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資企業在德國收購策略與實務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656757
- 條形碼:9787513656757 ; 978-7-5136-5675-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資企業在德國收購策略與實務 本書特色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中資企業“走出去”的趨勢愈發明顯,中國對外投資增速持續高于全球,中國已經成長為世界*重要的對外投資國之一。歐美成為中資企業跨境收購*關注的區域,其中德國尤其受到青睞。德國社會政治環境穩定、經濟科技極具競爭力、中德經貿往來密切以及兩國經濟結構互補強等推動中資企業在德投資出現井噴式增長。2016年中資企業在德國收購項目68個,交易金額達到127億美元,創造了交易數量和交易額的歷史記錄。中資企業相繼宣布多個極具歷史意義的大型收購交易。2017年中資企業在德國收購項目共計54個,盡管交易數量有所降低,但是交易金額達到了創紀錄的137億美元,刷新了交易金額的紀錄。中資企業大規模的收購在德國引起極大反響。隨著交易金額和交易量的快速增長以及收購目標轉向高新技術領域,德國部分公眾和媒體開始擔憂中資企業收購,一時間“買空德國論”和“技術陰謀論”甚囂塵上,中資企業在德國收購受到越來越多的不確定因素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主要立足于對以下四個問題進行研究:**,中資企業在德國收購的現狀以及跨境收購面臨哪些挑戰?第二,中資企業為何選擇德國公司作為收購目標以及德國是否因此而受益?第三,基于挑戰,中資企業應該如何收購德國企業?第四,回顧以往收購案例,有什么經驗和教訓可以指導實踐?上述四個問題實際上就是中資企業在德國收購時所遇到的共性問題,本文以案例研究為基礎并結合理論分析,探尋在德國收購的*佳路徑,寄希望能夠為在德收購的中資企業給予借鑒和幫助。 本文歸納中資企業在德國收購的挑戰有以下幾點:一是中資企業對德國關于外商收購的監管法規和操作程序不熟悉,導致在交易實施過程中經常處于被動局面;二是德國部分公眾和媒體對中國投資者表示懷疑,甚至視為威脅,中資企業在德收購面臨較大的公眾和輿論壓力;三是德國收緊外資收購安全審查力度并推動歐盟立法阻止中資企業收購德國和歐盟的技術型公司;四是中資企業難以充分評估德國的企業制度、營商環境和公司文化,導致投后管理出現偏差,難以實現預期目標;五是中國政府加強境外投資的監管力度并嚴控人民幣資金出境進一步規范了中資企業跨境收購行為;六是中資企業未能準確識別收購風險以及外部環境的重大變化,導致收購徹底失敗。 中資企業在德國應對挑戰的對策:一是嚴格遵守德國相關的法律法規。中資企業在德國收購的企業基本都是以資合公司為主,資合公司主要分為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公司,中資企業在德國收購時應嚴格按照德國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交易操作;二是尊重德國的法律法規和當地的風俗習慣。用一個個成功的收購案例樹立中資企業的正面形象;三是高度重視國內外的政府審查,尤其是德國和歐盟收緊外商投資安全審查的問題,確保交易能夠順利交割;四是進行成功的投后整合和管理。中資企業應根據德國公司實際經營狀況合理設計與之相適應的治理結構、議事規格、決策機制和獎懲制度,*大限度的提高德國公司的運營效率和經濟效益;五是搭建合適的交易架構。中資企業基于融資方式、風險隔離、稅收優惠和投后管理等因素考慮,利用間接收購方式進行收購交易;六是對自身和交易對手有清晰的認識和明確的定位,以準確評估交易價值并且能夠識別潛在的風險。 根據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理論,中資企業實施“走出去”的發展戰略,通過跨國收購持續不斷的進行技術積累和升級已經成為歷史的必然選擇也是不可逆的發展趨勢,只有中國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處于絕對優勢地位時,相信中資企業跨境收購不僅僅在德國,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會擁有更加光明的未來,為實現這個遠大的目標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中資企業在德國收購策略與實務 內容簡介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中國已經成長為世界重要的對外投資國之一。德國社會政治環境穩定、經濟科技極具競爭力、中德經貿往來密切,以及兩國經濟結構互補強等推動中資企業在德投資出現井噴式增長,但是中資企業在德收購過程中受到越來越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基于此,本書圍繞中資企業在德國收購的現狀、動因、影響和挑戰進行研究,并提出應對策略,以期能夠為在德收購的中資企業給予一定的啟示。
中資企業在德國收購策略與實務 目錄
**章緒論
**節問題的提出及選題意義
第二節主要內容及研究框架
一、研究思路和主要內容
二、主要研究框架
第二章中資企業在德國收購的動因
**節德國是海外收購安全的目的國之一
第二節推動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
