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啼笑因緣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9138554
- 條形碼:9787229138554 ; 978-7-229-1385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啼笑因緣 本書特色
《啼笑因緣》是“通俗文學大師*一人”張恨水巔*之作,富家子弟與平民女子、部長千金、江湖俠女的愛情糾葛。《啼笑因緣》繼承了中國古典小說的精華,具有濃郁的時代特色,流傳廣泛,意義深遠。張恨水的文字清新純樸,行云流水,自有一番風格。《啼笑因緣》故事情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人物真實鮮明,飽滿立體。
啼笑因緣 內容簡介
《啼笑因緣》是張恨水很具影響力的代表作之一。《啼笑因緣》講述了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北京,江南富家子弟樊家樹進京,與天橋大鼓書女藝人沈鳳喜一見鐘情,傾心相愛。軍閥劉將軍看中沈鳳喜,逼她為妾。沈鳳喜在其威逼利誘下屈從。書中穿插樊家樹與平民俠女關秀姑、北洋政府財政總長千金何麗娜的情感糾葛。
啼笑因緣 目錄
序
李浩然題詞 蝶戀花 并序
一九三○年嚴獨鶴序
一九三○年作者自序
**回 豪語感風塵傾囊買醉 哀音動弦索滿座悲秋
第二回 綺席晤青衫多情待舞 蓬門訪碧玉解語憐花
第三回 顛倒神思書中藏倩影 纏綿情話林外步朝曦
第四回 邂逅在窮途分金續命 相思成斷夢把卷凝眸
第五回 頰有殘脂風流嫌著跡 手加約指心事證無言
第六回 無意過香巢傷心致疾 多情證佛果俯首談經
第七回 值得忘憂心頭天上曲 未免遺憾局外畫中人
第八回 謝舞有深心請看繡履 行歌增別恨撥斷離弦
第九回 星野送歸車風前搔鬢 歌場尋俗客霧里看花
第十回 狼子攀龍貪財翻妙舌 蘭閨藏鳳炫富蓄機心
第十一回 竹戰只攻心全局善敗 錢魔能作祟徹夜無眠
第十二回 比翼羨鶯儔還珠卻惠 舍身探虎穴鳴鼓懷威
第十三回 沽酒迎賓甘為知己死 越墻窺影空替美人憐
第十四回 早課欲疏重來懷舊雨 晚游堪樂小聚比秋星
第十五回 柳岸感滄桑翩鴻掉影 桐蔭聽夜雨落木驚寒
第十六回 托跡權門姑為蜂蝶使 尋盟舊地喜是布衣交
第十七回 裂券飛蚨絕交還大笑 揮鞭當藥忍痛且長歌
第十八回 驚疾成狂墜樓傷往事 因疑入幻避席謝新知
第十九回 慷慨棄寒家酒樓作別 模糊留血影山寺鋤奸
第二十回 輾轉一封書紅絲誤系 奔波數行淚玉趾空勞
第二十一回 艷舞媚華筵名姝遁世 寒宵飛彈雨魔窟逃生
第二十二回 絕地有逢時形骸終隔 圓場念逝者啼笑皆非
一九三○年作者《作完〈啼笑因緣〉后的說話》
啼笑因緣續集
一九三三年續集作者自序
**回 雪地忍衣單熱衷送客 山樓苦境寂小病留蹤
第二回 言笑如常同歸謁老父 莊諧并作小宴鬧冰人
第三回 種玉來遲解鈴甘謝罪 留香去久擊案誓忘情
第四回 借鑒怯潛威悄藏艷跡 移花彌缺憾憤起起茵
第五回 金屋蓄癡花別具妙計 玉人作贗鼎激走情儔
第六回 借箸論孤軍良朋下拜 解衣示舊創俠女重來
第七回 伏櫪起雄心傾家購彈 登樓記舊事驚夢投懷
第八回 辛苦四年經終成泡影 因緣千里合同拜高堂
第九回 尚有人緣高朋來舊邸 真無我相急癥損殘花
第十回 壯士不還高歌傾別酒 故人何在熱血灑邊關
啼笑因緣 節選
