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新時代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088813
- 條形碼:9787562088813 ; 978-7-5620-888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時代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結合新時期的一些社會需求,對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論述:首先本書對新時代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概念、理論知識、主要內容以及時代意蘊和價值建設進行了詳細論述。其次本書介紹了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必要性以及路徑。再次本書對應用型本科教育中內涵式發展的基本概念進行了詳細論述。第四,本書介紹了內涵式發展背景下師資隊伍的建設。第五,本書對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基本內容進行了論述,分別介紹了內涵式發展下高等教育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以及高校文化建設。
新時代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研究 目錄
**章 新時代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概述
**節 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概念
第二節 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主要內容
第四節 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時代意蘊和價值建設
第二章 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必要性與路徑研究
**節 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必要性
第二節 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策略
第三節 不同類型高校內涵式發展路徑的模式
第三章 應用型本科教育內涵式發展研究
**節 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應用型本科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基本內容
第三節 應用型本科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基本策略
第四章 內涵式發展下的高等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節 高等教育教師的基本素養
第二節 高等教育教師的學術能力
第三節 內涵式發展下高等教育教師的
基本要求——“雙師型”教師
第四節 內涵式發展下高等教育教師激勵機制的構建
第五章 內涵式發展下的高等教育學科建設研究
**節 學科建設與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關系
第二節 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下學科建設的內容
第三節 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下學科建設的
現狀與策略
第六章 內涵式發展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研究
**節 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中人才培養的目標
第三節 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中人才培養的策略
第七章 內涵式發展下的高等教育科學研究
**節 高等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內涵式發展下科學研究的平臺建設和策略
第三節 內涵式發展下高等教育社會科學研究
第八章 內涵式發展下高校文化建設研究
**節 高校文化建設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內涵式發展下高校文化建設的基本目標和原則
新時代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研究 節選
《新時代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研究》: 二、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價值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這為“雙一流”建設指明了方向,即“雙一流”建設重在內涵建設;也為中國新時代高等教育確立了走內涵式發展之路向。 所謂內涵式發展,指的是發展模式的一種類型,即以事物的內部因素作為動力和資源的發展模式,著眼于結構優化、質量提高、效益提升、實力增強,它是與外延式發展相對應的概念。顯然,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是一種發展模式,也是一種發展理念與發展價值。而發展模式與發展價值的高度內洽便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一種文化樣態。 如果說質量是新時代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核心,那么質量文化則更注重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中質量的價值建設。近年來高等教育的質量文化問題受到廣泛的關注,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第二屆世界高等教育大會上從質量保障的角度提出了高校質量文化這一概念:質量保障不僅要求建立質量保障體系和評價模式,而且要求促進機構內部質量文化的發展。 這至少表明了以下兩方面的意蘊:一是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必須著眼于質量主體的高校;二是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應著力于高校內部質量文化(以下簡稱“高校質量文化”)的發展。 自20世紀末以來,伴隨著中國大力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高等教育質量問題引起了政府、高校及社會的高度關注,各種質量保障的政策舉措也紛紛出臺,如教育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國家、省、高校等各個層面的高等教育質量工程等,這些政策舉措無疑對保障高等教育質量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毋庸諱言,這些質量保障政策舉措收到的成效并未如人意,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這些政策舉措使得對高校質量保障的制度性約束大為加強,尤其是對影響高校質量的負面行為進行了有效約束。但因其帶有強烈的“自上而下”色彩和傾向,這些政策舉措也不可避免地約束了作為質量主體的高校在保障和提升質量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責任感。二是這種制度性約束過于“剛性”(如主張統一化、標準化的量化評價等),與高校質量的多樣性、發展性、內生性等“柔性”特質并不相融,甚至有時因過于追求和看齊量化指標的“標準”。當這些“標準”未能反映高校質量的本質時,反而造成了高校質量保障的錯位。此外,由于某些功利導向及認識誤區,使得許多高校質量保障的政策舉措并未得到切實實施,從而使制度性約束的“剛性”因實施過程中的“彈性”而消減。 由此可見,高校質量僅有制度性約束是不夠的,而且這種制度性約束常常是以功利為導向,其效果往往是短期且外在的。如果這一制度性約束違背了高等教育規律和高校質量的本質,就更無效果可言。特別是若還存在一種與保障高校質量完全相悖的制度性約束,且更為“剛性”,并擁有更為強力的功利導向,加之機構和個體的趨利行為,將大大抵消高校質量“剛性”約束的效果,甚至對高校質量帶來摧毀性的后果。 ……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