一、德國工業40
二、中國制造2025推動中資企業在德國開展收購
第三節對德國優勢產業進行收購可以彌補短板
一、汽車整車和零配件
二、機械設備制造
三、化工制藥業
四、電子電氣產業
第四節借力在德國收購實現公司戰略
第五節小結
第三章中資企業在德國收購的現狀和影響
**節中資企業在德國收購的現狀和特點
一、德國是中資企業在歐洲收購主要的目的國之一
二、中資企業在德國收購的特點
第二節中資企業在德國收購的影響
一、幫助德國企業走出發展困境,推動中德兩國企業互利共贏
二、進一步促進中德兩國經濟聯系
第四章德國公司的法律體系
**節德國公司法律體系概述
第二節德國有限責任公司簡介
一、設立條件
二、股東權益
三、執行董事和公司代表權
四、其他委員會的設立
第三節德國股份公司簡介
一、設立條件
二、三權分立的組織結構
第五章德國公司的收購流程
**節中資企業在德國遇到的收購程序性問題
第二節德國非上市公司收購流程及注意事項
一、收購準備
二、收購競價
三、協議簽署和審批
第三節德國上市公司收購流程及注意事項
一、要約收購概述
二、要約收購的法規梳理
第六章服務機構的篩選和交易文件的簽署
**節服務機構的篩選
一、財務顧問
二、其他顧問
第二節交易協議的約定與簽署
一、SPA關鍵條款
二、鐵流股份收購Geiger協議分析
第七章收購德國公司的合理性評估
**節賽維LDK盲目收購Sunways導致收購交易失敗
第二節美的借助收購KUKA實現公司和中國機器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一、交易雙方簡介
二、美的收購KUKA的原因
三、工業機器人行業與中國制造2025
四、回看美的收購KUKA的合理性
第三節均勝電子通過“走出去”戰略實現跨越式發展
一、均勝電子海外收購概述
二、均勝電子在德國收購
三、均勝電子海外擴張價值分析
四、均勝電子收購行為的疑慮
第八章收購德國公司策略
**節濰柴動力收購KION部分股權+LHY的收購策略
一、收購背景
二、收購過程
三、收購策略分析
第二節繼峰股份收購Grammer的收購策略
一、收購背景
二、收購過程
三、收購策略分析
第九章在德國收購的交易結構和融資安排
**節木林森收購LEDVANCE的交易結構和融資安排
一、收購背景
二、交易結構——基金收購+發行股份
三、交易結構和融資安排解析
第二節天翔環境收購Bilfinger的交易結構和融資安排
一、收購背景
二、交易結構——代為購買+股權融資
三、交易結構和融資安排解析
第三節中鼎股份收購Tristone 的交易結構和融資安排
一、收購背景
二、交易結構——直接收購+內保外貸
三、交易結構和融資安排解析
第四節中資企業搭建交易結構和募資的建議
第十章德國公眾和媒體對收購環境的影響
**節中資企業在德國面臨的公眾和輿論壓力
第二節對德國公眾和媒體的分析
一、中資企業“買空”德國中小企業?
二、德國企業沒有得到平等準入待遇?
三、中資企業利用政府資源刻意收購德國高新技術?
四、德國公眾和媒體對中國投資擔憂的分析
第三節用成功案例準確表達收購意圖,營造有利的收購環境
一、用事實證明收購是互利共贏的
二、嚴格遵守德國法律法規并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
第十一章德國國家安全審查
**節德國收緊國家安全審查
一、德國政府否決煙臺臺海集團收購Leifeld
二、德國政府干擾中國國家電網收購50Herz
第二節德國國家安全審查法規
一、國家安全審查的法律依據
二、國家安全審查的主管機構
三、國家安全審查的主要內容
四、德國收緊國家安全審查對中資企業的影響
第三節德國與英、美安全審查政策比較
一、德、英、美三國安全審查政策的主要內容
二、德國與英、美國家安全審查政策的異同
第四節中資企業應對德國安全審查的建議
第十二章其他影響在德國收購的因素
**節美國對中資企業在德國收購的干涉
第二節歐盟推出外商投資安全審查
一、歐盟推出安全審查的原因解析
二、歐盟外商投資安全審查的主要內容
三、對中資企業在德國收購的影響
第三節中國加強企業境外投資和收購的監管
一、中資企業跨境投資出現的問題
二、修訂《企業境外投資管理辦法》
第十三章中資企業在德國的投后整合策略
**節明基對Siemens手機業務投后整合分析
第二節上工申貝對Durkopp Adler投后整合分析
第三節三一重工對Putzmeister投后整合分析
第四節濰柴動力對KION和LHY投后整合分析
第五節中資企業實施投后整合的建議
第十四章總結與展望
**節中資企業在德國收購現狀總結與分析
一、中資企業青睞德國公司的原因分析
二、中資企業在德國收購遇到的主要挑戰
三、中資企業應對策略總結
第二節中資企業在德國收購的前景展望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中資企業在德國收購策略與實務 作者簡介
胡子南,男,1984年5月出生,河北省承德市人。中央財經大學應用經濟學(投資學)在站博士后,經濟學(世界經濟)博士,南開大學法學(國際關系)碩士。從事投資業務近10年,先后就職于北京市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平安銀行北京分行以及主板上市公司,擔任高級投資經理、投資總監、投委會委員和金融板塊高級副總裁等職務,累計完成境內外投資、收購項目近20個,管理基金規模幾十億元。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姑媽的寶刀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