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校園欺凌法治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089575
- 條形碼:9787562089575 ; 978-7-5620-8957-5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校園欺凌法治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研究了校園欺凌的概念、類型、成因、危害、法律責任等基本問題。同時,提出了綜合治理的措施,包括欺凌者與監護人“中間性處罰”體系構建、班級反欺凌策略、網絡欺凌治理策略、社會組織介入校園欺凌治理策略等。 同時,本書為中小學校提供了一個完整的《校園反欺凌手冊》,可以幫助中小學校長制定本校反欺凌政策。本書對于我國校園欺凌的研究可以填補該方面法治研究的空白,為反校園欺凌提出對策,并為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出臺具有促進作用。
校園欺凌法治研究 目錄
上篇:正文——理論研究
**章 初識欺凌:基本問題介紹
一、同伴欺凌現象的歷史
二、校園欺凌概念的歷史
三、校園欺凌行為的類型
四、校園欺凌行為的危害
五、我國校園欺凌的現狀考察
六、我國校園欺凌現象的成因
第二章 研究基石:校園欺凌概念的法學分析
一、界定概念是依法治理校園欺凌的必要前提
二、校園欺凌與校園暴力應清晰界分
三、狹義校園欺凌概念的內涵
四、結語
第三章 宏觀視角:我國校園欺凌法治體系構建
一、學者關于校園欺凌法治體系的建議
二、11部門《方案》構建的校園欺凌法治體系
三、構建我國校園欺凌法治體系的基本原則
四、我國校園欺凌法治體系之重構
第四章 立法審視:校園欺凌行為的現行法律責任
一、學生作為欺凌者產生的法律責任
二、教師作為欺凌者產生的法律責任
三、校園欺凌管理不力者的法律責任
第五章 家庭責任:欺凌者及監護人“中間性處罰責任體系”
一、校園欺凌“法律責任”研究與立法現狀
二、校園欺凌“中間性處罰”的設定原則
三、欺凌者的“中間性處罰
四、監護人的“中間性處罰
第六章 學校策略:反欺凌班級文化建設
一、班級的性質
二、班級環境對學生的影響
三、班級是校園欺凌治理的核心場域
四、構建以班級為中心的欺凌防治體系
第七章 同儕作用:旁觀者的積極作用
一、問題的提出
二、旁觀者的概念、特征、類型
三、旁觀者與欺凌行為之間的相互關系
中篇:附錄——課題組研究及重要資料
下篇:行動方案——學校反欺凌指南
**章 初識欺凌:基本問題介紹
一、同伴欺凌現象的歷史
二、校園欺凌概念的歷史
三、校園欺凌行為的類型
四、校園欺凌行為的危害
五、我國校園欺凌的現狀考察
六、我國校園欺凌現象的成因
第二章 研究基石:校園欺凌概念的法學分析
一、界定概念是依法治理校園欺凌的必要前提
二、校園欺凌與校園暴力應清晰界分
三、狹義校園欺凌概念的內涵
四、結語
第三章 宏觀視角:我國校園欺凌法治體系構建
一、學者關于校園欺凌法治體系的建議
二、11部門《方案》構建的校園欺凌法治體系
三、構建我國校園欺凌法治體系的基本原則
四、我國校園欺凌法治體系之重構
第四章 立法審視:校園欺凌行為的現行法律責任
一、學生作為欺凌者產生的法律責任
二、教師作為欺凌者產生的法律責任
三、校園欺凌管理不力者的法律責任
第五章 家庭責任:欺凌者及監護人“中間性處罰責任體系”
一、校園欺凌“法律責任”研究與立法現狀
二、校園欺凌“中間性處罰”的設定原則
三、欺凌者的“中間性處罰
四、監護人的“中間性處罰
第六章 學校策略:反欺凌班級文化建設
一、班級的性質
二、班級環境對學生的影響
三、班級是校園欺凌治理的核心場域
四、構建以班級為中心的欺凌防治體系
第七章 同儕作用:旁觀者的積極作用
一、問題的提出
二、旁觀者的概念、特征、類型
三、旁觀者與欺凌行為之間的相互關系
中篇:附錄——課題組研究及重要資料
下篇:行動方案——學校反欺凌指南
展開全部
校園欺凌法治研究 作者簡介
任海濤,1981年生于河北廊坊,法學博士。主持省部級課題三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十余篇,著有《先秦諸子政治法思想萌芽研究》等論著。現為華東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研究領域:法律史學、法學理論。
書友推薦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朝聞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