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低碳試點城市實踐研究:以溫州市為例:taking Wenzhou as an example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11765
- 條形碼:9787030611765 ; 978-7-03-06117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低碳試點城市實踐研究:以溫州市為例:taking Wenzhou as an example 內容簡介
建設低碳城市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發展戰略,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先后確定包括溫州在內的42個地區開展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試點工作,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兜吞荚圏c城市實踐研究——以溫州為例》以溫州為例,研究編制溫州市2011~2016年的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分析了溫州市碳排放特征及趨勢,在此基礎上對碳排放峰值進行預測并提出總量控制措施,同時構建了碳減排任務指標分解體系。從低碳社區、低碳鄉鎮、低碳工業園區三個不同載體分別開展評價指標體系研究,重點對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低碳示范園區方案和郭公山低碳社區建設方案進行研究,*后對溫州市金融中心提升低碳金融服務能力展開論述。
低碳試點城市實踐研究:以溫州市為例:taking Wenzhou as an example 目錄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綸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義與目標 2
1.2.1 研究意義 2
1.2.2 研究目標 3
1.3 研究內容和方法 3
1.3.1 研究內容 3
1.3.2 研究方法 5
第2章 國內外研究進展 6
2.1 低碳城市概念及內涵 6
2.1.1 低碳城市內涵 6
2.1.2 低碳城市的基本特征 6
2.2 低碳城市相關研究進展 7
2.2.1 城市與碳排放研究 7
2.2.2 中國的碳排放研究 9
2.2.3 碳排放情景預測模型 10
2.2.4 低碳城市發展模式研究 11
2.2.5 研究趨勢展望 12
2.3 國內外低碳城市發展實踐 12
2.3.1 國外低碳城市建設實踐 12
2.3.2 國內低碳城市建設實踐 16
2.3.3 國內低碳城市試點工作進展和成效 20
2.3.4 溫州市低碳城市試點工作進展 22
第3章 溫州市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研究 23
3.1 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原則 23
3.2 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方法 24
3.2.1 溫州市能源活動領域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方法 24
3.2.2 溫州市工業生產過程領域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方法 26
3.2.3 溫州市農業活動領域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方法 28
3.2.4 溫州市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領域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方法 30
3.2.5 溫州市城市廢棄物處理領域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方法 32
3.3 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結果 34
3.3.1 溫室氣體排放特征分析 34
3.3.2 溫室氣體排放趨勢分析 39
3.3.3 存在的問題 41
第4章 溫州市碳排放峰值預測及總量控制措施研究 42
4.1 溫州市經濟社會環境發展情況 42
4.1.1 全市經濟發展現狀 42
4.1.2 產業結構變化 42
4.1.3 能源消費情況 43
4.2 溫州市碳排放峰值預判及方法 44
4.2.1 碳排放峰值相關條件的基本判斷 44
4.2.2 經濟新常態下溫州發展新考量 48
4.2.3 確定峰值目標方案的基本方法學 51
4.3 溫州市峰值目標情景分析 52
4.3.1 高增長情景 53
4.3.2 新常態情景 56
4.3.3 低增長情景 58
4.3.4 峰值目標建議 60
4.4 碳排放總量控制措施建議 61
4.4.1 培育低碳產業,推進產業鏈優化升級 61
4.4.2 優化能源結構,推廣節能技術開發應用 62
4.4.3 強化建筑節能,推動綠色建筑發展 63
4.4.4 發展綠色交通,引導鼓勵低碳出行 64
第5章 溫州市碳減排任務指標分解體系研究 66
5.1 各縣(市、區)2005年、2012年碳排放核算結果及分析 66
5.1.1 各縣(市、區)2005年、2012年能源活動碳排放核算 66
5.1.2 全市和各縣(市、區)碳排放量核算結果分析 70
5.2 溫州市各縣(市、區)碳排放指標分解方案 72
5.2.1 國內外主流方法學借鑒 72
5.2.2 溫州市碳排放指標分解方法 95
5.3 溫州市各縣(市、區)“十二五”碳排放指標分解 98
5.3.1 各縣(市、區)“十二五”碳排放指標分解方法IA 99
5.3.2 各縣(市、區)“十二五”碳排放指標分解方法IB 104
5.3.3“十二五”碳排放指標方案比較與建議 110
5.4 溫州市各縣(市、區)“十三五”碳排放指標分解 112
5.4.1 各縣(市、區)“十三五”碳排放指標分解方法IB 113
5.4.2 各縣(市、區)“十三五”碳排放指標分解方法IIB 114
5.4.3“十三五”碳排放指標方案比較與建議 120
