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華碑帖精粹鐘繇小楷/中華碑帖精粹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35343
- 條形碼:9787101135343 ; 978-7-101-13534-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碑帖精粹鐘繇小楷/中華碑帖精粹 本書特色
鍾繇,字元常,潁川長社人。東漢末官尚書仆射,封東武亭侯。三國魏明帝時官至太傅,封定陵侯,人稱“太傅”。書法師曹喜、劉德升、蔡邕等人。鍾繇對楷書的形成有開創之功,也是“魏晉風韻”的奠基人。唐張懷《書斷》評其書:“元常真書絕世,剛柔備焉。點畫之間,多有趣,可謂幽深無際,古雅有余,秦漢以來,一人而已。”鍾繇傳世書跡以小楷為主。本書收錄其小楷六種,分別為《宣示表》《薦季直表》《賀捷表》《墓田丙舍帖》《還示帖》《力命表》。《薦季直表》《賀捷表》之外,其他均傳為王羲之臨本。鍾繇小楷正處書體更變之時,面貌多樣,有的尚未脫盡隸書筆意,但已屬楷體,而行筆簡便流暢。學習鍾繇小楷,應注重其自然的書寫狀態、古樸茂密的結字章法,以及來自隸書筆法的影響。
中華碑帖精粹鐘繇小楷/中華碑帖精粹 內容簡介
鍾繇小楷在明清曾影響了大批書家,如王寵、祝允明、傅山、王鐸、黃道周、徐渭等。鍾繇小楷為后世所重,在于其筆下所蘊含的篆隸韻味。傅山說:“楷書不知隸變,任寫到妙處,終是俗格。”盡管今天看到的鍾繇作品大多為王羲之臨本,與王羲之相比,鍾繇書法在審美上卻有著極大的反差。如用筆的古拙流便,結構的舒朗開闊以及章法的錯落有致。鍾繇小楷給學書者的啟示,前人用“高古”“茂密”“幽深”“異趣”等概念來形容。本書所刊鍾繇小楷九種,面貌各異,很有名的六種介紹如下:《宣示表》,傳為鍾繇書,晉王羲之臨。十八行。縱二十三點九厘米,橫十一點九厘米。章法高古,筆意純樸,章法自然,而點畫之間,剛柔兼備,多有異趣。《薦季直表》,十九行,縱二十九點七厘米,橫十三點七厘米,原帖民國時亡佚。有原帖照片傳世。筆畫結體極其圓活,章法錯落有致。清人馮武《書法正傳》評曰:“高古純樸,超妙入神。”《還示帖》,王羲之臨本。縱二十五點五厘米。清勁閑雅,體端貌和。點畫脫去隸書、章草風貌,形成了楷書規范的用筆方法和點畫形象。《力命表》,傳為鍾繇書。八行。縱有列,橫無行,行距開闊,虛實對比強烈。結體奇正有別,大小不等,字內留白,風格古雅,不同于筆畫直露、體勢方整、行距較近的王羲之今體。《賀捷表》,十三行,縱二十四點六厘米,橫二十七點二厘米。《宣和書譜》稱其“備極法度,為正書之祖”。結體茂密,意象幽深。雖尚未脫盡隸書筆意,但已屬楷體。行書的用筆方式較為明顯。《墓田丙舍帖》,傳為鍾繇書,王羲之臨。六行七十字。用筆閑雅,結體勁健,不乏古意。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