相傳幾百年下來的北京,而今改了北平,已失去那“首善之區”四個字的尊稱。但是這里留下許多偉大的建筑,和很久的文化成績,依然值得留戀。尤其是氣候之佳,是別的都市花錢所買不到的。這里不像塞外那樣苦寒,也不像江南那樣苦熱,三百六十日,除了少數日子刮風刮土而外,都是晴朗的天氣。論到下雨,街道泥濘,房屋霉濕,日久不能出門一步,是南方人*苦惱的一件事。北平人遇到下雨,倒是一喜。這就因為一二十天遇不到一場雨,一雨之后,馬上就晴,云凈天空,塵土不揚,滿城的空氣,格外新鮮。北平人家,和南方人是反比例,屋子盡管小,院子必定大,“天井”二字,是不通用的。因為家家院子大,就到處有樹木。你在雨霧之后,到西山去向下一看舊京,樓臺宮闕,都半藏半隱,夾在綠樹叢里,就覺得北方下雨是可歡迎的了。南方怕雨,*怕的是黃梅天氣。由舊歷四月初以至五月中,幾乎天天是雨。可是北平呢,依然是天晴,而且這邊的溫度低,那個時候,剛剛是海棠開后,楊柳濃時,正是黃金時代。不喜游歷的人,此時也未免要看看三海,上上公園了。因為如此,別處的人,都等到四月里,北平各處的樹木綠遍了,然后前來游覽。就在這個時候,有個很會游歷的青年,他由上海到北京游歷來了。 這是北京未改北平的前三年,約莫是四月的下旬,他住在一個很精致的上房里。那屋子是朱漆漆的,一條走廊,四根紅柱落地;走廊外,是一個很大的院子,平空架上了一架紫藤花,那花像絨球一般,一串一串,在嫩黃的葉叢里下垂著。階上沿走廊擺了許多盆夾竹桃,那花也開的是成團的擁在枝上。這位青年樊家樹,靠住了一根紅柱,眼看著架上的紫藤花,被風吹得擺動起來,把站在花上的蜜蜂,甩了開去,又飛轉來,很是有趣。他手上拿了一本打開而又卷起來的書,卻背了手放在身后。院子里靜沉沉的,只有蜜蜂翅膀振動的聲音,嗡嗡直響。太陽穿過紫藤花架,滿地起了花紋,風吹來,滿地花紋移動,卻有一種清香,沾人衣袂。家樹覺得很適意,老是站了不動。這時,過來一個聽差對他道:“表少爺!今天是禮拜,怎么你一個人在家里?”家樹道:“北京的名勝,我都玩遍了。你家大爺、大奶奶昨天下午就要我到西山去,我是前天去過的,不愿去,所以留下來了。劉福,你能不能帶我到什么地方去玩?”劉福笑道:“我們大爺要去西山,是有規矩的,禮拜六下午去,禮拜一早上回來。這一次你不去,下次他還是邀你。這是外國人這樣辦的,不懂我們大爺怎么也學上了。其實,到了禮拜六、禮拜日,戲園子里名角兒露了,電影院也換片子,正是好玩。”家樹道:“我們在上海租界上住慣了那洋房子,覺得沒有中國房子雅致。這樣好的院子,你瞧,紅窗戶配著白紗窗,對著這滿架的花,像圖畫一樣,在家里看看書也不壞。”劉福道:“我知道表少爺是愛玩風景的。天橋有個水心亭,倒可以去去。”家樹道:“天橋不是下等社會聚合的地方嗎?”劉福道:“不,那里四圍是水,中間有花有亭子,還有很漂亮的女孩子在那里清唱。”家樹道:“我怎樣從沒聽到說有這樣一個地方?”劉福笑道:“我決不能冤你。那里也有花棚,也有樹木,我就愛去。”家樹聽他說得這樣好,便道:“在家里也很無聊,你給我雇一輛車,我馬上就去。現在去,還來得及嗎?”劉福道:“來得及。那里有茶館,有飯館,渴了餓了,都有地方休息。”說時,他走出大門,給樊家樹雇了一輛人力車,就讓他一人上天橋去。 樊家樹平常出去游覽,都是這里的主人翁表兄陶伯和相伴,到底有些拘束。今天自己能自由自在的去游玩一番,比較的痛快,也就不嫌寂寞,坐著車子直向天橋而去。到了那里,車子停住,四圍亂哄哄地,全是些梆子胡琴及鑼鼓之聲。在自己面前,一路就是三四家木板支的高樓,樓面前掛了許多紅紙牌,上面用金字或黑字標著,什么“狗肉缸”,“娃娃生”;又是什么“水仙花小牡丹合演《鋸沙鍋》”。給了車錢,走過去一看,門樓邊牽牽連連,擺了許多攤子。就以自己面前而論,一個大平頭獨輪車,車板上堆了許多黑塊,都有飯碗來大小,成千成百的蒼蠅,只在那里亂飛。