第6章 溫州市低碳社區、低碳鄉鎮、低碳工業園區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122
6.1 研究現狀 122
6.1.1 國外研究現狀 122
6.1.2 國內研究現狀 124
6.2 低碳社區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126
6.2.1 低碳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 126
6.2.2 低碳社區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127
6.2.3 低碳社區評價指標分析 135
6.3 低碳鄉鎮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140
6.3.1 低碳鄉鎮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140
6.3.2 低碳鄉鎮評價指標分析 145
6.4 低碳工業園區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150
6.4.1 低碳工業園區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150
6.4.2 低碳工業園區評價指標分析 158
6.5 成果和建議 163
6.5.1 成果 163
6.5.2 建議 163
第7章 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低碳示范園區方案研究 165
7.1 園區總體情況 165
7.1.1 園區基本情況 165
7.1.2 園區創建低碳示范的工作基礎 175
7.1.3 園區示范創建面臨的形勢 177
7.2 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178
7.2.1 指導思想 178
7.2.2 基本原則 179
7.2.3 主要目標 179
7.3 主要任務 180
7.3.1 建設產業低碳化發展平臺 180
7.3.2 建設能源低碳化發展平臺 182
7.3.3 建設低碳金融發展平臺 184
7.3.4 建設低碳管理平臺 184
7.3.5 建設基礎設施低碳化發展平臺 186
7.4 園區創建效益分析 187
7.4.1 經濟效益分析 188
7.4.2 環境效益分析 188
7.4.3 社會效益分析 188
7.5 保障措施 189
第8章 溫州市郭公山低碳社區建設方案研究 191
8.1 創建基礎 191
8.1.1 基本情況 191
8.1.2 基礎設施 191
8.1.3 資源消耗 192
8.1.4 工作基礎 192
8.1.5 減碳潛力及存在問題 193
8.2 低碳社區實施目標 194
8.3 主要任務 194
8.3.1 加強公共設施節能 194
8.3.2 大力培養低碳行為 195
8.3.3 全力打造低碳管理 196
8.3.4 適時應用低碳技術 196
8.4 保障措施 197
第9章 溫州市金融中心提升低碳金融服務能力研究 199
9.1 低碳金融發展背景 199
9.1.1 低碳金融的演變歷程 199
9.1.2 金融參與低碳發展的理論分析 200
9.2 溫州低碳金融發展基礎與必要性 202
9.2.1 低碳金融服務能力現狀 202
9.2.2 提升低碳金融服務能力必要性 202
9.2.3 低碳金融服務發展潛力 203
9.3 溫州低碳金融發展模式探索 205
9.3.1 基于自主承諾的低碳金融模式 206
9.3.2 基于排放約束的低碳金融模式 211
9.3.3 溫州低碳金融的模式選擇 215
9.4 溫州提升低碳金融服務能力路徑研究 216
9.4.1 把握中心要素建設,優化低碳金融生態環境 216
9.4.2 拓寬低碳融資渠道,創新低碳產業融資方式 219
9.4.3 探索碳權交易機制,加強低碳金融產品創新 221
9.5 提升低碳金融服務能力的對策措施 222
9.5.1 加強組織協調 222
9.5.2 構建政策體系 222
9.5.3 強化財政扶持 223
9.5.4 加強區域協作 223
參考文獻 224
前言
第1章 緒綸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義與目標 2
1.2.1 研究意義 2
1.2.2 研究目標 3
1.3 研究內容和方法 3
1.3.1 研究內容 3
1.3.2 研究方法 5
第2章 國內外研究進展 6
2.1 低碳城市概念及內涵 6
2.1.1 低碳城市內涵 6
2.1.2 低碳城市的基本特征 6
2.2 低碳城市相關研究進展 7
2.2.1 城市與碳排放研究 7
2.2.2 中國的碳排放研究 9
2.2.3 碳排放情景預測模型 10
2.2.4 低碳城市發展模式研究 11
2.2.5 研究趨勢展望 12
2.3 國內外低碳城市發展實踐 12
2.3.1 國外低碳城市建設實踐 12
2.3.2 國內低碳城市建設實踐 16
2.3.3 國內低碳城市試點工作進展和成效 20
2.3.4 溫州市低碳城市試點工作進展 22
第3章 溫州市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研究 23
3.1 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原則 23
3.2 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方法 24
3.2.1 溫州市能源活動領域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方法 24
3.2.2 溫州市工業生產過程領域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方法 26
3.2.3 溫州市農業活動領域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方法 28
3.2.4 溫州市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領域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方法 30
3.2.5 溫州市城市廢棄物處理領域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方法 32
