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校園之外的世界—2018農建專業社會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641991
- 條形碼:9787511641991 ; 978-7-5116-4199-1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校園之外的世界—2018農建專業社會實踐 本書特色
專業社會實踐作為農建專業一門綜合性實踐環節,開設于大三學年與大四學年中間的夏季學期,是“31”人才培養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也是發揮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的重要載體。打造這一環節的目的,一是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實訓環境,夯實并系統化所學基礎及理論知識,增進學生對社會的了解,學會與人相處、與人合作的為人處世之道,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為明確*后一年的個性化發展規劃提供參考;二是完善師資隊伍的建設,將校外的優秀人才資源納入教師隊伍,既保障學生的實踐質量,又可以促進校內師資隊伍在工程實踐技能上的提升;三是實現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對接,使得學校在人才培養上能夠及時把脈社會需求、跟蹤行業發展,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和專業教學內容;同時,也為企業提前選拔人才和訂制培養人才提供機會,為*后一年個性化人才培養提供依據;四是不斷完善提升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和實踐平臺建設,基于人才培養,增進各方在技術服務、項目開發、資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專業社會實踐環節實施的方式是根據專業方向,精選一批行業內富有影響力的企事業單位建成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打造實踐育人平臺;通過學生與基地雙選的形式,將學生以新員工的身份派遣到基地,參加實際工作;實踐過程指導以基地技術骨干組成的導師為主,輔以校內老師的指導和過程管理;選修時間采用4的開放形式,即以夏季學期的4周為基礎,鼓勵學生在與基地協商的基礎上,將實踐時間拓展到整個暑假;實踐成果的考核,采用全程和全方位考核的方式,即考核內容包括每天的工作日志、*終總結報告、基地考核意見,以及由校內外老師和全體學生參加的現場成果匯報等;鼓勵就業的學生在實踐期間積極爭取落實就業,對于實踐過程中能夠與基地簽署初步就業意向的學生,予以成績附加分的獎勵,并在四年級與企業共同落實和培養復合型人才目標。作為一門課程、一個環節,學生有獲得感是我們*的愿望,因此才有了出一本書、記錄一屆學生成長的初衷,并在2016年進行了*次嘗試,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也得到了同學以及校內外老師、基地的認可。書中內容均為同學們的親身感受,記錄了同學們實踐過程中的經歷和各種小故事,分享了他們在專業知識、實踐技能的收獲,在與人相處、團結協作方面的成長,在早出晚歸、堅守崗位方面的感悟等等,發現真實確是*打動人心的部分。2015級的同學即將畢業,也希望本書能成為同學、校內老師、基地導師共同的記憶。
校園之外的世界—2018農建專業社會實踐 內容簡介
專業社會實踐作為農建專業一門綜合性實踐環節,開設于大三學年與大四學年中間的夏季學期,是“31”人才培養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也是發揮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的重要載體。打造這一環節的目的,一是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實訓環境,夯實并系統化所學基礎及理論知識,增進學生對社會的了解,學會與人相處、與人合作的為人處世之道,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為明確*后一年的個性化發展規劃提供參考;二是完善師資隊伍的建設,將校外的優秀人才資源納入教師隊伍,既保障學生的實踐質量,又可以促進校內師資隊伍在工程實踐技能上的提升;三是實現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對接,使得學校在人才培養上能夠及時把脈社會需求、跟蹤行業發展,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和專業教學內容;同時,也為企業提前選拔人才和訂制培養人才提供機會,為*后一年個性化人才培養提供依據;四是不斷完善提升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和實踐平臺建設,基于人才培養,增進各方在技術服務、項目開發、資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專業社會實踐環節實施的方式是根據專業方向,精選一批行業內富有影響力的企事業單位建成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打造實踐育人平臺;通過學生與基地雙選的形式,將學生以新員工的身份派遣到基地,參加實際工作;實踐過程指導以基地技術骨干組成的導師為主,輔以校內老師的指導和過程管理;選修時間采用4的開放形式,即以夏季學期的4周為基礎,鼓勵學生在與基地協商的基礎上,將實踐時間拓展到整個暑假;實踐成果的考核,采用全程和全方位考核的方式,即考核內容包括每天的工作日志、*終總結報告、基地考核意見,以及由校內外老師和全體學生參加的現場成果匯報等;鼓勵就業的學生在實踐期間積極爭取落實就業,對于實踐過程中能夠與基地簽署初步就業意向的學生,予以成績附加分的獎勵,并在四年級與企業共同落實和培養復合型人才目標。作為一門課程、一個環節,學生有獲得感是我們*大的愿望,因此才有了出一本書、記錄一屆學生成長的初衷,并在2016年進行了**次嘗試,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也得到了同學以及校內外老師、基地的認可。書中內容均為同學們的親身感受,記錄了同學們實踐過程中的經歷和各種小故事,分享了他們在專業知識、實踐技能的收獲,在與人相處、團結協作方面的成長,在早出晚歸、堅守崗位方面的感悟等等,發現真實確是*打動人心的部分。2015級的同學即將畢業,也希望本書能成為同學、校內老師、基地導師共同的記憶。
校園之外的世界—2018農建專業社會實踐 目錄
校園之外的世界—2018農建專業社會實踐 作者簡介
趙淑梅,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95年開始在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工作,任農業建筑與環境工程系副主任,主管本科生教學12年。主講《建筑制圖》、《農業生物環境工程》、《農業建筑通風》等多門專業課程,其中負責的“專業社會實踐”是本專業的特色實踐環節,在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中發揮著重要重要。主持或參加各類科研課題30余項,發表研究論文8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10余項。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莉莉和章魚
- >
經典常談
- >
唐代進士錄
- >
煙與鏡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