在長江沿岸各城市發展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很大的港口城市。本書追溯上海成為龍頭樞紐港和長三角核心經濟圈的歷史根源,以“港口一城市一腹地”為分析框架,從區域經濟發展歷程著眼,探尋上海如何帶動長江流域的發展。
港口.城市.腹地:上海與長江流域經濟關系的歷史考察(1843-1937) 目錄
港口.城市.腹地:上海與長江流域經濟關系的歷史考察(1843-1937) 作者簡介
戴鞍鋼,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著有《晚清史》《大變局下的民生》《發展與落差——近代中國東西部經濟發展進程比較研究》《江浙滬近代經濟地理》等學術作品;主編《中國地方志經濟資料匯編》等;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主持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社科項目;曾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和“中國圖書獎”等全國及省部級獎項。
- >
姑媽的寶刀
- >
二體千字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