3.3 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結果 34
3.3.1 溫室氣體排放特征分析 34
3.3.2 溫室氣體排放趨勢分析 39
3.3.3 存在的問題 41
第4章 溫州市碳排放峰值預測及總量控制措施研究 42
4.1 溫州市經濟社會環境發展情況 42
4.1.1 全市經濟發展現狀 42
4.1.2 產業結構變化 42
4.1.3 能源消費情況 43
4.2 溫州市碳排放峰值預判及方法 44
4.2.1 碳排放峰值相關條件的基本判斷 44
4.2.2 經濟新常態下溫州發展新考量 48
4.2.3 確定峰值目標方案的基本方法學 51
4.3 溫州市峰值目標情景分析 52
4.3.1 高增長情景 53
4.3.2 新常態情景 56
4.3.3 低增長情景 58
4.3.4 峰值目標建議 60
4.4 碳排放總量控制措施建議 61
4.4.1 培育低碳產業,推進產業鏈優化升級 61
4.4.2 優化能源結構,推廣節能技術開發應用 62
4.4.3 強化建筑節能,推動綠色建筑發展 63
4.4.4 發展綠色交通,引導鼓勵低碳出行 64
第5章 溫州市碳減排任務指標分解體系研究 66
5.1 各縣(市、區)2005年、2012年碳排放核算結果及分析 66
5.1.1 各縣(市、區)2005年、2012年能源活動碳排放核算 66
5.1.2 全市和各縣(市、區)碳排放量核算結果分析 70
5.2 溫州市各縣(市、區)碳排放指標分解方案 72
5.2.1 國內外主流方法學借鑒 72
5.2.2 溫州市碳排放指標分解方法 95
5.3 溫州市各縣(市、區)“十二五”碳排放指標分解 98
5.3.1 各縣(市、區)“十二五”碳排放指標分解方法IA 99
5.3.2 各縣(市、區)“十二五”碳排放指標分解方法IB 104
5.3.3“十二五”碳排放指標方案比較與建議 110
5.4 溫州市各縣(市、區)“十三五”碳排放指標分解 112
5.4.1 各縣(市、區)“十三五”碳排放指標分解方法IB 113
5.4.2 各縣(市、區)“十三五”碳排放指標分解方法IIB 114
5.4.3“十三五”碳排放指標方案比較與建議 120
第6章 溫州市低碳社區、低碳鄉鎮、低碳工業園區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122
6.1 研究現狀 122
6.1.1 國外研究現狀 122
6.1.2 國內研究現狀 124
6.2 低碳社區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126
6.2.1 低碳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 126
6.2.2 低碳社區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127
6.2.3 低碳社區評價指標分析 135
6.3 低碳鄉鎮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140
6.3.1 低碳鄉鎮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140
6.3.2 低碳鄉鎮評價指標分析 145
6.4 低碳工業園區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150
6.4.1 低碳工業園區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150
6.4.2 低碳工業園區評價指標分析 158
6.5 成果和建議 163
6.5.1 成果 163
6.5.2 建議 163
第7章 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低碳示范園區方案研究 165
7.1 園區總體情況 165
7.1.1 園區基本情況 165
7.1.2 園區創建低碳示范的工作基礎 175
7.1.3 園區示范創建面臨的形勢 177
7.2 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178
7.2.1 指導思想 178
7.2.2 基本原則 179
7.2.3 主要目標 179
7.3 主要任務 180
7.3.1 建設產業低碳化發展平臺 180
7.3.2 建設能源低碳化發展平臺 182
7.3.3 建設低碳金融發展平臺 184
7.3.4 建設低碳管理平臺 184
7.3.5 建設基礎設施低碳化發展平臺 186
7.4 園區創建效益分析 187
7.4.1 經濟效益分析 188
7.4.2 環境效益分析 188
7.4.3 社會效益分析 188
7.5 保障措施 189
第8章 溫州市郭公山低碳社區建設方案研究 191
8.1 創建基礎 191
8.1.1 基本情況 191
8.1.2 基礎設施 191
8.1.3 資源消耗 192
8.1.4 工作基礎 192
8.1.5 減碳潛力及存在問題 193
8.2 低碳社區實施目標 194
8.3 主要任務 194
8.3.1 加強公共設施節能 194
8.3.2 大力培養低碳行為 195
8.3.3 全力打造低碳管理 196
8.3.4 適時應用低碳技術 196
8.4 保障措施 197
第9章 溫州市金融中心提升低碳金融服務能力研究 199
9.1 低碳金融發展背景 199
9.1.1 低碳金融的演變歷程 199
9.1.2 金融參與低碳發展的理論分析 200
9.2 溫州低碳金融發展基礎與必要性 202
9.2.1 低碳金融服務能力現狀 202
9.2.2 提升低碳金融服務能力必要性 202
9.2.3 低碳金融服務發展潛力 203
9.3 溫州低碳金融發展模式探索 205
9.3.1 基于自主承諾的低碳金融模式 206
9.3.2 基于排放約束的低碳金融模式 211
9.3.3 溫州低碳金融的模式選擇 215
9.4 溫州提升低碳金融服務能力路徑研究 216
9.4.1 把握中心要素建設,優化低碳金融生態環境 216
9.4.2 拓寬低碳融資渠道,創新低碳產業融資方式 219
9.4.3 探索碳權交易機制,加強低碳金融產品創新 221
9.5 提升低碳金融服務能力的對策措施 222
9.5.1 加強組織協調 222
9.5.2 構建政策體系 222
9.5.3 強化財政扶持 223
9.5.4 加強區域協作 223
參考文獻 224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煙與鏡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