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歷史景觀的錨固與層積:認知和保護歷史城市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554536
- 條形碼:9787030554536 ; 978-7-03-055453-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城市歷史景觀的錨固與層積:認知和保護歷史城市 本書特色
本書采用城市研究中廣泛使用的“地標-基質”模型,搭建了“錨固-層積”模型,提出由“城市錨固點”與“層積化空間”為主體,以“錨固-層效應”為相互作用力,循環往復,相似擴張,形成歷史城市的理論,用以更好地認知與保護城市歷史景觀。指出城市歷史景觀變遷至我們如今所見的空間狀態,其歷程中存在一定的客觀規律,并結合卡迪夫案例的城市歷史以三個階段細分錨固-層積效應。由于今天的絕大多數歷史城市都已進入第三階段,研究認為“周邊環境”在“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反向覆蓋”這一階段中是矛盾聚焦的重要空間,因此借鑒英國的相關政策法令,為我國涉及城市遺產及其周邊環境的保護制度做出評述和建議,以期能為城市歷史景觀在未來持續性的錨固-層積效應中保持良性變遷提供保障。
城市歷史景觀的錨固與層積:認知和保護歷史城市 內容簡介
本書借鑒地標-基質模型, 搭建錨固-層積模型, 并以英國城市卡迪夫為主要研究對象, 以三個階段細分錨固-層積效應。書中還對我國與英國的城市遺產及其周邊環境制度展開綜合評述與比較研究, 并建議加強對周邊環境管理制度的建設, 以保障城市歷史景觀在持續性的錨固-層積效應中保持良性變遷。
城市歷史景觀的錨固與層積:認知和保護歷史城市 目錄
**章 緒論
一、研究背景
二、重要概念界定
(一)城市歷史景觀
(二)城市遺產
(三)周邊環境
(四)三個概念的重要意義
三、研究綜述
(一)基礎研究
(二)理論研究
(三)實踐研究
(四)我國城市歷史景觀的十年研究綜述
四、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與框架
六、研究創新點
第二章 錨固-層積理論
一、錨固-層積理論的認識論基礎
(一)第三種類型學
(二)闡釋人類學
二、城市研究中“地標-基質”模型的方法論基礎
(一)凱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論
(二)阿爾多·羅西的類似性城市理論
(三)韋恩·奧圖與唐·洛干的城市觸媒理論
(四)其他的一些早期理論與設計實踐
(五)小結
三、錨固-層模型的整體框架搭建
(一)提出錨固-層模型
(二)錨固-層效應的雙向性
(三)單個城市錨固點與層積化空間的相互作用范圍
(四)由多個城市錨固點所錨固的城市歷史景觀
四、本章小結與“城市歷史景觀”的再定義
第三章 城市錨固點:一些文化遺產
一、文化遺產的認知擴展歷程
(一)文化遺產認知的空間擴展:從“金石學”到“城市遺產”
(二)文化遺產認知的時間擴展:從“古物”到“現代遺產”
(三)文化遺產認知時空擴展背后的價值擴展
(四)文化遺產的本源屬性是錨固于時空
二、城市錨固點的特性
(一)特性一:某段動態時間中的靜態空間
(二)特性二:以靜態空間為核心的動態發展
三、“城市錨固點”的定義與類型
(一)定義與分類依據
(二)開放性的公共場所類
(三)封閉性的權力機構類
四、本章小結
第四章 層積化空間:歷史城市的變遷
一、城市歷史景觀的“層積”新視角
二、以巴塞羅那為例闡釋層積化空間的含義
(一)巴塞羅那的案例解析
(二)各個時間切片間層積的空間組合結果即層積化空間
三、層積的四種基本模式歸納
(一)維持模式
(二)覆蓋模式
(三)并置模式
(四)衰退模式
(五)小結四種基本層積模式
四、本章小結
第五章 錨固-層積效應的三個階段
一、典型案例卡迪夫與卡迪夫城堡的歷史研究
(一)早期羅馬堡壘的設立與聚落的初期形成
(二)諾曼要塞與中世紀的口岸小鎮
(三)赫伯特家族郡府城堡與格拉摩根郡首府
(四)布特家族維多利亞式宅邸與煤炭之都
(五)饋贈于市民的禮物與重建并轉型的城市
(六)小結卡迪夫與卡迪夫城堡歷史解讀引發的全歷程思考
二、空間研究范圍
(一)市中心區
(二)布特公園區
(三)市民中心區
(四)東側居住區與西側居住區
(五)小結案例中層積化空間與城市錨固點的對應關系及層積模式思考
三、錨固-層積效應的三個階段
(一)**階段:以城市錨固點為核心的層積化空間的初步形成
(二)第二階段:層積化空間的擴張與新城市錨固點的轉化
(三)第三階段: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反向覆蓋