黑塊中放了兩把雪白的刀,車邊站著一個人,拿了黑塊,提刀在一塊木板上一頓亂切,切了許多紫色的薄片,將一小張污爛舊報紙托著給人。大概是賣醬牛肉或熟驢肉的了。又一個攤子,是平地放了一口大鐵鍋,鍋里有許多漆黑綿長一條條的東西,活像是剝了皮的死蛇,盤滿在鍋里,一股又腥又臭的氣味,在鍋里直騰出來。原來那是北方人喜歡吃的煮羊腸子。家樹皺了一皺眉頭,轉過身去一看,卻是幾條土巷,巷子兩邊,全是蘆棚。前面兩條巷,遠遠望見,蘆棚里掛了許多紅紅綠綠的衣服,大概那是*出名的估衣街了。這邊一個小巷,來來往往的人極多。巷口上,就是在灰地上擺了一堆的舊鞋子。也有幾處是零貨攤,滿地是煤油燈,洋瓷盆,銅鐵器。由此過去,南邊是蘆棚店,北方一條大寬溝,溝里一片黑泥漿,流著藍色的水,臭氣熏人。家樹一想:水心亭既然有花木之勝,當然不在這里。又回轉身來,走上大街,去問一個警察。警察告訴他,由此往南,路西便是水心亭。 北京城是個四四方方的地方,街巷都是由北而南,由東而西,人家的住房,也是四方的四合院。所以到此的人,無論老少,都知道四方,談起來不論上下左右,只論東西南北。當下家樹聽了警察的話,向前直走,將許多蘆棚地攤走完,便是一片曠野之地。馬路的西邊有一道水溝,雖然不清,倒也不臭。在水溝那邊,稀稀的有幾棵丈來長的柳樹。再由溝這邊到溝那邊,不能過去。南北兩頭,有兩架平板木橋,橋頭上有個小蘆棚子,那里擺了一張小桌,兩個警察守住。過去的人,都在橋這邊掏四個銅子,買一張小紅紙進去。這樣子,就是買票了。家樹到了此地,不能不去看看,也就掏了四個子買票過橋。到了橋那邊,平地上挖了一些水坑,里面種了水芋之屬,并沒有花園。過了水坑,有五六處大蘆棚,里面倒有不少的茶座。一個棚子里都有一臺雜耍。所幸在座的人,還是些中上等的分子,不作氣味。穿過這些蘆棚,又過一道水溝,這里倒有一所淺塘,里面新出了些荷葉。荷塘那邊,有一片木屋,屋外斜生著四五棵綠樹,樹下一個倭瓜架子,牽著一些瓜豆蔓子。那木屋是用藍漆漆的,垂著兩副湘簾,順了風,遠遠的就聽到一陣管弦絲竹之聲。心想:這地方多少還有點意思,且過去看看。 家樹順著一條路走去,那木屋向南敞開,對了先農壇一帶紅墻,一叢古柏,屋子里擺了幾十副座頭,正北有一座矮臺,上面正有七八個花枝招展的大鼓娘,在那里坐著,依次唱大鼓書。家樹本想坐下休息片刻,無奈所有的座位人都滿了,于是折轉身就走回來。所謂“水心亭”,不過如此。這種風景,似乎也不值留戀。先是由東邊進來的,這且由西邊出去——過去卻見一排都是茶棚。穿過茶棚,人聲喧嚷,遠遠一看,有唱大鼓書的,有賣解的,有摔跤的,有弄口技的,有說相聲的。左一個布棚,外面圍住一圈人;右一個木棚,也圍住一圈人。這倒是真正的下等社會俱樂部。北方一個土墩,圍了一圈人,笑聲*烈。家樹走上前一看,只見一根竹竿子,挑了一塊破藍布,臟得像小孩子用的尿布一般。藍布下一張小桌子,有三四個小孩子圍著打鑼鼓拉胡琴,藍布一掀,出來一個四十多歲的黑漢子,穿一件半截灰布長衫,攔腰虛束了一根草繩,頭上戴了一個煙卷紙盒子制的帽子,嘴上也掛了一掛黑胡須。其實不過四五十根馬尾,他走到桌子邊一瞪眼,看的人就叫好。他一伸手摘下胡子道:“我還沒唱,怎么樣就叫起好來?胡琴趕來了,我來不及說話。”說著馬上掛起胡子又唱起來。大家看見,自是一陣笑。 ……
啼笑因緣 作者簡介
作者張恨水是中國現代作家,原名張心遠,1895年5月18日生于江西廣信。他是中國章回小說家,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稱為現代文學史上的“章回小說大家”。
- >
莉莉和章魚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