四、本章小結
第六章 錨固-層積效應第三階段的矛盾焦點:周邊環境
一、錨固-層積效應三個階段中的城市歷史景觀問題
(一)**階段中沒有建筑師的傳統建筑與沒有沖突的歷史城市
(二)第二階段晚期歷史城市風貌問題的產生和討論
(三)第三階段中城市遺產的周邊環境成為主要矛盾地區
二、世界遺產語境下的“周邊環境”概念
(一)概念演進歷程
(二)概念背景:完整性理念
(三)與周邊環境相關的操作制度:緩沖區
三、英國遺產保護語境下的“周邊環境”概念
(一)選取英國為重點研究對象的原因
(二)英國語境下的概念定義
(三)周邊環境與英國規劃的制定
四、周邊環境與其他幾個相近概念的關系
(一)視野
(二)文脈
(三)景觀、城鎮景觀、城市歷史景觀
五、周邊環境與城市設計
(一)周邊環境的意義
(二)周邊環境在錨固-層效應第三階段中的獨特貢獻
(三)英國在涉及周邊環境時的一些城市設計經驗借鑒
六、本章小結
第七章 我國涉及城市遺產與其周邊環境的保護制度評述
一、我國涉及城市遺產與其周邊環境的保護機構與體系概述
(一)將我國相關制度劃分為三套體系的概述和依據
(二)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與文物保護單位體系
(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鄉規劃司與歷史文化名城體系
(四)尚待完善的第三套體系:周邊環境尺度
二、我國現有制度體系的建設歷程解析
(一)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與制度建設概述
(二)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的制度建設歷程與周邊環境
(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制度建設歷程與周邊環境
(四)通用性的保護相關制度建設歷程與周邊環境
三、城市遺產周邊環境的保護措施現狀
(一)文物保護單位體系下的建設控制地帶等
(二)歷史文化名城體系下的歷史文化街區等
(三)世界遺產體系下的緩沖區及其他
四、本章小結
第八章 英國涉及城市遺產與其周邊環境的保護制度借鑒
一、英國遺產的周邊環境管理所涉及的機構組成及其評述與借鑒
(一)涉及規劃的中央政府組織
(二)涉及遺產的政府部門、執行代理及顧問團等
(三)評述與借鑒
二、英國涵蓋城市遺產周邊環境管理的保護體系評述與借鑒
(一)英國的保護體系發展歷程
(二)四大保護體系的概述與分類
(三)以單點實施保護的“在冊古跡體系”和“登錄建筑體系”
(四)以區域實施保護的“保護區體系”和“注冊歷史公園與園林體系”
三、卡迪夫城堡的周邊環境管理策略借鑒
(一)卡迪夫城堡周邊環境管理所涉及的機構與責任
(二)保護體系下的周邊環境管理
(三)規劃體系下的周邊環境管理
(四)運營體系下的周邊環境管理
四、本章小結
第九章 結論、建議與展望
一、應用錨固-層理論認知城市歷史景觀
(一)“城市歷史景觀”的困惑與解答
(二)文化遺產認知的擴展與回歸
(三)歷史城市認知的轉變與再塑
二、應用錨固-層理論保護城市歷史景觀
(一)應用錨固-層理論認知到的城市歷史景觀現狀問題
(二)周邊環境的管理制度建設需融合多體系共同參與
(三)建議學習英國城市對可能影響到周邊環境的開發提案做評估
三、研究不足與展望
(一)對錨固-層理論的建構仍有很多可細化深入之處
(二)用錨固-層理論深入解析更多更復雜的歷史城市
(三)用錨固-層理論為設計者提供城市歷史景觀保護的參考和引導
附錄 主要符號對照表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城市歷史景觀的錨固與層積:認知和保護歷史城市 作者簡介
劉祎緋,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建筑學學士一博士,英國卡迪夫大學城市規劃系訪問學者、現為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城鄉規劃系講師、《風景園林》雜志特約編輯。研究方向為城市歷史景觀、文化景觀、歷史城市與文化遺產保護、城市意象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資助課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一等資助課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課題等多項縱向課題.發表《中國的城市歷史景觀研究10年綜述》《文化景觀啟發的三種價值維度》《基于城市景觀圖像學興起的城市意象研究評述》等中英文學術論文近30篇。